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刺绣技艺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周雪清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中山 528400
引言:
教育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要面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还要注重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传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既能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又能从多个维度提升能力和素养。传统刺绣技艺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身具有多元审美特点和特殊手工技巧,蕴含着中华民族千年智慧结晶,体现出了浓厚的工匠精神,将其融入职业教育,可以在文化传承的同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进而让传统刺绣技艺在新时期焕发新生机。
一、传统刺绣技艺概述
传统刺绣技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使用针线在织物上来回缝绣,将历史记忆、审美情趣、地方特色等转变为刺绣图案。该技艺在千年传承中融入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元素,形成了多种类型,且不同类型的风格、技法不尽相同[1]。按地方进行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第一,苏绣,针法极其细致,采用“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等技巧能够使刺绣图案活灵活现;双面绣《猫》就是典型苏绣作品。第二,湘绣,风格刚劲、大气,常见针法有 “鬅毛针”“乱针”等,多以动物刺绣为主,能够生动展示动物神态和皮毛质感。第三,粤绣,风格华丽庄重,针法复杂繁琐,多以龙凤、古董等题材的图案为主,经常采用金银线盘绣增强图案的立体感。第四,蜀绣。针脚整齐、颜色明快,采用“晕针”能对色彩渐变效果精准呈现。这些不同种类的刺绣,共同构成了传统刺绣技艺。
二、传统刺绣技艺在职业教育中的价值
(一)文化传承价值
传统刺绣技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代表,历经千年积累下了诸多优秀文化记忆,值得持续传承和发扬,将其融入职业教育,学生可以在接触优秀传承人、观察刺绣技艺细节中,加深对该技艺的理解和应用,并自行设计图案、搭配线色,完成优秀的刺绣作品,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主动肩负起这一重任,助力刺绣技艺可持续发展。
(二)教育赋能价值
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将传统刺绣技艺融入教学体系,能够为教育目标的实现助力。从技术学习方面来看,学生学习劈线、运针等刺绣技巧,可以逐渐磨炼精细化操作技术,并提高图案布局能力;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来看,学生刺绣过程思考色线搭配、阐释图案寓意,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感知力。此外,学生在刺绣时必须要专心致志、精益求精,这与职业教育中强调的“工匠精神”高度契合,能让学生在提高技术水平的同时培养优质品格,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产业驱动价值
现阶段,大众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文化认同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人对带有刺绣元素的产品感兴趣。职业教育开设传统刺绣技艺课程,能让学生在娴熟掌握刺绣技巧的同时,将新时代的流行元素融入刺绣产品,进而使产品更加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诉求,如此,不仅能够为传统刺绣技艺传承助力,还可以为服装、家居饰品等产业升级奠定基础,同时,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让学生在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发挥最大价值。
三、传统刺绣技艺在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一)构建“技艺 + 文化 + 创新”三维课程体系,夯实传承基础职业院校应分层设置传统刺绣技艺课程,在实施可以按照不同年级划分为基础层、进阶层和创新层,针对基础层,应安排传统刺绣针法及刺绣文化等基础类课程,主要传授学生平针、打籽、盘金等基本技能,对常见图案的含义及蕴含的地方文化进行阐述[2];针对进阶层,则安排四大名绣技艺辨析、刺绣材料创新运用等进阶课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不同刺绣流派的风格特点,并尝试将不同刺绣材料混合使用;针对创新层,则安排刺绣与现代设计结合,文创产品开发等课程,引导并鼓励学生将传统刺绣技艺与新时代审美元素相结合,使传统技艺焕发新生机。
(二)深化“校企协同 + 市场反哺”产教融合,拓宽传承路径
职业学校要主动与文创企业、刺绣工坊合作,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和研发基地,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通过安排刺绣任务,让学生接触刺绣市场,充分了解消费者需求,并共同解决传统刺绣技艺创新方面遇到的难题,例如,如何让蜀绣“晕针”的颜色过渡更加自然,如何将刺绣与智能织物相结合。与此同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将学生的优秀刺绣作品展览或售卖,并跟踪市场反馈,了解消费者审美喜好、使用场景等,而后根据反馈结果调整课程体系。例如,如果消费者更喜欢风格简单的刺绣配饰,则在传统刺绣技艺教学中增加简单图案设计、简化针法等内容,使教学内容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三)借力“数字化 + 新媒体”技术赋能,拓展传承边界
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职业学校将数字化、新媒体与传统刺绣技艺深度融合势在必行。在实施中,可以使用 3D 建模、动作捕捉等技术记录非遗传承人的绣法,并建立数字技艺库,使学生能通过佩戴 VR 设备随时观看针法细节。另外,职业学校要搭建线上平台,将刺绣针法、不同流派的纪录片上传,让学生在闲暇时间观看。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将学生的刺绣作品上传短视频平台,并根据作品内容讲解刺绣技艺要点;或者通过直播方式售卖学生的刺绣文创作品,一方面磨炼学生新媒体运营能力,另一方面拓展刺绣文化传播渠道,使更多年轻人了解这一优秀文化。
(四)强化“政策保障 + 师资培育”支撑体系,保障传承可持续
高职院校要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努力让地方政府将传统刺绣技艺的传承作为职业教育的特色项目,争取得到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建立多维评价体系,在考察学生理论成绩的同时,分析刺绣作品好坏、文创项目参与程度、刺绣文化传播范围等,确保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安排职业学校的教师前往刺绣企业学习,同时聘请企业骨干前往学校进行实践指导,确保教师既能传授学生传统刺绣技艺,又能引导学生进行现代创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传统刺绣技艺融入高职教育,探索文化传承及创新路径,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其主动承担文化发扬的重任,还能促进传统刺绣技艺可持续发展。同时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改革进程,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与素质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董冠妮 . 造物图景、知识实践、赋权空间——基于欧洲“刺绣样品”的发展变化研究 [J]. 艺术设计研究 ,2024,(04):20-25.
[2] 吴莹 , 章海虹 , 张潇丹 . 新文科背景下思政教育融入“刺绣”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纺织服装教育 ,2024,39(01):60-65.
作者简介:周雪清(1972.02 -),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刺绣艺术、服饰刺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