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与幼儿探究兴趣培养研究
张垚
合肥市巢湖市中心幼儿园 238000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学前教育体系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科学实验游戏作为融合趣味性与科学性的活动形式,契合幼儿 “在玩中学” 的认知特点,成为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存在内容脱离生活、形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幼儿参与度与探究热情不足,亟需系统研究以优化实践路径。
(二)研究意义
理论层面,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科学实验游戏与幼儿探究兴趣关系的认识,完善学前科学教育理论体系。实践层面,通过提出可操作的设计策略,为幼儿教师开展科学实验游戏提供指导,助力幼儿在趣味探究中发展科学思维与探索能力,推动幼儿园科学教育质量提升。
二、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的理论基础
(一)幼儿科学学习的特点
幼儿科学学习具有直观性、行动性和经验性特征。直观性体现在幼儿依赖感官获取信息,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易理解。例如,在 “认识磁铁”实验中,幼儿通过观察磁铁吸附金属物品的现象,直观感知磁性特点。行动性表现为幼儿需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知识,如在 “沉与浮” 实验中,幼儿通过将不同物品放入水中,在实践中发现物体沉浮规律。经验性则强调幼儿的学习需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如在 “水的用途” 实验中,幼儿结合日常用水经验,更易理解水的特性与功能。
(二)游戏与探究兴趣的内在关联
游戏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天然载体。首先,游戏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如 “彩虹杯” 实验通过色彩分层现象引发幼儿好奇;其次,游戏赋予幼儿自主探索空间,使其在自由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搭建纸桥” 实验中,幼儿自主尝试不同搭建方法,探究承重原理;最后,游戏中的情境与任务驱动幼儿深入探究,例如 “拯救小鱼”(净水实验)的故事背景,促使幼儿积极尝试净化污水的方法。
(三)科学实验游戏的教育价值
科学实验游戏具有认知、能力与情感三重教育价值。认知层面,帮助幼儿建构科学概念,如 “植物生长” 实验让幼儿理解水、阳光对生命的作用;能力层面,锻炼幼儿观察、操作与思维能力,如 “声音传播” 实验中,幼儿需观察振动现象并分析原因;情感层面,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合作精神与抗挫能力,例如小组合作完成 “火山喷发” 实验时,幼儿在失败中不断调整策略,最终获得成功体验。
三、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的现状与问题
(一)实践应用现状
当前,多数幼儿园已开展科学实验游戏,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如 “摩擦力”“溶解现象”“种子发芽” 等实验。活动形式包括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与亲子实验,部分幼儿园还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如通过动画演示科学原理。此外,自然材料(树叶、石头)与废旧材料(纸盒、瓶盖)的利用也逐渐普及,丰富了实验资源。
(二)现存主要问题
1. 内容设计脱离生活实际
部分实验主题抽象复杂,超出幼儿认知范围,如 “能量守恒” 实验难以被幼儿理解。实验内容更新滞后,未能结合幼儿生活热点,例如在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点时,未及时设计相关科学实验,导致活动与幼儿生活经验脱节,降低探究兴趣。
2. 游戏形式缺乏趣味性
实验活动多以教师演示、幼儿模仿为主,缺乏互动性与创造性。例如“纸船承重” 实验中,教师直接示范操作步骤,幼儿被动执行,无法自主探索不同折纸方法对承重的影响。此外,情境创设流于表面,如 “彩虹实验”仅简单描述为 “变魔术”,未构建完整故事背景,难以激发幼儿深度参与。
3. 评价机制不完善
现有评价侧重实验结果,忽视幼儿探究过程。教师常以 “实验是否成功”“知识是否掌握” 为评价标准,忽略幼儿在实验中的提问、合作与创新表现。例如在 “泡泡制作” 实验中,教师未关注幼儿对 “如何制作更大泡泡” 的探索尝试,导致幼儿成就感难以持续,削弱探究动力。
四、幼儿园科学实验游戏的设计路径
(一)基于生活经验的主题选择
科学实验游戏主题应紧密联系幼儿生活。可从自然现象、生活用品与身体奥秘三方面切入:自然现象类,如 “彩虹的形成”“霜的出现”;生活用品类,如 “哪种洗涤剂去污强”“不同杯子的保温效果”;身体奥秘类,如 “为什么会出汗”“牙齿的结构与保护”。通过生活化主题,让幼儿感知科学的实用性,增强探究兴趣。
(二)融入情境故事的游戏化设计
将实验任务融入生动情境故事,提升游戏吸引力。例如在 “火山喷发”实验中,创设 “拯救火山岛” 情境,幼儿扮演科学家,通过调配小苏打与醋模拟火山喷发,寻找拯救岛屿的方法。此外,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情境呈现,如在 “星空探秘” 实验中,通过播放宇宙视频,营造沉浸式探索氛围,激发幼儿主动探究欲望。
(三)兼顾个体差异的层次性任务
根据幼儿能力设计分层任务:基础任务提供明确步骤,适合能力较弱幼儿,如 “按图示制作简易沙漏”;进阶任务增加开放性,鼓励能力中等幼儿尝试,如 “用不同材料制作沙漏并比较流速”;挑战任务引导能力较强幼儿自主设计,如 “如何让沙漏计时更准确”。分层任务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在 “最近发展区” 获得成长,维持探究积极性。
五、科学实验游戏对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策略
(一)以新奇实验激发好奇心
可以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来激发幼儿好奇心,比如在“非牛顿流体”实验中,液体遇强压力变硬的特性颠覆幼儿对液体的认知;“紫甘蓝变色”实验中,酸碱物质使紫甘蓝汁呈现不同颜色,引发幼儿强烈好奇。此外,通过设置悬念(如 “鸡蛋能在水中浮起来吗”)、制造惊喜(如突然出现的“烟雾” 现象),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二)以自主操作引导主动探究
减少教师干预,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 “搭建高塔” 实验中,仅提供纸杯、胶带等材料,让幼儿自行尝试搭建方法,通过反复调整结构解决稳定性问题。教师以提问引导思考,如 “怎样让塔更牢固?”“为什么这种方法更好?” 支持幼儿在试错中总结经验,培养主动探究能力。
(三)以多元评价强化积极体验
采用教师评价、幼儿自评与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评价关注过程表现,如教师可以说 “你发现了两种材料的不同,观察得很仔细!”幼儿自评通过 “实验记录表” 反思收获,同伴互评在小组讨论中进行,如 “我觉得他的方法很有创意”。多元评价让幼儿感受自身价值,强化对科学实验的积极情感。
结语
科学实验游戏通过生活化、游戏化设计,能有效激发幼儿探究兴趣。分层任务与自主操作支持幼儿个性化探究,多元评价巩固积极体验。实验游戏不仅提升幼儿科学认知,更培养其观察、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加强科学知识与游戏设计培训,提升活动开发能力;幼儿园需建立科学实验资源库,整合自然与废旧材料;同时,通过家园合作开展亲子科学实验,如 “家庭小实验打卡” 活动,延伸幼儿科学探究的场域与时间。
参考文献
[1] 彭海霞 . 以儿童为本,探寻项目式学习实践路径 [J]. 教育家 ,2025,(20):68.
[2] 杨亚娥 .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优化路径与方法 [J]. 陕西教育 ( 教学版 ),2025,(06):25-27.DOI:10.13617/j.cnki.sxnedu.2025.06.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