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强化种苗管理,优化产业服务的思考
金春艳 吴青云 张泽新
1. 通辽市林业和草原种苗站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2. 通辽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站 内蒙古通辽市 028000
一、引言
林草种苗作为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森林草原的质量与效益。林草种苗良种不仅是提高森林生产力、增强森林生态功能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而种质资源作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林草种苗遗传改良和新品种培育的物质基础,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代,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林草种苗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强化种苗管理、优化产业服务,提高林草种苗良种化水平和种质资源保护能力,已成为当前林草种苗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当前林草种苗良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种苗良种化水平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在林草种苗良种选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良种化水平仍不高。部分地区在造林绿化过程中,仍大量使用未经选育的普通种子或苗木,导致林木生长缓慢、抗逆性差,影响了森林质量和生态效益的发挥。此外,良种推广体系不完善,良种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一些优良品种难以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
种质资源保护意识淡薄,部分地区对种质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珍稀、濒危林草种质资源面临着丧失的危险。同时,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种质资源库(圃)数量少、规模小、条件差,难以满足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的需求。此外,种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对破坏种质资源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和惩处机制。
(三)种苗市场监管不到位
种苗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存在无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充斥市场等问题。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生产销售质量不合格的种苗,严重损害了林农和林业企业的利益,也影响了林草种苗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健全,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落后,难以对种苗质量进行准确、有效的检测和监督。
(四)产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林草种苗产业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信息服务、技术推广、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不足。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林农和林业企业难以及时获取准确的种苗市场信息和良种技术信息。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基层林业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将先进的种苗培育和管理技术及时传授给林农。此外,金融支持力度不够,林草种苗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强化种苗管理、优化产业服务的策略与建议
(一)提高种苗良种化水平
1. 加强良种选育工作
加大对林草种苗良种选育的投入,建立多元化的良种选育机制,鼓励科研院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良种选育。加强良种选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良种选育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和造林需求,选育出一批生长快、抗逆性强、材质优良的林草良种。
2. 完善良种推广体系
建立健全良种推广网络,加强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加强良种宣传和培训,提高林农和林业企业对良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制定良种补贴政策,对使用良种的林农和林业企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激励其积极使用良种。同时,加强良种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良种行为,保障良种市场的正常秩序。
(二)加强种质资源保护
1. 增强种质资源保护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对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种质资源保护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林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种质资源保护意识和业务能力。
2. 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
加大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利用的投入,建设一批高标准、现代化的种质资源库(圃)。加强种质资源调查和监测,及时掌握种质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开展种质资源评价和鉴定工作,挖掘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种质资源。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利用,通过杂交育种、基因工程等手段,培育出更多优良的林草新品种。
3. 完善种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
加快制定和完善种质资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种质资源保护的责任主体和法律义务,加大对破坏种质资源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加强对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交换和利用的规范管理。
(三)加强种苗市场监管
1. 规范种苗生产经营许可
严格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苗生产经营者的资质审查和管理。对不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者,坚决不予发放许可证。定期对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进行复查,对违规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个人,依法吊销其许可证。
2. 加强种苗质量检验检测
建立健全种苗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加大对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提高检验检测技术和设备水平。加强对种苗质量的日常监督检查,定期开展种苗质量抽检工作。对质量不合格的种苗,依法进行查处,严禁其流入市场。
3. 强化种苗市场执法
加强种苗市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大对种苗市场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种苗等违法行为。建立种苗市场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种苗市场监督。
(四)完善产业服务体系
1. 加强信息服务
建立林草种苗产业信息平台,整合种苗市场信息、良种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资源,为林农和林业企业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加强信息发布和传播,通过多种渠道将信息推送给目标受众,提高信息的覆盖面和利用率。
2. 强化技术推广
完善基层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基层林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种苗培育和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苗培育和管理技术,提高林草种苗产业的技术含量。
3.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林草种苗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满足企业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建立林草种苗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对因自然灾害、市场波动等原因导致经营困难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支持符合条件的林草种苗企业上市融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四、结语
新时代强化种苗管理、优化产业服务是推动我国林草种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林草种苗良种与种质资源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种苗良种化水平,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加强种苗市场监管,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林业和草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种苗保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应新时代林草种苗产业发展的新需求,推动我国林草种苗产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梅豫颉 , 郭艳萍 , 郑勇奇 , 等 . 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林草种苗溯源系统 [J]. 中国种业 , 2025, (08): 32-41.
[2] 林晓霞 , 何嘉骏 , 柳浩 . 黄金百香果种苗无性繁育技术 [J].现代园艺 , 2025, 48 (19):
.
[3] 张晓莲 . 人工智能在果树种植数字化管理中的应用与展望[J]. 烟台果树 , 2025, (03): 3-4+8.
[4] 陈宇飞 . 成县林木种苗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建议 [J]. 现代农村科技 , 2025, (07): 5-6.
[5] 陈翠莲 . 科技赋能背景下林木种苗培育技术研究 [J]. 种子科技 , 2025, 43 (12): 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