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研究
朱佳颖
浦江县南苑小学
引言
“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面临新的教学挑战,在这样大环境下如何通过高效、有效的方式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成为当前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作业布置方式需要进行创新与优化。其中,“每日一练”作为苏教版教材中的常规练习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强化数学思维。基于这一背景,在减少作业量的基础上,探究如何提高“每日一练”质量效果的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与指导价值。
一、“双减”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的现状
“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的实施,面临着新的挑战。事实上,政策的实施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但同时也给教学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其一,作业量的减少使得一些教师、家长会担心学习效果,在具体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依然会大量布置作业,不利于体现“双减”政策实施的初衷,也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压力与负担。
其二,作业内容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作业内容偏重复性、传统性的练习,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这样单一的方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其三,作业评价方式具有单一性的特征,而这也是不能忽略的重点问题。在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只关注答案是否正确,忽视了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分析,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利于教师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和调整。
其四,在实施“每日一练”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重点问题之一。由于师资力量的差异,一些学校并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家庭作业完成也通常会受到家长教育水平、家庭环境等问题的影响,因此部分学生难以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每日一练”的教学实践效果,同时也不利于“双减”政策的全面落实,故而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双减”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的优化方向
“双减”政策实施的基础上,对高段数学“每日一练”进行优化的首要任务是重点挖掘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明确课程教学的目标。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在作业设计中应该遵循稳、准、精、巧的基本原则,把握核心问题、识别问题和知识的本质,对练习方式进行精心考究,巧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为此,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设计出既符合基础知识巩固,又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思维的作业。例如,通过对基础题型的变式调整,引导学生立足不同的角度了解数学概念,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要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使其个性化发展。在作业设计中还要明确终极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因此设计作业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以及能力发展情况,结合作业反馈对教学策略进行及时调整,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双减”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的优化策略
(一)减精力,加精品
“双减”政策推动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优化的核心在于减少学生在作业上所花费的精力,同时提高作业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在具体实施时,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确保每一项作业都能精准地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并符合认知水平。
例如,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的加减法”这一单元,教师可以设计基础巩固型作业:设计几道基础题,如“计算 1/2+1/4′′ ”和“3/5-1/10”,解题期间学生不仅给出答案,还要说明计算过程,以此巩固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和运算规则的掌握。在学生完成基础巩固型作业以后,为了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变式题,鼓励学生进行解题探索,如“如果 1/2+1/4=3/8 ,那么 1/3+1/6 等于多少?”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结合理论知识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如“小明有 6 个苹果,他给了小华1/3,然后又给了小李1/2,小明还剩下多少个苹果?”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如“分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引帮扶,常反思
结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在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的优化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扶,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教师教学反思,在此基础上对整个过程进行持续优化改进。在作业设计期间,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设计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作业,课堂上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鼓励他们完成作业后交流讨论、相互帮助,并提出指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小组讨论期间,教师适时介入其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引导者角色的作用。在活动之后,教师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明确作业设计、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所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需要改进的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
例如。在六年级“比例”一单元的“每日一练”活动中,首先可以鼓励学生单独完成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题计算,如果“ 3:4=9:12 ,找出比例中的另一个数,使得比例成立。”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助学习,分享在解题过程中的想法、经验、遇到的问题,共同探寻解决方案。例如,可能会存在理解比例性质困难的问题,此时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可以相互举例解释,帮助学困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了解,完成小组讨论后每个小组对讨论结果进行展示,由教师进行评析,指出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同时,结合学生的反馈教师需要明确常见的误区,并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想法,在教师评析的基础上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所学习的技能、知识等,以及在讨论中所掌握的互助技巧,助力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技能应用到更多的习题和实际问题中。
结语
综上所述,结合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以认识到“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的优化,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优化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引导学生互助学习、及时反馈和反思,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高效和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双减”政策的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 汤晨 .“双减”背景下小学高段数学“每日一练”探析 [J]. 新智慧 ,2023,(15):19-21.
[2] 窦丹丹 . 核心素养下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练习、作业分层设计策略初探 [C]// 新课程研究杂志社 . 新课改背景下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究论文集(五).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上肖镇南李小学;,2022:2.
[3] 戴玉梅 . 优化课堂作业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的措施分析[J]. 考试周刊 ,2021,(98):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