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学信息学竞赛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刘磊
潍坊中新双语学校261041
高中阶段被高校最为认可的是五大奥林匹克竞赛:数学、信息学、物理、化学、生物,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发展,信息学竞赛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众多学生的热门选择。其赛事含金量高,已成为小升初、中考特长生招生,高考强基计划和综合评价,以及出国留学申请的重要条件。信息学竞赛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信息学竞赛生家长,我全程参与了孩子从一个信息学的小白,到取得全国赛(NOI)金牌进入国家集训队、进入国家队并取得国际信息学奥赛(IOI)金牌,站到信息学奥赛世界最高领奖台上的全过程。对于准备进入这个赛道,以及刚刚进入赛道的家长,我有以下几点思考跟大家分享。
思考一:信息学竞赛是高考捷径吗?
竞赛之路比普通文化课的竞争要激烈的多,而且竞赛生要课内课外同时兼顾,强度和压力自然要大得多。全国信竞生每年只有50名金牌保送清北,150名银牌破格强基,另外还有不到2000名省一获得者,可以参与强基和综合测评,靠竞赛进入大学的比例是非常小的。经过竞赛训练的学生,就像篮球比赛的职业选手,业余选手跟职业选手比赛,业余选手是根本拿不到球的,清北更想要的是职业选手。显然这个赛道不是高考的捷径,它比高考的难度要大得多。
思考二:信竞拿不到金银牌或省一,是不是就等于白学了?只能当码农了?
关于学竞赛的收益,比较显性的是各种证书、各种奖牌、心仪大学的通知书等…但是其实,它最大的收益却是隐性的。竞赛学习在最恰当的窗口期,给予了孩子大脑全方位的专业训炼。专注力,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都会在训练过程当中得到全面有效的训练。拥有竞赛背景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会有更多的选择权和机会,在今后职业生涯中,也会显现强大的竞争力。而且,这些能力会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有的家长认为学信竞就是将来当码农,这是认知的误区。信息学竞赛并不是培养底层程序员,虽然学习编程和算法是信息学竞赛的一部分,但它们只是工具和手段,而非最终目的。信息学竞赛的真正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在任何领域都是宝贵的。
思考三:如何正确看待“天赋”?
大家常常有这样一个共识,天赋是分段位的,比如省一、省队、金银牌…。其实这样划分并不准确,实际的情况相对复杂。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路径不同,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同,他们的学习速度和所能达到的水平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的以某一两次的比赛成绩作为他们的天赋标准。
家长和孩子一定要冷静和理性的看待“天赋”这两个字,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天才〞的标签,这样会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一种错觉,降低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也容易在做规划的时候出现一些失误。
另外,在信竞圈子里有一些“名词大神”,他知道非常多的高难度专业名词,听起来也是非常厉害,但竞赛中遇到有关这些知识点的题目并不一定能做出来,竞赛考的不是背诵,而是逻辑能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们刚刚进入赛道不长时间,就被身边的年龄很小的同学吊打,这个不要慌张,可能他们虽然年龄小,但已经是进入赛道多年的老手了,我们只要保持好信心,按照教练的训练部署,认真训练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被别人带乱节奏。
实际上,即使是在全国赛获得金、银牌的选手,也只是高中生,距离成为这一领域的金字塔尖,距离还很远,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沉淀。不要让高考和金银牌的荣誉,成了他们人生的最高光时刻。长期的、专注的、高效的在专业领域的坚持,更为重要。
思考四:为什么说学竞赛先要选对“圈子”?
竞赛属于少数学生参与的项目,选对圈子尤为重要。进入合适的信竞圈子,会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好的圈子其实就是:优秀的教练、优秀的同学、优秀的家长。在这样的圈子中,有较好的学习氛围,教练可以制定专业的训练方案,权衡好课内课外的进度,调整合理的训练节奏,把控整个的知识体系,提供高质量的训练题目,有效提升孩子的训练效果,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拓孩子的专业视野。对于弱省弱校,能加入这样的圈子更为关键。
当一个金银牌诞生之后,会有一堆的老师和机构站出来说是自己的培育成果,张贴各种海报,发各种朋友圈,在这方面,家长最容易踩坑,多花点时间去判断是非常值得的,一定要通过可靠的渠道,了解真实情况。一些优秀学生的家长,在这方面就显得非常重要。他们可能有非常多的宝贵经验,让初入赛道的学生家长少走弯路,少踩坑。
思考五:竞赛生家长有哪些责任?
我总结了六点:
1)发现。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短板,勇敢迈出第一步,问题只有在行动中才能找到答案。如果孩子特别感兴趣,即使天赋一般,我们也要大力支持他,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
2)选择。
选择大于努力。一些培训机构,为了利润,或是水平有限,训练进度非常慢,但哄骗的孩子和家长很开心,让孩子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家长要多渠道了解各方面动态,对接优质资源,及时调整。只要进入赛道,就要把孩子的成绩放在全省、全国甚至世界的的成绩单里去定位,而不是做井底之蛙。
3)破冰。
家长要勇于去寻找和对接优秀教练、优秀家长,尤其是参加竞赛的早期,孩子还小,这些工作一般都要由家长完成。如果家长羞于开口,懒于行动,也许机会就不再与你相遇了。
4)陪伴。信竞家长一定要全程参与。家长主要是参与孩子的生活、外部资源的对接。重点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睡眠、情绪,保障好孩子的衣食住行。家长在孩子学习方面重点要学会倾听,要多听他讲,再从中思考如何提供帮助。
5)榜样。所谓榜样,强调不是要求我们家长以身作则,而是我们要多以孩子为榜样。能搞竞赛的孩子都非常优秀,家长陪孩子一起锻炼,一起学习,更多的不是为了教给孩子什么,而是为了更好的接近他,理解他,欣赏他,支持他。
6)心态。参与竞赛的过程不仅要锻炼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家长也一样。一个心态平和的家长,会让孩子非常松弛,情绪稳定。有时,孩子的部分压力由家长的焦虑造成的。竞赛最大的收获不是奖牌和通知书,而是这个陪伴的过程。
介于每个人各有差异,以上内容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