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两种主要分子标记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赵明卓 邱先进
湿地生态与农业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作物绿色高效生产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 长江大学 湖北荆州 434025
水稻是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其消费者主要集中在亚洲。随着全球耕地资源锐减、人口激增与经济发展需求,提升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已成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战略核心。传统育种主要针对表型进行选择,存在选择效率低、育种周期长、主要依赖经验等固有瓶颈。近年来,随着水稻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直接选择基因,实现了目标性状的定向改良。当前,以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重复序列 ) 和 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PCR,竞争性等位基因特异性 PCR)为代表的分子标记技术为核心,实现了水稻的定向改良,该技术具有效果好、效率高等特点,未来发展空间极大。
一、水稻中两种主要的分子标记
目前水稻主要应用的分子标记为简单序列重复标记(Simple Repeat Sequence,SSR) 和 竞 争 性 等 位 基 因 特 异 性 PCR 标 记(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KASP)。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着由 1-6 个核苷酸组成的短 DNA 串联重复序列,长度通常在 200bp 以下,称为简单序列重复。1995 年,Panaud 等通过重复序列探针筛选构建 SSR 基因组文库,成功开发出首个水稻 SSR 分子标记集。McCouch 等于 2002 年突破性发布含 2240 个位点的水稻基因组 SSR 标记库,为基因精细定位、种质资源鉴定、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高密度标记支撑 [1]。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在 2005 年权威发布,水稻全长基因组总共含有 18828 个 ssR 分子标记位点。SSR 标记与同时代的其他分子标记相比,具有技术操作简捷稳定、共显性遗传等优点,加之多态性位点丰度高且基因组覆盖广等诸多优点,成为目前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理想技术体系 [2]。KASP 是由英国的 KBioscience公司所开发的一种基于 SNP 的新型基因分型技术,该技术是基于引物末端碱基的特异匹配来对复杂的基因组 DNA 样品中的 SNP 以及 InDel 位点进行精准检测 [3]。KASP 技术基于常规 PCR 与荧光检测,兼具灵活、低成本和高准确性的优势,可适配普通实验室的低中高基因分型通量需求,更易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检测[4]。
二、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SSR 标记主要应用于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 QTL 定位与候选区段的精细定位。兰涛等利用 122 个微卫星标记构建了关于 PA64s/E32 两系杂交稻的分子遗传连锁图谱 [5]。胡凤益首次构建了包含了 181 个 SSR 标记和 227 个来自种间杂交 F2 单株的分子连锁图,其完全基于微卫星标记,总长 1758.6cM,覆盖了水稻 12 条染色体,标记平均相距 9.72Cm 。为长雄野生稻优异性状基因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建立基础 [6]。张秋丽等通过单片段代换系定位到籼粳亚种间粒型分化关键基因 qRBG1/OsBZR5。该基因负调控籽粒大小[7]。
随着 SNP 标记资源的积累与基因组学的发展,利用高密度遗传图谱促进了作物重要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其主要方法包括基于 SSR 或 KASP 标记的目标性状筛选结合 QTL 定位缩小候选区间和通过大规模群体 SNP 分型实现基因精细定位。刘晓敏等以黄绿叶突变体 ygl-9108 为试材,利用突变体 ygl-9108 和五山丝苗杂交的 F2 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利用图位克隆方法,ygl-9108 被定位于水稻第 11 号染色体两 SSR 标记 11Y39 和 11Y45 之间,物理距离约为 147kb,是一个新的黄绿叶调控基因 [8]。Xin 等利用水稻 F2,3 代的 638 个个体进行 QTL-seq 分析,通过 13 个KASP 标记将株高相关 QTL 区间从 2.02Mb 精细定位至 126kb,最终从区间内 15个基因中鉴定出株高相关候选基因[9]。
三、 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稻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丁佳等利用 KASP 技术开展回交转育,成功培育出了 6 个含有抗虫基因Cry1Ab,抗病基因 Pi9、 Xa23 的改良恢复系新材料,并开发了2 对用于 CrylAb 分型的 KASP 引物 K2 和 K4[10]。朱小品等借助水稻 10K 液相芯片对 314 份来自江苏不同地域水稻种质资源进行SNP 基因分型,筛选出多个高多态性的SNP 位点并开发出了 122 个 KASP 标记。经过一系列筛选得到 56 个核心 KASP 标记,并对 102份江苏粳稻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了江苏粳稻品种 DNA 指纹图谱库 [11]∘ 裴法敬等基于 GW7 基因内的 SNP 位点进行筛选,开发了两个 KASP 标记 GW7-7YG6092/6398,在苗期可精准鉴定基因型,实现粒型性状高效选育[12]。李瑶等根据籼稻品种‘Nona Bokra’携带的耐盐性基因 SKC1NB 中的功能性 SNP 位点开发了一个 KASP 分子标记 SKC1NB-KASP,该标记使得耐盐性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效率显著提高[13]。但 KASP 技术还存在一定局限,一是 SNP 邻近序列限制引物设计,可能导致PCR 扩增效率降低;二是模板DNA 质量直接影响检测成功率。
