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有效应用
张爱丽
浦江县园区小学
一、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任务驱动式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知识、掌握技能,能够有效改善小学美术教学的现状,提高教学效果。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一)内涵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这些任务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二)特点
1. 以任务为核心:整个教学活动围绕任务展开,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即完成给定的任务。
2. 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主探索、思考和实践,教师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3. 强调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任务,在实践中提高技能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有情境性:任务通常设置在一定的情境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任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例如,在学习“动物绘画” 时,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设计一个动物主题的乐园,学生为了完成这个富有创意的任务,会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如何完成任务,包括选择合适的绘画工具、材料和表现手法,以及解决在任务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有些美术任务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如制作大型的美术手工作品或集体创作壁画等。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协作,共同实现任务目标,从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
通过完成具体的美术任务,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绘画、手工制作、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技能水平,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结合。
四、小学美术课堂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任务设计
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
任务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过于简单,让学生觉得没有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使学生产生挫败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美术基础,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任务。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绘画任务,如 “画出我的家人”,让学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现家庭成员的形象;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布置一些更具综合性和创造性的任务,如 “根据古诗词意境创作一幅美术作品”,要求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基础上,运用多种美术表现
形式来展现诗词的意境。
2. 明确任务目标
每个任务都要有清晰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例如,在 “设计环保宣传海报” 的任务中,教师明确告知学生海报的主题是环保,要通过图像和文字传达环保的理念,并且要注意画面的构图、色彩搭配和文字排版等,使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有明确的方向和依据。
(二)任务实施
1. 情境导入
在布置任务前,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引出任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任务的背景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例如,在进行 “未来城市” 主题绘画任务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未来城市的科幻视频,让学生沉浸在充满想象力的情境中,然后提出任务:“假如你是未来城市的设计师,你会设计出怎样的城市呢?请用画笔把它描绘出来。”
2.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美术工具、材料和参考资料,如绘画书籍、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获取灵感。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指导和启发,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但要注意避免过度指导,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例如,当学生在色彩搭配上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组合,或者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让学生从中学习色彩搭配的技巧,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应该用哪些颜色。
(三)教学评价
1. 多元化评价主体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教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整体把握,包括作品的质量、技能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等;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明确自己的进步方向;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让学生从他人的作品和评价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2. 多样化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外,还要关注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展示、小组汇报等方式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水平。例如,在评价学生分组完成的美术手工项目时,不仅要看作品的最终效果,还要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情况、沟通交流能力以及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等,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
五、结论
任务驱动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有效应用,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积极主动、富有创意和乐趣的学习环境。通过精心设计任务、合理实施教学过程和科学进行教学评价,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美术素养,使小学美术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应用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 [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 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M]. 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3] 王大根。美术教学论 [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