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涉外警务英语规范化运用

作者

赵世芬

天津警察学院 天津 300382

一、引言

全球化加速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加剧了跨国犯罪(如毒品走私、网络犯罪、恐怖主义等)的治理挑战,涉外警务工作的重要性由此愈发凸显。作为国际执法协作的核心沟通载体,涉外警务英语的规范化运用水平,直接关系到警务效能的发挥,甚至影响跨国执法合作的成败。研究其规范化运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准确规范的语言运用能保障信息精准传递,避免执法失误,同时展现我国执法部门专业素养,提升国际形象与公信力。

从研究现状看,国外因英语使用普遍、国际执法合作起步早,对警务英语的研究已较深入,而国内研究随涉外警务活动增多,虽逐渐受关注,但多集中于教学改革、词汇特点分析等层面,针对“规范化运用”的系统性研究仍较缺乏。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突破单一语言层面分析,从规范化视角整合跨文化交际、教育培训、实践应用等多维度影响因素,提出建立语言数据库等可操作建议,为理论与实践提供新思路。

二、涉外警务英语的内涵与特点

涉外警务英语是以普通日常英语为基础,融合警务专业特质、法律表述严谨性与跨文化交际适配性,具有特定应用场景的特殊语言体系,其内涵与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2.1 专业词汇的精准性与动态性

它 包 含 大 量 特 定 专 业 词 汇 与 术 语( 如“suspect”“arrestwarrant”),每个术语都有精确界定,使用需绝对准确;同时,随国际执法发展不断涌现新术语(如“cybercrime”“terrorist financing”),执法人员需及时掌握以适应工作需求。

2.2 法律与警务属性的融合性

其兼具法律英语的严谨性与警务英语的实用性,描述案件性质、法律程序时需遵循“homicide”“criminal procedure”等法律术语规范;实际执法交流中则需简洁明了,确保信息有效传递。

2.3 跨文化交际的适应性

其语言运用需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与英语母语者交流注重简洁直接,与东方文化背景者沟通体现委婉礼貌;同时需理解非语言交际(如肢体语言),避免文化误解导致的沟通障碍。

三、涉外警务英语规范化运用的重要性

规范化运用是保障国际执法协作高效推进、维护国家执法形象、减少跨文化摩擦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体现在:

3.1 保障国际执法合作的有效沟通

国际执法合作以有效沟通为基础,规范用语是信息准确传递的前提。在跨国案件调查、情报交流、联合行动中,规范表达能确保各国执法人员准确理解意图,避免因描述不当导致信息误差,延误案件侦破或阻碍合作推进。

3.2 提升执法部门的国际形象与公信力

执法人员的英语运用水平直接关联我国执法部门的国际形象:规范流利的表达能展现专业素养,增强国际社会的信任与尊重;反之,频繁的语言错误或表达失当可能损害声誉,削弱国际认可度。

3.3 规避涉外执法中的误解与纠纷

语言和文化差异易引发涉外执法误解,规范运用警务英语可精准传达法律规定与执法意图,减少纠纷。例如,处理涉外治安案件时,准确使用法律术语能让外国当事人明晰权利义务;与外国执法部门沟通时,规范表达可规避文化差异导致的误解,保障合作和谐开展。

四、当前涉外警务英语运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受执法人员英语语言基础、跨文化认知水平及警务专业能力等因素影响,涉外警务英语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4.1 语法与词汇使用不规范

部分执法人员因英语基础薄弱,易出现语法错误(如将“I have goneto the scene”误表述为“I have went to the scene”),或误用易混淆词汇(如“affect”与“effect”、“principal”与“principle”),甚至以口语化表达替代专业术语,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

4.2 文化背景欠缺引发语用失误

文化差异下的语言规则与交际习惯不同,若执法人员缺乏相关认知,易出现沟通偏差:与西方执法人员交流时过于委婉可能造成困惑,与东方文化背景者沟通时过于直接则可能被视为不礼貌;对文化禁忌和习俗的忽视,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4.3 翻译与理解存在偏差

警务英语的专业性及语言文化差异,导致法律文件、案件资料的翻译与理解易出现偏差。例如,部分法律术语在不同语言中含义不对等,翻译时若把握不准易出错;对英文资料中专业词汇和复杂句式的理解不到位,也可能影响案件的准确判断与处理。

五、影响规范化运用的因素

规范化运用的实现受多重因素制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5.1 教育与培训体系的局限性

当前涉外警务英语教育与培训存在不足,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与实际工作脱节,忽视应用能力培养;教学方法传统,缺乏互动与实践,难以激发学习兴趣;且培训资源有限、持续性与系统性不足,导致执法人员难以将所学有效应用于实践。

