缩略图

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融合的文学互动装置设计

作者

何海宇 方宸 吴瑞江

安徽工程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跨媒介艺术实践不断涌现新的形式与可能。文学互动装置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学、艺术、科技等多领域元素的创新表达形式,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文学体验方式。在这一背景下,将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相结合应用于文学互动装置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仿生机械结构能够模仿生物的形态、运动方式,为装置带来独特的动态变化与物理交互特性;叙事算法则可依据观众的行为、偏好等生成个性化的文本内容,实现故事的动态演进。二者的融合,有望打破传统文学作品静态、单向的传播模式,构建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文学艺术空间,促进文学作品以更加生动、多元的方式与观众对话,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发展。

二、仿生机械结构在文学互动装置中的应用

(一)仿生机械结构的原理与特点

仿生机械结构借鉴了生物学中的形态学、动力学等原理,通过模拟生物的外形、关节构造以及运动模式来设计机械装置。例如,模仿昆虫腿部的多关节结构,可设计出具有高灵活性的机械臂,能够实现复杂的动作;模拟鸟类翅膀的扇动原理,可构建出动态的飞行结构。其特点在于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中完成多样化的动作,且这些动作往往具有自然流畅的美感。在文学互动装置中,这种自然流畅的动态变化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二)为装置带来的动态美感与物理交互性

仿生机械结构赋予文学互动装置动态美感。以动态雕塑形式呈现时,机械结构的运动可模拟生物的生长、蜕变、迁徙等过程,使雕塑不再是静态的造型,而是像有生命一般展现出变化的魅力。例如,模拟花朵绽放过程的动态雕塑,花瓣由仿生机械结构控制,缓慢展开,其优美的动作节奏如同真实花朵在自然中绽放,为装置营造出诗意的氛围。从物理交互性来看,观众可以通过触摸、推动等方式与仿生机械结构互动,改变其运动状态。

三、叙事算法在文学互动装置中的作用

(一)叙事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式

叙事算法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通过对大量文本数据的学习和分析,构建故事模型和生成规则。其基本原理是将故事元素(如人物、情节、场景等)进行拆解和编码,利用算法根据一定的逻辑和规则对这些元素进行组合与生成。实现方式通常包括构建故事知识库,存储丰富的故事素材;运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等模型,让生成器和判别器相互博弈,不断优化文本生成质量;通过用户行为数据采集与分析,调整算法参数,以生成符合用户偏好的文本。

(二)个性化文本生成及故事线拓展

在文学互动装置中,叙事算法能够依据观众的行为数据实现个性化文本生成。例如,装置通过传感器收集观众在装置周围的停留时间、触摸位置、观看顺序等信息,叙事算法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观众兴趣偏好数据,进而生成与之匹配的文本内容。若观众在装置展示的某一文学场景相关区域停留时间较长,算法可推测其对该场景感兴趣,从而生成围绕此场景的更多细节描述、角色内心独白或相关情节拓展。同时,叙事算法可根据观众不同阶段的互动行为,动态拓展故事线。观众早期的选择可能决定故事的初始走向,随着互动深入,新的选择不断涌现,算法依据之前的选择和当前行为,生成新的情节分支,使故事具有无限的发展可能,为每位观众创造独一无二的文学体验。

四、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融合的设计思路

(一)融合的目标与原则

融合的目标在于打造一个高度互动、富有创意的文学互动装置,使观众在与装置的物理交互和文本交互中,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实现文学艺术的创新传播。遵循的原则包括协调性原则,即仿生机械结构的动态变化与叙事算法生成的文本内容要相互协调,在节奏、情感氛围等方面保持一致;用户中心原则,设计要以满足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为出发点,根据用户行为和反馈及时调整装置的运行;创新性原则,积极探索新的融合方式和表现形式,突破传统文学互动装置的局限。

(二)设计流程与关键技术要点

设计流程首先是确定文学作品主题与核心故事框架,以此为基础设计与之适配的仿生机械结构和叙事算法模型。在仿生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考虑结构的稳定性、运动精度以及与文学主题的契合度,运用机械设计软件进行精确建模与仿真分析。对于叙事算法,要收集和整理大量与文学主题相关的文本数据进行训练,优化算法参数,确保生成文本的质量和逻辑性。关键技术要点在于实现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的实时数据交互。

五、跨媒介实践的意义与发展潜力

(一)对文学艺术表达的拓展

这种跨媒介实践极大地拓展了文学艺术的表达维度。传统文学以文字为主要载体,表达形式相对单一。而融合了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的文学互动装置,将文学与动态雕塑艺术、交互技术相结合,使文学作品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意象等元素可以通过仿生机械结构的动态变化和叙事算法生成的多样化文本,以更加直观、丰富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为文学艺术表达注入新的活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体验。

(二)在未来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的发展前景

在未来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该跨媒介实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仿生机械结构将更加智能、灵活,叙事算法将更加精准、高效。这将使得文学互动装置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细腻的交互体验,如根据观众的情绪变化实时调整装置的所有元素。同时,这种融合模式有望应用于更多领域,如文化展览、教育教学等。在文化展览中,能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展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在教育教学中,可将抽象的知识以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呈现,提高学习效果。因此,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融合的文学互动装置设计将成为推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促进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结论

仿生机械结构与叙事算法融合的文学互动装置设计,为文学艺术的跨媒介实践开辟了新路径。通过仿生机械结构赋予装置动态美感与物理交互性,借助叙事算法实现个性化文本生成及故事线拓展,二者的有机融合创造出独特的文学互动体验空间。这种创新设计不仅拓展了文学艺术表达,也在未来艺术与科技融合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目前该领域仍处于发展阶段,在技术完善、艺术表达深化以及用户体验优化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未来,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创新,有望看到更多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文学互动装置作品涌现,为文学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参考文献

[1] 李明。互动艺术装置中机械结构的创新设计研究 [J]. 艺术设计研究,2023 (3): 85 - 92.

[2] 王丽。基于仿生学的机械艺术装置设计 [J]. 机械设计与制造,2022(10): 276 - 279.

[3] 张伟。动态雕塑的机械结构与艺术表现融合研究 [J]. 雕塑,2024 (2):78 -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