杨丹丹等选用 WA 型强恢复系云恢 1973 和 WA 型不育系广 8A 构建 F2 群体,由 SSR 分析获得与云恢 1973 恢复基因紧密连锁的 12 个标记,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云恢 290/ 云恢 1973 创制的 300 份 F8 代重组自交系材料中筛选到 72 份含恢复基因的新恢复系,为杂交水稻的可持续提供了新材料基础 [14]。徐晓明等以杂交水稻‘万象优 337’及其亲本为材料,基于 SSR 标记进行引物筛选及其种子纯度鉴定,筛选确定多态率占 16.7% 的多态性引物 B12 和 C9 为‘万象优 337’种子纯度鉴定的可靠核心引物。应用于两个批次 10 份材料,其种子纯度鉴定结果与田间形态学鉴定相符,为大面积推广万象优 337 品种提供技术支撑。针对 34份江苏自主选育水稻品种,杜灿灿等综合分析了 42 个表型性状,利用 41 个 SSR标记对以上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采用多指标和多方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整合农艺性状、品质性状及 SSR 标记的聚类信息进行亲本分类,相较于单一方法,能显著提高亲本选配准确性、优化育种流程并提升效率。通过应用该方法成功利用镇稻 18 号与盐稻 11 号组合,选育出镇稻 23 号、32 号和 33 号等新品种。
四、展望
水稻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与传统育种技术的深度融合,显著提升了目标性状选择的精准性和效率。目前,通过开发与目标基因精密连锁的 SSR 标记或KASP 标记,已在单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改良中取得显著成效,例如抗病虫害基因(如 Xa21、Pi9)和耐逆基因(如 Sub1、DRO1)的高效导入。未来,育种学家应聚焦于以功能基因组学与高通量标记技术的深度整合,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和转录调控网络解析,开发功能标记(如 SSR 和 KASP)以精准靶向产量、品质及营养吸收相关基因;全基因组选择与人工智能的交叉应用,通过机器学习模型整合基因型、表型、环境等多重数据,实现低遗传力性状的早期预测;定向聚合抗病(Pi2/Pi9)、耐旱(OsNAC14)及低镉(OsLCD)等多性状位点。尽管存在数量性状遗传解析瓶颈及技术标准化不足等问题,随着多组学技术、生物信息学工具的持续发展,开发出更多功能更加完善的分子标记,加速水稻育种从经验驱动向全基因组设计育种的模式转变,为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挑战提供核心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彭廷燊 , 陆久焱 , 严雨欣 , 等 . 多年生水稻分子图谱的构建与分析 [J/OL].遗传 ,1-21[2025-04-14].
[2] 杨丹丹 , 吕莹 , 董阳均 , 等 . 水稻云恢 1973 恢复基因关联分子标记筛选及应用 [J]. 西南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2024,46(09):55-64.
[3] 徐晓明 , 王会民 , 阴云伙 , 等 . 利用 SSR 标记鉴定杂交水稻“万象优 337”种子纯度 [J/OL]. 分子植物育种 ,1-7[2025-06-02].
[4] 杜灿灿 , 景德道 , 胡庆峰 , 等 . 优异常规粳稻亲本组合选配方法及其育种应用 [J]. 西南农业学报 ,2024,37(01):56-65.
[5] 杨青青 , 唐家琪 , 张昌泉 , 等 .KASP 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中的应用及展望 [J]. 生物技术通报 ,2022,38 (04): 58-71.
[6] 郑晶晶 . 绵羊多胎性状主效基因高通量 SNP 分型技术的建立与应用 [D].石河子大学 ,2023.
[7]Zhang Q,Wu R,Hong T,et al.Natural variation in the promoter of qRBG1/ OsBZR5 underlies enhanced rice yield.[J].NAT COMMUN, 2024,15 (1): 8565-8565.
[8] 赵越 , 孙宇峰 , 徐磊 , 等 .KASP 标记技术在作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进展 [J].北方园艺 ,2023(19):122-127.
[9] 刘晓敏 , 孙志广 , 迟铭 , 等 . 一个新的水稻黄绿叶突变体 ygl-9108 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J]. 中国农学通报 ,2024,40(26):22-29.
[10] 李瑶 , 程灿 , 周继华 , 等 . 水稻耐盐性基因 SKC1 的 KASP 标记的开发与利用 [J]. 分子植物育种 ,2024,22(09):2923-2929.
[11]Wei X ,HuaLong L ,Luomiao Y, et al. BSA-Seq and Fine Linkage Mapping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Locus (qPH9) for Mature Plant Height in Rice (Oryza sativa) [J]. Rice (New York, N.Y.), 2022(15): 26.
[12] 丁佳, 陈思扬, 孙志忠, 等. 多基因聚合抗病虫水稻恢复系的创制及鉴定[J].杂交水稻 ,2024,39(05):25-33.
[13] 朱小品 , 徐婷婷 , 孟珊 , 等 . 基于核心 KASP 标记的江苏粳稻品种 DNA指纹图谱构建 [J]. 江苏农业学报 ,2024,40(09):1569-1585.
[14] 裴法敬 , 张文轩 , 张晓 , 等 . 长粒香型的超短生育期水稻新品系创制 [J].作物学报 , 2024,50(07):1684-1698.
【
作者简介】赵明卓(2001-),男,甘肃张掖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水稻育种。
【通讯作者】邱先进(1984-),男,汉族,湖北武汉市人,博士研究生学历,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水稻分子遗传与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