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究

作者

朱小汉 杨光

成都市双流区东升小学

一、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体育与健康课程不仅承担着增强学生体质的任务,还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要求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创造了良好契机。大单元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的碎片化局限,以更系统、综合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入提供了更丰富的情境和多样的途径。深入研究二者融合路径,对于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困惑等问题,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不良情绪。体育活动能促使学生释放压力,增强体质,同时,在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心态、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大单元的篮球教学中,学生通过参与团队对抗比赛,不仅能提高篮球技能,还能在应对比赛胜负、团队协作挑战的过程中,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增强自信心,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二)落实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核心素养,涵盖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其中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的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理念,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得以更全面地实现。

(三)丰富体育教学内涵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拓展了体育教学的维度,丰富了教学内涵。传统体育教学侧重于技能训练和身体素质提升,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后,教学更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在大单元的体操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追求动作规范优美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专注力和自我表现力,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更多元化的成长体验,提升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

三、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及优势

(一)系统性和连贯性

大单元教学围绕特定的运动主题,整合教学内容,打破课时和教材章节的限制,构建起系统连贯的教学体系。在足球大单元教学中,从足球基本规则、基础运球传球技巧,到团队战术配合,再到足球比赛实践,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相互关联,学生能在系统学习中逐步掌握足球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完整的运动认知结构,避免传统教学中知识和技能的碎片化。

(二)综合性和拓展性

大单元教学整合多方面的教学资源,融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仅关注运动技能的传授,还涉及健康知识、体育文化、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的拓展。在武术大单元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习武术动作技巧,还能了解武术的历史文化、养生保健知识,同时通过武术训练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民族自豪感,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三)以学生为中心

大单元教学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羽毛球大单元教学中,设置不同难度层次的练习任务和比赛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中提升技能,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四、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

(一)教学目标融合

在制定大单元教学目标时,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体育技能、健康知识目标有机结合。在田径大单元教学目标中,除了设定提高学生跑步、跳远等运动技能,以及掌握运动损伤预防等健康知识的目标外,还明确培养学生勇于挑战自我、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等心理健康教育目标。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如组织长跑比赛、团队接力跳远等,让学生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融合

挖掘体育项目中的心理教育元素:不同的体育项目蕴含着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在体操项目中,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节奏感和审美能力;在团队球类项目中,着重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在篮球大单元教学中,安排小组对抗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学会与队友配合,应对比赛中的紧张氛围和竞争压力,锻炼心理素质。

融入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内容中。在大单元教学的理论课部分,讲解情绪管理、挫折应对等心理健康知识;在实践课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健康技能。在网球大单元教学中,当学生在比赛中出现焦虑情绪时,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深呼吸、积极自我暗示等方法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比赛状态。

(三)教学评价融合

在大单元教学评价中,除了关注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体能提升情况外,增加心理健康相关的评价指标。评价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稳定性、意志品质表现、团队合作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在乒乓球大单元教学评价中,观察学生在比赛中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面对比分落后时的坚持和努力程度,将这些心理表现纳入评价体系。

五、结论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为融合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教学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实现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标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融合路径,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自然、有效地融入大单元教学中。同时,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供必要的教学资源,为小学体育与健康大单元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提升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健康心理的新时代学生。

参考文献

[1] 论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 姜永胜 .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3)

[2] 智能篮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郭金龙 .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5(03)

[3]“互联网 + ”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研究 . 路伟 . 中国新通信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