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探讨
兰定福
紫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电力电气设备作为电力系统的核心构成要素,其稳定运行对于保障电力供应的持续性、可靠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攀升以及电网规模的持续扩张,电力电气设备所面临的运行压力与日俱增,这使得维护检修工作愈发关键。本文深入剖析了电力电气设备维护检修的重要性,详细阐述了常见的维护检修技术,包括预防性试验技术、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带电作业技术等,旨在为电力行业从业者提供全面且深入的技术参考,助力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应用
1绪论
在现代社会,电力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运转以及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基础能源。电力电气设备涵盖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输电线路等诸多类型,它们长期处于高电压、大电流的复杂运行环境,极易受到电、热、机械等多种应力的作用而出现老化、磨损、绝缘劣化等问题。一旦设备突发故障,不仅会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给社会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安全隐患[1]。因此,强化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确保设备始终处于良好运行状态,是电力行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2电力电气设备维护检修的重要性
2.1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石,而电气设备的可靠运行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通过定期维护检修,能够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潜在故障隐患,如及时更换变压器老化的绝缘部件、修复断路器接触不良问题,有效避免设备突发失效导致的停电事故,确保电力持续、稳定供应,满足工业生产、医疗急救、交通枢纽等关键领域对电力的不间断需求。
2.2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设备在长期运行过程中,零部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损耗。合理的维护检修措施,如定期对发电机轴承进行润滑、调整输电线路弧垂,能够减缓设备磨损速度,优化设备运行环境,及时修复轻微损伤,避免小问题累积成大故障,从而显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电力企业的设备更新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
2.3提升电力系统安全性
电力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复杂且危险,部分故障可能瞬间释放巨大能量,引发灾难性后果。维护检修过程中,对设备的接地系统、绝缘防护、短路保护等安全关键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与优化,能够有效预防因设备故障引发的人员触电、火灾、爆炸等安全事故,保障电力运维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周边环境安全。
2.4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老化或故障设备往往能耗增加、性能下降,如变压器铁芯磁滞损耗增大、电机效率降低。通过维护检修,精准调整设备参数,使其恢复最佳运行状态,不仅能降低设备自身能耗,减少无功功率传输损耗,还能提升电网功率因数,促进电力系统整体节能增效,契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3常见电力电气设备维护检修技术
3.1预防性试验技术
预防性试验是在设备正常运行期间,依据预定周期,运用多种测试手段对设备的绝缘性能、电气特性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评估,以此判断设备健康状况,提前预防故障发生[2]。
3.1.1绝缘电阻测试
利用绝缘电阻表向设备绝缘层施加直流电压,测量其绝缘电阻值。对于电力变压器,绝缘电阻过低通常预示着绝缘受潮、老化或存在局部破损,正常运行变压器绕组对地绝缘电阻一般要求不低于初始值的一定比例,通过定期测试对比,可及时发现绝缘劣化趋势。
3.1.2直流耐压试验与泄漏电流测量
对设备施加高于额定工作电压的直流电压并持续一定时间,同时监测泄漏电流。以高压电缆为例,试验过程中若泄漏电流出现突变或超出规定限值,表明绝缘存在薄弱点,可能面临被击穿风险,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隐患,保障电缆安全运行。
3.2状态监测与诊断技术
状态监测借助各类传感器实时或定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如电气量、非电气量信息,再通过数据分析与智能诊断算法,动态掌握设备健康状态,实现精准检修决策。
3.2.1温度监测
采用红外热像仪、光纤温度传感器等手段对设备发热部位进行监测。在变电站,开关柜触头、母线连接点因接触不良等原因易发热,红外热像仪可远距离捕捉热点,生成直观热图像,一旦温度超阈值(如母线连接点温度超70℃),及时预警,便于运维人员迅速排查故障原因,避免因过热引发设备损坏。
3.2.2振动监测
针对旋转电机、风机等设备,在轴承座、机壳等部位安装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通过分析振动频谱判断设备转子不平衡、轴承磨损等故障。正常电机振动频谱具有特定规律,当出现新频率成分或原有频率幅值增大,如轴承磨损时低频振动加剧,提示设备运行异常,需深入检查维修。
3.3带电作业技术
带电作业允许在设备不停电状态下进行维护检修操作,能有效减少停电时间与停电范围,提高供电可靠性。
3.3.1等电位作业
广泛应用于高压输电线路带电检修,检修人员身着屏蔽服,借助绝缘工具进入与导线等电位状态,直接操作维修。如更换绝缘子串时,人员站在吊篮或软梯上接近导线,安全高效完成作业,保障线路持续供电,降低因停电对社会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3.3.2间接带电作业
通过绝缘操作杆、绝缘手套等工具,在与带电体保持安全距离下作业。在配电网中常用于处理熔断器更换、简单线路修复等任务,操作相对简便,但受工具绝缘性能与操作距离限制,适用于低电压等级、简单故障场景,能快速恢复局部供电,减少用户停电感知[3]。
4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优化策略
4.1完善电气设备保养工作
鉴于电力系统中的电气设备大多会长时间持续运行,对其开展定期且精细的保养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确保电气设备维持高效、稳定运转的关键一环。通常情况下,专业检修人员需严格依照既定的设备保养规范,每日对各类电气设备实施悉心养护。日常保养绝非可有可无,它能够精准调适电气设备的运行参数,使其时刻处于最佳工作状态,不仅显著提升设备的工作效能,还能有效延缓设备的老化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
4.2提高电气设备检修工作效率
在电力系统电气设备检修作业推进期间,高度重视检修效率的提升是企业不容忽视的关键要点,这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迅速恢复正常生产运营秩序。为此,相关企业单位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全力压缩电气设备检修所耗费的时间。具体而言,可在检修工作启动之前,全方位做好前置准备工作:对内,强化跨部门协同联动,提前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分工,确保检修期间信息畅通、配合默契;对外,提前筹备完备所需的各类检修仪器与设备,避免因物资短缺导致检修中断。通过这一系列周密部署,切实缩短电气设备检修时长,保障检修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4.3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
为每台电力电气设备建立详尽档案,记录设备型号、制造厂家、出厂日期、安装调试记录、历次维护检修记录、故障处理情况等信息。档案实时更新,以便运维人员全面了解设备全生命周期情况,为维护检修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如根据设备过往故障类型及维修措施,提前储备易损部件,优化后续维修方案。
4.4加强人员培训
电力电气设备维护检修人员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定期组织培训,内容涵盖电力系统原理、设备结构与功能、维护检修技术、安全操作规程等。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操、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提升人员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确保在复杂的维护检修任务中高效配合。此外,鼓励人员参加行业技能竞赛、学术交流活动,了解前沿技术动态,拓宽技术视野。
结束语
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是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支撑,其重要性体现在保障供电可靠性、延长设备寿命、提升安全性与优化运行效率等诸多方面。从预防性试验、状态监测到带电作业等一系列技术在不同场景发挥关键作用。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趋势将推动维护检修技术持续革新,为电力事业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确保电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助力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电力从业者应紧跟技术前沿,持续优化维护检修策略,守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崔琦.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4,(17):170-172.
[2]兆俊杰,刘雪峰.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探讨[J].模具制造,2023,23(12):272-274.
[3]孔令兵,秦宏磊,费孔鹤,等.电力电气设备的维护检修技术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3,(05):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