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学生差异化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

作者

张金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实验小学 山东菏泽 274600

引言

随着“因材施教”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的不断推进,传统作业模式所暴露出的适应性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日益显现。当前教学中,大多数作业设计依旧采用统一标准,忽视了学生在认知基础、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优生缺乏挑战感,学困生又无法胜任任务,极大影响了学习积极性。差异化学习强调根据学生个体特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学习任务,是实现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差异化学习的理论出发,探讨如何将这一理念融入作业设计中,探索能够兼顾公平性与适应性的具体实施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多元潜能的发展。

一、差异化学习的概念

差异化学习是指以学生的个性化为根本的教学理念,重视并调整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式、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而进行课程内容与方式、程度的调整,目的是让每位学生能在各自初始水平上取得最大进步的发展。其实质即是对个性的尊重,能提供满足每个人的适合学生学习的需要的支持或挑战。而在作业设计上,作业层次分明、主题多样、形式丰富化,是适应不同类型的师生所需求的个性化作业表达。个性化作业系统的建立,既能够激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课外活动实效,最终完成按需施教的个性化全面教育。

二、当前作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作业内容统一,缺乏层次与选择

目前中小学课业规划大多是“一刀切”的,作业没有进行针对性的不同设置,每一项作业在每一个学生眼中都是同一标准,但并不代表每一个孩子所能掌握和理解,教师经常会按照课本标准出作业并进行任务的分配,但这样便忽略了孩子掌握能力和理解水平的不同,一些孩子会觉得问题简单,没有挑战。对于一些孩子来说,本是很容易掌握的,但在无法完成的困境中体验到自我的失败。这样的单一且没有可选择的作业既不会促使他们想完成自己的学习,也没有提高并指导每一个孩子自我挖掘自己的能力。长此以往,还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参与度,导致学习态度趋于消极,不利于全面素质的稳步提升。

(二)忽视学生能力差异,难以精准匹配

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评价方式单一、课时紧张等原因,教师缺乏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与层次,因此设置的任务大多不是适合学生真实水平的任务。“任务错位”使得作业失去了“以课题加深学科知识,以课题延续知识强化”等学科教学的功能,导致学生间知识的不均衡。“任务错位”进一步影响的是学生的意志品质,甚至是人生态度和责任感的养成。“任务错位”无法实现教学任务真正“对学生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的价值功能,也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渐成”和“立德”。同时,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缺乏动态掌握,也难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与作业方向,削弱了教育的应变性与针对性。

(三)反馈方式单一,无法促进个性发展

学生作业反馈的阶段仍属教学流程的重要部分,在课堂评讲、分数反馈方面仍属于课堂的“正误”评判,少了对学生个体学习痕迹的分析、少了作业指导,多数教师采取以班级评、统一评、一刀切的现象,没有量身定制个性点评,这很少能帮助学生找出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成长的途径。尤其面对各层次各能力水平的学生,缺少个性化的作业反馈流程的架构,会让一部分学生找不到自身的不足,影响学生学习的自信和长久进步。另外,过分依赖纸质作业进行作业的反馈,缺失过程性考核的参与以及多样化的交流沟通,受限学生思考表达、创造探究的能力。

三、基于学生差异化学习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构建分层作业体系,增强作业适配性

构建分层作业体系,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借助梯度化的习题实现“底部达标,中间提升,顶端发展”的目标。在一所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中,教师以“写景类文章”的主题布置了三级层次作业,一级作业任务,描述学校的一处景物,面向学习成绩稍差的部分学生,让他们学习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二级作业任务,在感受并观察身边周围环境过程中去发现细节之美,拓宽视野。三级作业任务,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感受抒发情感,增加自己的表达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需要完成的任意等级的作业或多个等级的任务,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保证了学习成绩稍差的学生能够完成基本要求,也让能力强的部分学生拓展延伸自我挑战,最大限度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发展性。此外,多层次设置还提供了学生对学习任务自我感知的控制度,使更多学生在挑战中体验到成功感。

(二)设计可选作业模块,满足能力差异需求

可选作业模块的设计理念是为学生提供多个等效但风格各异的任务模块,让他们根据兴趣、特长或学习目标自主选择。以初中英语教学为例,教师设计了三个不同方向的单元复习作业,语言应用模块(完成语法填空与句型转换)、阅读理解模块(精读短文并回答问题)和写作表达模块(写一篇短文或日记)。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掌握情况选择完成其中两个模块,并可通过教师建议尝试其他模块拓展。这种可选作业方式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激发了其学习内驱力,同时让教师更容易识别学生的偏好与短板,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教学调整。

(三)丰富反馈机制,强化个性成长引导

构建多元化、个性化的反馈机制,有助于提高作业对学生成长的指导价值。在某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即时评价 + 同伴互评 + 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提交作业后,系统自动对客观题进行即时批改并给出解题提示。对于主观题,学生通过同伴互评交换评价,提出修改建议。教师再对重点学生进行个别面批或语音点评,尤其关注思维过程与方法选择。

结语: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作业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设计质量高、形式多样的作业能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因此设计一份优质的作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面向差异化学习的作业设计理念,不仅关注学生是否完成任务,更重视作业过程对学生能力、兴趣和思维方式的正向引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符合学生个体差异的作业形式,强化分层与选择机制,提升反馈的针对性和激励性,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获得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猛 .”双减”背景下基于学生差异化学习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研究 [J]. 孩子 , 2022(3):109-111.

[2]王铮.基于学习共同体下的初中英语作业设计探索[J].新作文:教研,2021(10):0234-0234.

[3] 刘慧. 差异化作业设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 课堂内外( 高中版),2023(27):56-57.

注 : 本文系山东省菏泽市 2024 年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学生差异化学习的作业设计研究》(课题批准号:202409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