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企业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发展的机制探析
王茜茜
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党建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同时,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与组织结构重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也面临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传统党建与人事工作各自为政、信息割裂、职能重叠等问题逐渐制约企业整体管理效能的提升。因此,探索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亟须构建科学、高效、融合的协同体系,适应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
1 明确党建与人力资源目标融合方向
企业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应当准确把握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联系,推动二者在价值导向、管理理念和发展目标上的深度融合。党建工作强调政治引领与思想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则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企业需要将党的政治建设目标融入人力资源战略中,确保组织发展方向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提升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
企业可以通过将党建工作目标细化至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推动政治标准融入招聘录用、绩效考核、干部选拔与培训等制度体系,使人才工作与党建工作形成协同互动的格局。在制定用人政策与激励机制时,应当同步考虑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强化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导向。通过优化组织文化建设,将党的理念与企业核心价值观融合,推动形成统一的价值认同体系,从根本上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使命感。
在融合路径上,企业还需要定期组织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联席会议,梳理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与配套性,明确重点工作协同推进的方向与节奏。只有坚持目标同向、标准统一、路径互通,才能真正实现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2 构建党建人力协同组织架构体系
企业要推动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需要从组织架构层面建立一套清晰、稳定、高效的协同机制。企业可以在组织架构中设立专门的“党建与人力资源协同办公室”或职能整合小组,由党委书记或分管领导牵头,统筹党务、人事、纪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协同工作。各级党组织应当明确在干部选拔、职级晋升、绩效评定等方面的职责边界,并与人力资源部门形成联合审核、联动评估的管理机制,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规范性。通过建立部门间常态化的协作流程,可以推动形成党务人事业务双向支撑、共同推进的良性互动。
在组织构建中,企业还需要注重系统化设计与纵向联动,确保基层党组织在各级管理层中实现有效覆盖与融入。通过建立“党委—部门党支部—基层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使党建力量渗透至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节点,推动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相适应、党务与业务工作同步协调,全面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运行效率。
3 推进党务人事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
实现党建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联通,是提升协同效率与决策水平的重要基础。企业在推进机制融合过程中,应当着力打造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党务与人事信息的有效整合与共享。现阶段,部分企业存在党务信息系统与人事管理系统分离、数据重复录入、更新滞后等问题,亟须通过信息化手段打破数据壁垒,提升数据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
企业可以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集“组织信息、人员信息、岗位分布、培训记录、考核数据、党务活动记录”等于一体的共享数据库平台。该平台应当具备权限分级管理、数据实时更新、信息智能分析等功能,确保党务与人事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通过建立统一入口和标准化接口,实现组织、党支部、人力资源等多部门间数据互通与联动处理,为高效开展干部管理、党员发展、绩效评价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企业在推进党建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应当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的双向沟通联动机制。传统管理模式中,党务与人事职能部门信息传递不畅、工作对接不及时的现象较为普遍,严重影响了决策效率与执行质量。为打破壁垒,企业需要设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实现信息同步、事务联办、意见共商。通过定期召开党建与人力资源联席会议,可以统一思想、协调重点工作安排,提升政策实施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企业还应建立工作推进协作台账,明确任务责任单位、完成节点与跟踪评估方式,保障工作进度的可视化与责任落实的可追溯。加强基层组织与上级管理层之间的上下互动渠道建设,能够及时收集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与政策措施,从而提升协同工作的科学性和落地性。
5 制定统一考核激励绩效管理标准
企业要实现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协同发展,必须建立一套统一、公正、可量化的考核与激励标准体系。当前部分企业在党务干部与业务管理人员绩效评估体系上存在脱节现象,影响了协同工作的推进效率与人员积极性的提升。为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当制定覆盖党务与人力资源全职能的绩效指标体系,涵盖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履职成效、组织纪律、群众评价等多个维度。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标准化管理,可以实现对干部工作情况的全面评估与量化比较。企业还需要将考核结果与晋升任用、薪酬调整、评优评先等工作挂钩,建立“绩效导向、贡献优先”的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干部履职的责任感与主动性。建立绩效反馈与申诉通道,能够增强考核机制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同时为管理对象提供改进方向与提升动力。
6 培养复合型党务人力资源管理骨干队伍
企业要推动党建与人力资源工作高效协同,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复合型知识结构合理的党务人力管理队伍。当前部分企业党务人员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经验,人事管理干部对党建理论了解不足,已成为影响协同质量的核心瓶颈。企业应当通过有计划地选拔与培训机制,建立党务与人力资源人才的双向轮岗制度,使管理人员在两个职能之间交叉历练、丰富经验。通过系统化培训课程,将党建政策、组织管理、人力开发、法律法规、信息技术等知识模块纳入教学内容,优化干部的综合能力结构。企业还应注重典型示范引领,选树一批具备协同管理能力的优秀复合型干部作为培养样板,推动队伍整体能力提升。健全职业发展路径与能力评价体系,可以增强党务与人力资源岗位的职业吸引力,形成良性的人才梯队发展机制,为组织长远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7 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并将其有机融入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明确融合目标、优化组织架构、共享信息资源、完善沟通机制、统一绩效标准及强化队伍建设,企业能够构建党建与人力资源管理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协同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效能,也有助于激发员工队伍活力,增强组织凝聚力与战斗力。未来,企业应当持续深化机制融合,推动党建与人力资源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实现共建共促,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与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 杨月 . 将人文关怀融入国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 山东国资 , 2025, (05): 62-63.
[2] 施明奇 . 思想政治工作在国企人事管理中的新思考 [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5, (06): 77-79.
[3] 黄雅娴 . 新形势下国企人力资源战略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融合[J]. 现代企业文化 , 2024, (26): 86-88.
4 建立双向沟通联动工作协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