5.2 实践运用机会的匮乏

规范化运用需在实践中积累,但涉外警务活动机会有限,部分执法人员缺乏实际运用平台——较少与外国执法人员直接交流或参与跨国案件,导致英语能力难以锻炼提升。同时,实践经验的欠缺使他们在实际场景中难以灵活运用知识,易出现表达不流畅、不准确等问题。

5.3 语言学习环境的缺失

有效的语言环境对能力提升至关重要,但我国执法人员日常工作生活中缺乏英语使用场景,难以形成英语思维与表达习惯。与英语母语国家相比,他们缺乏与母语者直接交流的机会,难以及时掌握英语最新用法;且学习氛围不足,也影响了学习动力与效果。

六、规范化运用的策略与建议

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需从多维度构建系统优化路径,具体策略如下:

6.1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需结合实际警务需求,增加案例分析、模拟对话等实用内容(如引入跨国案件资料),强化跨文化交际知识传授,培养跨文化意识。教学方法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实战视频、音频)、情境模拟(如涉外案件调查、国际执法会议场景)及小组合作学习,提升语言运用与应变能力。

6.2 强化实践锻炼与案例研讨

需搭建国际执法交流平台,组织人员参与跨国案件联合调查、国外培训或学术交流,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拓宽视野。同时收集整理成功与失误案例,通过研讨学习规范沟通技巧,剖析失误原因(如语言误解导致的执法问题),总结教训以规避同类错误。

6.3 建立语言数据库与规范标准

语言数据库应整合专业词汇、术语、句式及案例,确保检索便捷、更新及时,为执法人员提供查询工具;鼓励全员参与建设,补充新词汇与实战问题。规范标准需明确词汇、语法、语用及翻译的统一要求(如专业术语用法、翻译格式),确保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加强宣传推广,推动执法人员严格按标准运用。

七、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场景,通过成功与失误案例可直观体现规范化运用的重要性及改进方向:

7.1 成功案例:跨国执法合作中的规范沟通

在某跨国毒品走私案联合调查中,我国执法人员以规范的涉外警务英语与外方高效协作。情报共享时,使用专业词汇与清晰句式准确传递案件线索、嫌疑人信息及证据;行动协调中,根据外方建议调整计划并精准传达给团队,最终成功破获案件。此案例表明,规范运用警务英语是国际合作成功的关键,需执法人员兼具扎实语言基础与专业术语灵活运用能力。

7.2 失误案例:文化差异引发的沟通问题

某涉外治安纠纷处理中,执法人员因未掌握英语委婉表达习惯,以强硬语气告知外国当事人其行为违法需接受处理,引发对方不满与抵触,阻碍案件推进。这启示我们,涉外警务英语运用中,文化背景与语用能力至关重要——执法人员需兼顾语言准确性与文化适应性,根据对方背景选择恰当表达方式,在传递信息的同时尊重对方感受,避免语用失误。

八、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全面分析发现,涉外警务英语具有专业词汇丰富、融合法律与警务属性、跨文化特色鲜明等特点;其规范化运用对国际执法合作、执法形象提升及纠纷规避至关重要;当前存在语法词汇不规范、文化适配不足、翻译理解偏差等问题,受教育体系不完善、实践经验欠缺、语言环境不足等因素制约;通过优化教学、强化实践、建立语言数据库与规范标准等策略,可有效提升其规范化水平。

随着全球化与国际执法合作深入,未来需深化研究与教学,优化内容方法以提升执法人员的英语应用及跨文化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完善规范标准与数据库;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为规范化运用提供新手段。多方协同下,其规范化水平将持续提升,为国际执法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陈婷婷 . 公安院校涉外警务人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路径[J]. 中国军转民 , 2024, (13): 40-42.

[2] 林若铭 . 公安院校警务英语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构建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4, 23(9): 100-103.

[3] 卢晓明 . 涉外警务人才警务英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J].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 2024, 26(4): 119-122.

[4] 吕杨 . 论涉外警务人才警务英语能力培养模式改革 [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 2023, 36(5): 63-71.

[5] 张彩云 . 涉外警务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J]. 文教资料 ,2022, (7): 179-182.

[6] 陈孝宗 . 涉外警务英语对话的语篇分析 [J]. 惠州学院学报 ,2022, 42(4): 75-80.

[7] 谢丽, 向莉萍. 涉外警务高级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探究[J].海外英语 , 2021, (20): 21-22+25.

[8] 郑洁 . 涉外警务英语口语语篇的人际功能对比分析——以办案类语篇和求助类语篇为例 [J]. 四川警察学院学报 , 2011, 23(2): 66-71.

[9] 胡辛 . 用英语办案:实用警务英语 [M]. 北京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2011.

作者简介:赵世芬(1970-),女,市人,英语专业讲师,主要从事英语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