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市政工程道路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作者

彭涛

四川雄洲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四川省简阳市641400

摘要:城市基础设施中,道路的坚固性与持久性对于保障交通的安全性和推动城市进步具有核心作用。作为一种普遍应用于道路底层的材料,水泥稳固的碎石层展现出卓越的承重性能和防水渗透特性。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分析水泥稳固碎石层的施工技巧,并探讨其对道路工程质量及性能的积极作用,同时给出施工技术上的优化策略与指导建议。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在都市化的推进浪潮中,公共设施的建设日益精良,特别是道路建设领域,工程量持续攀升。在市政道路的建设实践中,水泥加固碎石工艺已成为一项主流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伴随着施工技术的革新,这一技术也在不断进化。深入探讨水泥加固碎石技术在建设中的应用细节,对于推动技术进步具有深远影响。

1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

基层施工中常见的水泥碎石稳固层,主要由精选的骨料级配与粘结材料相结合,构建出坚实的路面底层。这些碎石依靠相互间的摩擦力构成稳定的力学体系,其间隙则由水泥浆填充,经过压实处理,水泥与碎石紧密结合,形成坚如磐石的复合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层逐渐发展成坚固的板块状结构。这种水泥稳固碎石层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即便在多变的气温条件下也能保持其稳定性,并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渗透性,路面水分难以渗透至内部,有效避免了路基积水引起的冬季膨胀或春季沉降问题。在城市建设中,运用此技术可以保障市政道路的长期稳定,为市民提供高品质的交通环境。

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的优点

2.1施工工艺简单便捷

水泥加固碎石层基础构造是由分级配碎石和水泥混合而成,依照既定技术标准挑选施工材料便可行,施工步骤简便,技术挑战微乎其微。根据路基所需的结构强度标准,施工方能灵活选用各类水泥品牌,同时水泥资源的供应保持稳定,施工方无需担忧水泥短缺而中断施工。级配碎石作为该技术的核心元素,其颗粒尺寸、表面积粗糙程度及结构稳固性是确保路基稳定性的关键。再者,采用此技术施工无需购置昂贵的特殊设备,仅依靠普通的搅拌机、振动器和施工模具等即可完成。得益于施工工艺的简易快捷,施工周期得以显著缩短,从而大幅缩短了市政道路的投入使用时间。

2.2施工成本投入较低

在建筑单位制定预算时,施工成本的控制是核心关注点。在确保工程品质符合规定标准的基础上,高效地降低施工开支至关重要。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法,其操作流程便捷,所需物料种类不多,且这些原料易于采购,市价也较为亲民,因此整体施工成本较为低廉。另外,由于其施工流程不复杂,人力成本也随之减少。与那些技术要求较高的施工方式相比,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高,即使是新手在经过简要指导后也能快速上手。而且,运用此技术施工,返工率极低,这不仅减少了因返工而产生的额外费用,即便偶尔需要返工,也能迅速完成,不会延误整个工程的进度。

2.3路基结构强度高

在城市化进程中,道路承受的交通负荷日益增加,一旦路基稳定性不足,道路的使用年限便会缩短,进而导致市政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上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作为一种结构层,通过碎石与水泥的相互作用,构建起坚固的支撑体系,使得施加在路基上的外部力量得以有效分散,减小了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为上层路面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力。在日常的道路养护中,频繁使用洒水车清洁路面,导致大量水分积聚。如果水分渗入路基并积聚,一旦稳定性改变,路基便可能出现损坏。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可以有效预防这种情况,因为这种基层形成了坚固稳定的板块结构,水分很难通过水泥与碎石间的缝隙渗透,从而显著增强了路基的稳定性。

2市政道路施工中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技术的应用

3.1混料搅拌

拌合作业是将不同粒径的骨料与水泥糊状体融合的过程,这一步骤对道路基层的坚固性和耐久性至关重要。在骨料准备就绪之后,将水泥拌入骨料中,并逐渐加入水分,利用拌合设备实施匀称拌合,并留意混合物的表面状况。在开始拌合之前,需先加水,待水分完全渗透至混合料底部再开始拌合工作,拌合时若水分不够要及时添加,确保骨料与水泥彻底融合后再投入使用。现阶段,混合料的制备多在拌合站内进行,通过运输车辆将混合料运送至施工地点,为避免运输途中混合料凝固,需对混合料进行覆盖并实施缓慢拌合,专业的运输车辆能有效处理这个问题。

3.2混料摊铺

在路基施工的核心流程中,混合料的铺设环节至关重要,它要求在事先规划并开挖的场地进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精心规划铺设的速度,以免出现铺设不均衡的问题,这样可能会降低施工的品质。在铺设作业启动之前,要仔细检查路基区域是否有任何杂物,并及时清除这些障碍。铺设作业中,利用振捣设备对混合料进行充分振捣,以避免料内出现空洞。在振捣操作中,应将振捣棒深入混合料底层,同时注意观察料中气泡的生成情况,待气泡不再产生时,再对混合料进行平整处理。在平整作业时,必须确保找平工作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高低不平的区域,这样才能保障路基表面的平稳性,进而维护道路结构的整体质量。

3.3碾压基面

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是增强路基结构稳定性的关键手段,在路基混合料分布均匀之后,采用压实机械进行压实作业。在压实前要根据路基对结构强度的需求来挑选合适的压实机械类型,以保证压实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在压实过程中要持续监控路基表面的状况,并对压实区域实施抽样检查,若发现某区域的压实强度未达到既定标准,则需对该区域进行再次压实,直到满足强度要求。在进行压实操作时,还需关注压实的顺序,应从某一特定点开始,沿一个固定方向推进,完成一轮压实后,再对邻近区域进行同样的处理,并确保相邻的压实作业之间没有遗漏的区域,压实宽度需控制在压实轮宽度的两倍以内,这样能避免道路相邻接合部位出现强度不足的问题。

3.4维护保养

在完成压路作业之后,对道路基层的护理与维护至关重要,它是确保道路质量合格的核心步骤。具体的保养措施包括在道路基层表面进行喷水作业,目的是减缓水分的快速蒸发,避免水泥过早硬化而引起裂缝。在高温天气施工时,可利用塑料薄膜覆盖基层,并在其上喷水,如有必要,还可以覆盖草垫,这样有助于降低水分蒸发的速率,让基层中的水分得以自然晾干,确保道路基层结构的完整。在养护期间,应定时检查基层的硬化程度,若发现硬化速度过快,应及时补充水分。同时,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应用保温布覆盖,以防基层在凝固过程中内部水分结冰,影响道路基层的坚固性,进而削弱道路的结构强度。

结论

经过对城市道路建设过程中水泥加固碎石路基施工工艺的详尽探讨,我们全面掌握了其独特属性、关键功能以及施工的关键环节。通过恰当挑选材料、精确的比例配置和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显著增强了水泥加固碎石路基的效能与持久性。尽管如此,施工过程中仍暴露出若干问题与缺陷。据此,我们提出了优化技术与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水泥加固碎石路基的施工水准与道路工程的稳固性。本研究的成果期望能为城市道路建设施工与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1]邵海仓.市政道路工程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3,21(3):126-128.

[2]徐明聪.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5(8):20-20.

[3]胡宏.研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在市政道路施工中的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1(12):185+187.

[4]任伟韬.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建材·装饰,2020(5):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