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新教材视域下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作者

张罗昊

四川省红原县寄宿制藏文中学 624400

引言

核心素养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石,它包含了知识、能力、情感等多个层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课程理念明确提出,教学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只要传授语言文字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素养,推动语文课堂的教学持续改革,从而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一、新课标新教材视域下语文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困境

(一)教育理念传统,缺乏核心素养重视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其教学方法的选择,通常只有具备扎实的教学理论基础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较深,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学内容和方法完全由教师决定,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课堂主动参与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教学方式单一,整体学习效果不足

初中语文课堂中,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能力的提升。然而当前语文教学仍以传统方法为主,普遍存在 " 满堂灌 " 和 " 填鸭式 " 的教学现象,较少采用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导致教学氛围僵化,不仅影响了实际教学效果,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降低了学习积极性。

二、新课标新教材视域下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策略

(一)倡导理念更新,提升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反映了课程育人的根本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所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语文实践活动逐步积累形成的,并在实际语言运用情境中得以体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更能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倡导理念更新,将核心素养理念进行有机融入,不仅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提升语言运用水平、发展思维能力和提高审美素养,促进学生有效掌握语文知识,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于学生主体,培育核心素养

1 生活化教学,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系统积累、整理和融合语言知识,逐步发展出良好的语言感知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基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进行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自主进行语言构建与运用,从而达成教育目标,实现课堂高效转化。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 " 以积极态度面对人生困境、感悟母爱真谛、塑造健全人格 " 的核心主题,并设置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情感。如 " 作者为何选择秋天作为怀念的时节?文中怀念的对象是谁? " 当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理解后,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工具,播放配乐朗诵音频或展示相关视觉素材,让学生结合视频内容及生活经验,围绕“母亲形象、母爱理解”主题,发表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学生在表达中促进他们与文本的情感共鸣。通过在教学中注重语言运用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循序渐进的引导和适度的拓展延伸,能够保证教学效率的同时,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

2. 问题驱动引导,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活动,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思维框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桃花源记》教学为例,教师可先设置基础问题,如 " 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内容 "、" 桃花源有哪些特点 " 等,帮助学生把握文本基本信息。当学生完成基础理解后,教师可逐步提出分析性问题,如 " 桃花源的描写有何象征意义 "、" 作者通过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 等,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还可提出 " 这篇文章对现代社会有何启示 " 等问题,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为拓展创新思维,教师可设计开放性问题:" 如果你是渔夫,会选择留在桃花源吗?为什么?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价值思考,促使他们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文章进行归纳整理。教师可以在这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文献参考等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非答案本身,采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及时反馈指导,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持续发展。通过问题驱动引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发散,提升他们勇于创新探索的兴趣,从而提升语文学习效果。[3]

结束语

在新课标新教材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贯彻与初中语文教学整个过程,全面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发展。通过生活化教学、问题驱动教学、数字化辅助、个性化作业设计等策略,教师能够有效将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活动相融合,打造高质量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从而实现新课标新教材育人目标。在这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倡导先进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素养,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丽娟 .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研究[J]. 教师博览 ,2025,(06):25-27.

[2] 李新民.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语文融创课堂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 ,2025,(03):72-74.

[3] 孟丽娜 . 初中语文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育策略探究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4,(20):77-79.

[4] 吴惠兰.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构建策略[J].家长 ,2024,(17):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