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效审计融合体系构建

作者

卢晓东 卢玲娇

福建省龙岩金叶复烤有限责任公司

引言: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面临的风险类型从单一财务领域向战略、合规、运营、信息等多维度扩散。传统审计模式因存在“信息孤岛”“职能割裂”“滞后性”等问题,难以满足风险防控的前置化、精准化需求。例如,某商业银行因审计与业务部门数据未打通,导致对分支机构违规放贷的预警延迟,最终形成巨额不良资产。这一案例凸显了审计监督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的紧迫性。

一、高效审计融合体系构建 -- 实现审计监督与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模式的重要性

(一)提升风险防控前瞻性

传统审计常滞后于业务发展,导致风险暴露后才介入处置。构建审计监督与业务管理的协同模式,可将审计嵌入业务流程关键节点,通过实时数据共享与动态分析,提前识别战略执行偏差、合规漏洞及运营隐患。例如,在采购环节联合监控供应商资质异动,在资金支付前比对预算与实际偏差,将风险防控从“事后灭火”转向“全程预警”,为组织筑牢安全屏障。

(二)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审计与业务部门长期存在数据壁垒与职能割裂,导致重复检查、资源内耗。协同模式通过统一数据标准、搭建共享平台,实现审计线索与业务数据的双向流通。审计部门可调用业务系统实时数据,减少现场核查时间;业务部门能获取审计风险图谱,针对性优化流程。某企业实践显示,协同后审计项目周期缩短,业务部门整改效率提升,资源利用从“分散低效”转向“集约智能”。

(三)驱动组织价值创造

审计监督与业务管理的深度融合,能将合规要求转化为业务改进动力。审计通过分析流程痛点提出优化建议,业务部门基于审计反馈迭代管理策略,形成“监督—反馈—优化”的闭环。例如,审计发现生产环节能耗异常后,联合技术部门研发智能监控系统,既降低运营成本,又推动绿色转型。这种协同使审计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伙伴”,助力组织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二、高效审计融合体系构建 -- 实现审计监督与业务管理的协同工作模式实践策略

(一)构建复合型审计团队,强化跨领域专业能力

传统审计模式下,人员知识结构往往局限于财务领域,面对当下企业业务多元化、流程复杂化的趋势,在识别诸如工程合规风险、信息技术系统漏洞等非财务领域风险时,常显得力不从心。烟草企业创新推行“业审融合”模式,打破专业壁垒,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还需掌握工程管理、信息技术等跨领域技能,并通过定期轮岗实训,让审计人员深入业务一线,熟悉各环节运作逻辑。在财务共享系统建设过程中,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紧密协作,共同设计审批流程,将精准的支出标准嵌入报销系统,实现智能审核,有效避免人为干预与违规操作。此外,审计人员还深度参与采购管理,与业务部门携手优化供应商评估体系,从多维度考量供应商资质,推动采购成本显著下降,助力企业实现降本增效。

(二)搭建数字化审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共享与智能分析

电网企业构建智慧审计体系,通过大数据中心整合运营监控、业务系统及审计成果数据,形成包含审计模型、中间表、业务数据的资源池。其“三位一体”技术支撑体系包含审计模型、工具与场景:通过多维分析技术捕捉业务异常数据,利用自动化模型实现全量监控,在资金支付、工程招标等场景部署实时预警。例如,项目通过智能模型发现异常资金流向,及时阻断潜在风险。平台还支持半自动化模型快速响应现场需求,审计人员可在移动端调取历史数据,现场比对业务单据与系统记录,将审计周期缩短。这种技术融合使审计从“抽样检查”升级为“全量透视”,通过数据驱动提升监督效能。

(三)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形成监督合力

为提升监督合力、破解监督难题,某审计机关积极作为,与多个部门构建起贯通协同制度,创新采用立项共研、线索互通、联合办案等一系列协同机制,成功打破部门间的监督壁垒。在民生资金审计领域,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机关紧密合作,共享群众举报线索这一关键信息源,针对养老机构建设问题展开联合排查。通过细致深入的审查,精准发现某项目存在虚报工程量以套取资金的不法行为,随即推动相关部门迅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切实保障了民生资金的合理使用。不仅如此,审计机关还与组织人事部门联动,将审计结果深度融入干部考核体系。某单位因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被查出问题,领导班子依据规定被及时调整。此外,审计联合统计部门开展数据质量核查,成功纠正某企业虚报产值行为,有力维护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四)推动审计成果转化,赋能业务优化升级

商业银行将审计建议纳入战略决策,在供应链金融审计中发现某企业贸易背景虚假,推动银行修订风控模型,新增物流数据交叉验证环节,阻断潜在损失。同时,审计部门与业务部门共建“问题整改八步法”,从线索移交到效果评估形成闭环。例如,在不良贷款审计中,审计组与风险合规部联合问责,推动制度修订,使不良率下降。此外,审计还通过绩效审计推动资源优化,某企业通过审计建议整合物流环节,年节约运输成本。这种成果转化机制使审计从“监督者”转变为“合作伙伴”,通过价值创造实现审计与业务共生共荣。

结语:

高效审计融合体系的构建,标志着审计监督从“单兵作战”向“协同共治”的深刻转型。通过复合型团队建设打破专业壁垒、数字化平台实现数据穿透、协同机制凝聚监督合力、成果转化赋能业务升级,审计与业务管理已形成“目标同向、资源同享、风险同控、价值同创”的共生生态。实践证明,这种协同模式不仅能提升风险防控的精准度与时效性,更推动组织治理从“被动合规”向“主动价值创造”跃迁。

参考文献:

[1] 史实 . 金融央企内部审计对金融创新业务的监督与评价 [J].中国集体经济 ,2025,(11):37-40.

[2] 赵春林. 行政和审计监督并举,创新基金监管“吉林模式”[J].中国社会保障 ,2022,(07):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