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口译译文评估的适用性研究
何妍
贵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550025
摘要: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口译作为跨语言交流的重要桥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准确性、有效性和文化交流的深度。当前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对口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需要科学、客观地评估口译译文的质量。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作为翻译质量评估理论的重要分支,为口译译文的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关键词: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口译译文
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是在充分吸收国内外翻译质量评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由司显柱教授结合中国翻译实践的具体情况,而提出的一种综合性评估体系。该模式强调翻译活动的多维性和动态性,认为翻译质量不仅取决于语言层面的对应,还涉及文化、功能、交际效果等多个方面,从而为口译译文的评估提供了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框架。
一、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口译译文评估的适用性
(一)交际功能的适应性
口译作为一种即时的语言转换活动,其核心在于实现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功能。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强调翻译的功能对等性,即译文应能够在目标语环境中实现与原文相同的交际功能。在口译评估中,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原语的交际意图,并在目标语中恰当地表达出来,以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例如,在国际会议口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准确传达发言人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并考虑到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习惯,使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产生预期的交际效果。司显柱模式通过对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性的评估,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口译译文的交际功能实现情况[1]。
(二)文化传递的适应性
口译活动不仅涉及语言层面的转换,还包括文化的传递和融合。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注重翻译的文化适应性,认为翻译应尊重并体现目标语的文化规范和习惯,所以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灵活处理文化差异,使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自然、得体,比如在中西方文化交流活动中,翻译人员需要准确理解并传达双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并考虑到文化差异对交际效果的影响。司显柱模式通过对译文文化适应性的评估,能够确保口译译文在目标语文化中产生积极的文化传递效果。
(三)受众反应的适应性
口译译文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语言层面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还取决于受众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强调翻译的交际效果,即译文应能在实际交际中产生预期的效果。例如,在商务谈判口译中,翻译人员需要准确传达双方的商业意图和利益诉求,同时考虑到受众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背景,使译文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对译文交际效果的评估,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口译译文在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和反应。
二、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下的口译译文评估体系构建
(一)评估指标设定
评估指标设定主要包括如下内容:(1)语言准确性。词汇准确性:评估翻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选择目标语中的词汇,以准确传达原语中的信息;语法正确性:考察翻译人员是否遵循目标语的语法规则,避免语法错误对信息传达造成干扰;句子结构合理性:评估翻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是否能够构建符合目标语表达习惯的句子结构,确保信息的流畅传达。(2)交际功能实现。意图传达准确性:考察翻译人员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原语的交际意图,并在目标语中恰当表达出来;语境适应性:评估翻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具体语境调整语言表达,确保信息的有效传递;情感色彩传递:考察翻译人员是否能够准确传递原语中的情感色彩,增强交际效果。(3)文化适应性。文化意象翻译:评估翻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是否能够准确处理原语中的文化意象,避免文化误解;文化习惯尊重:考察翻译人员是否尊重目标语的文化习惯,避免在口译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2]。(4)体裁特征体现。体裁规范遵循:评估翻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是否能够遵循目标语中的体裁规范,确保译文的得体性;体裁功能实现:考察翻译人员的口译译文是否能够准确实现目标语体裁的交际功能,如会议口译的正式性、商务谈判的严谨性等。
(二)评估方法
评估方法主要包含:(1)定量评估。错误统计法:对翻译人员在口译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进行统计,如词汇错误、语法错误等,以量化评估翻译人员的语言准确性;功能对等性评分:根据译文与原文在功能对等性方面的表现,对翻译人员的口译译文进行评分,如交际意图传达的准确性、文化适应性等。(2)定性评估。专家评审法:邀请具有丰富口译经验的专家对翻译人员的口译译文进行评审,从语言准确性、交际功能实现、文化适应性、受众反应以及体裁特征体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受众反馈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受众对翻译人员口译译文的反馈意见,以了解译文的接受度和理解度。(3)综合评估。权重设定:根据各项指标在口译译文评估中的重要性程度,设定相应的权重系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综合评价:将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的结果进行综合,得出翻译人员口译译文的总体质量评价。
(三)实施应用
在口译教学中,可以将评估体系应用于口译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运用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提供科学依据。在口译实践中,可以运用评估体系对候选翻译人员进行选拔和评估,确保选拔出的翻译人员具备较高的口译能力和素质;根据评估结果,为翻译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和建议,帮助其提高口译能力和素质。在口译研究中,可以运用评估体系对口译质量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为口译学科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估体系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为口译实践提供科学依据[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司显柱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为口译译文的评估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通过深入探讨该模式在口译评估中的适用性,能够为口译质量的提升和翻译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叶年华. 基于司显柱模式的《中华帝国全志》中药翻译质量评估研究[D]. 江西中医药大学,2023.
[2]司显柱、邹琴琴.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探索与实践——司显柱教授访谈[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18-123.
[3]司显柱、邹琴琴. 系统功能语言学在翻译研究中的探索与实践[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118-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