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作者

迈迪娜·吐尔逊

新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一、理论图景:课标引领,项目开航“有向”

(一)横跨“学科领域”,搭建“知识体系”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需要跨越传统学科界限,融合多学科知识,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成为这一融合的桥梁,汇聚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

一方面,工作室应组织跨学科研讨会,邀请各领域专家就网络思政教育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理论观点。另一方面,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教育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等形式,促进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

(二)纵跨“教育层次”,构建“能力模型”

对于本科生而言,应注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工作室可以设计一系列以社会热点、国家大事为主题的网络思政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于研究生而言,则应注重提升他们的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在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室可以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就前沿问题进行深入讲解,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能力。

二、设计行径:主题推进,项目启航“有路”

(一)“提炼”主题内涵,明确教育导向

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力量,在提炼主题内涵时,应注重其时代性。需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热点问题,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入阐释、“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等,将这些时代元素融入主题之中,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时代的脉搏,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感。

除了时代性,主题的针对性也是提炼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应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符合学生特点的教育主题。例如,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迷茫和困惑,可以设计“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主题;针对网络文明素养的缺失,可以设计“网络文明与道德责任”的主题。

(二)“整合”教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在校内教育资源的整合方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遗产等文化设施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同时,还应积极举办各类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此外,还应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网络课程、在线学习资源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设计”实践活动,强化教育体验

网络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对于理工科学生,可以设计科技创新类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对于文科学生,可以设计社会调研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实践情境:任务落实,项目续航“有效”

(一)“创设”互动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互动情境的创设是激活网络思政教育活力、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关键所在。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用心策划,打造既富有趣味性又充满互动性的学习情境,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参与度和实效性。

在趣味性方面,工作室需深入挖掘思政知识的趣味元素,通过设计游戏化的学习任务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游戏环节。例如,可以开发网络思政知识竞赛平台,设置丰富的题库和多样的竞赛形式,如抢答赛、擂台赛等,让学生在紧张刺激的竞赛氛围中加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互动性方面,工作室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实施”跟踪反馈,优化教育过程

网络思政教育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跟踪反馈机制,确保能够及时、准确

地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意见建议。

首先,要注重跟踪反馈的及时性。通过在线问卷、即时投票、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实时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学习体验等方面的反馈。这些反馈是工作室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其时效性和准确性。

其次,要注重跟踪反馈的有效性。对收集到的反馈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针对性地调整教育策略和教育内容。例如,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删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创新,如引入案例分析、情境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构建”协同机制,促进资源共享

网络思政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实施需要多方力量的协同合作。辅导员名师工作室作为高校思政工作的核心力量,应积极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同机制,以促进校内外资源的共享和整合,共同推动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

在校内协同合作方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需加强与学校其他部门和学院的沟

通与合作,形成思政教育的合力。具体而言,可以与学校宣传部门紧密合作,共同策划和开展网络思政宣传活动。利用宣传部门的媒体资源和宣传渠道,将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以新颖、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可以与学校学生工作部门携手合作,共同开展学生网络素养提升活动。通过组织培训、讲座、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网络素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

在校外协同合作方面,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应积极拓展合作渠道,与政府机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活动。例如,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同开展地方文化宣传活动。通过深入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将思政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让学生在了解家乡文化的同时,增强对思政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此外,还可以与知名企业合作,共同开展企业文化传播活动。通过引入企业的先进理念和管理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职场规则,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结语

本文基于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系统探讨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协同创新机制。通过跨学科融合、主题推进、任务落实等策略的实施,有效提升了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思政工作的深入推进,基于辅导员名师工作室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协同创新机制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罗银霞 , 张丹 , 于晓辉 . 教育信息化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 的 优 化 路 径 [J].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2025,(09):88-91.DOI:10.20263/j.cnki.jyjxlt.2025.09.026.

[2] 付雨姗.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话语权的重塑与提升策略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03):15-17.

[3] 崔瑾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探析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21(10):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