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探究
龙佳铃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贵州地质勘查院 贵州贵阳 550000
一、引言
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与多元文化深入交融的当下,中国特色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的时代新人的重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长期发展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等内容,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染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为课程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提升其吸引力和实效性,帮助人们在多元文化冲击下坚定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深入探究二者融合的路径与方法,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意义重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且更为基础、广泛和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与强大精神力量。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使国人深入了解民族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感受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底蕴[1]。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历史故事等,可以认识到中华民族长期发展中的辉煌成就,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
(二)丰富理论学习资源
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易使国人感觉枯燥乏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其中的故事、典故和名言警句等可为思政课提供鲜活的素材。在思想教育、理论学习传授时可将传统文化案例引入课件,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具体可感,提升知识传授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二)培养正确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丰富的价值观教育资源,是中华民族历经长期历史发展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对引导国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使国人在潜移默化间接受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提升其道德品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需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精准把握其内涵与精髓,防止歪曲误解;要深入研究分析,去粗取精,将有积极意义与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部分融入思政理论课。而且,还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科学筛选整合传统文化内容,确保其契合思政教育目标任务,兼具思想性、理论性与科学性。
(二)时代性原则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人的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须坚守时代性原则,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与时代精神相契合。需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形式,凸显其时代价值[2]。
(三)系统性原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安排。要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包括线上线下教育、实践、调研、考核评价等,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传授系统。还应注意的是,要保证理论学习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避免出现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策略
(一)以党建引领教育理念更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深度融合,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强化政治导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各级党组织应牵头组织各党组织负责人、宣传人员、授课人等从事理论教育传播的人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将“两个结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为教育指导思想。在课程设计中,要突出党性原则,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好“两个维护”。明确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知识传授的平台,更是培育党员干部和文化骨干的重要阵地。可通过主题党日活动、专题党课、“三会一课”、谈心谈话等形式,引导授课人员树立“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教育理念,将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修身立德思想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贯通,强化其文化自觉与政治定力。
(二)以红色文化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优化需立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标和现实需求。其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中的传统文化基因,系统梳理党史中的典型事例,如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立志精神、焦裕禄“亲民爱民”的民本思想,阐释其与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在联系。其二,结合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补充传统文化中的廉政资源,例如在讲解纪律规矩时,可引用“包拯铁面无私”“于谦两袖清风”等历史典故,强化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廉洁意识 [3]。三是将传统文化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相结合,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主题,引导国人从《礼记·大同篇》《孟子·富民思想》中汲取智慧,提升他们学以致用的实践自觉。
(三)创新“党建 + 文化”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创新要服务于思政教育的建设实效。一方面,推行“案例教学 + 党性分析”模式,选取传统文化与党性教育结合的典型案例,如范仲淹“先忧后乐”与共产党员的宗旨意识,组织学员深入研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化思想淬炼。另一方面,运用“情境教学 + 主题党日”形式,在“端午”“七一”“中秋”“国庆”等节点开展“红色经典诵读”“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精神”等体验活动,强化政治仪式感。可依托“三会一课”制度,设计“传统文化微党课”“党史文化沙龙”“书记上讲台”等互动形式,推动广大党员干部在文化传承中锤炼意志,吸引广大群众对党建文化的兴趣。
(四)强化“双师型”授课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一是将传统文化素养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党校专题班”“红色文化研修”等途径,提升党员涵养;“既懂马克思主义又通传统文化”的综合能力。二是建立“党建导师 + 文化导师”结对机制,邀请优秀党员、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知识研究员、民族特色文化传承人参与思政课教学设计,打造“政治过硬、文化深厚”的团队。三是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把传统文化教学成效纳入基层党组织评优指标,对开发“传统文化党建课程”成果突出的党员干部,在职称评定、评先树优中予以倾斜,形成“党建引领、文化赋能”的良性循环。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工作。通过明确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意义,遵循科学的基本原则,并采取有效的教育传授策略,能够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播质量,培养国人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徐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略论 [J].中国民族博览 ,2023,(12):183-185.
[2] 杨超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路径探析 [J]. 秦智 ,2025,(06):1-3.
[3] 中共厦门市海沧区委组织部课题组 , 谢舒展 , 熊春芳 , 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探析 [J].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 ,2023,(04):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