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管理问题与优化策略
石榴
江苏丛泰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聚焦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开篇点明其重要性,关乎建筑企业经济效益与行业健康发展。深入剖析现存问题,涵盖预算环节数据滞后、方法僵化;施工阶段材料、人工及变更成本失控;结算阶段计量计价争议与资料缺失等乱象。进而针对性提出优化策略,包括构建动态数据库、推行先进预算法;强化施工各要素成本管控、规范变更流程;化解结算争端、完善资料管理;创新造价模式、健全监管体系等多维度举措,旨在重塑造价成本管理格局,助力企业提升竞争力,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前行。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问题;优化策略
引言
在当今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却又竞争白热化的格局下,造价成本管理成为建筑企业立足市场的关键命脉。建筑工程项目投资规模庞大、涉及环节繁杂,从项目的初步谋划到最终交付使用,造价成本如影随形,稍有不慎便可能侵蚀利润空间,甚至导致项目折戟沉沙。精准把控造价成本,不仅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核心诉求,更是保障建筑项目质量与进度,促进建筑行业资源集约利用、有序发展的基石。
一、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于企业经济效益而言,有效的造价成本管理是实现盈利目标的根本保障。建筑项目涉及海量资金投入,从土地购置、材料采购、设备租赁到人员薪酬支付等,每一环节成本波动都直接关联着利润空间。精准把控造价成本,能确保项目在预算范围内高质量完工,避免资金超支造成亏损,维持企业资金链稳定,为持续经营与拓展业务筑牢根基。例如,通过精细成本核算,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减少设备闲置时间,能大幅削减不必要开支,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提升企业竞争力。从项目质量与进度视角,造价成本管理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合理规划成本能为优质材料、先进工艺选用预留资金,避免因过度压缩成本而牺牲质量。依据成本预算科学编排施工计划,实现人力、物力资源高效调配,预防工期延误导致的额外成本,确保项目如期交付,维护企业信誉形象,增强市场认可度。
二、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现存问题
2.1 预算环节漏洞百出
预算作为造价成本管理的首要关卡,当前却问题重重。预算编制依据严重滞后。许多企业仍依赖陈旧的造价定额手册及过往项目数据,未充分考量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变化。新型环保材料不断涌现、劳动力价格频繁波动,而预算编制未能及时捕捉这些动态,致使预算价格与实际采购、雇佣成本存在显著偏差。在一些绿色建筑项目中,新型节能玻璃的预算价格远低于市场现价,直接导致初期成本预估失误,预算方法僵化单一。传统的静态预算模式难以适应工程建设中的变数,一旦项目遭遇设计变更、地质条件突变或不可抗力干扰,既定预算便迅速失去准头。
2.2 施工阶段成本肆意飙升
施工阶段堪称成本失控的重灾区。材料成本把控形同虚设。施工现场材料管理混乱无序,采购计划粗糙,未结合施工进度精准下单,时常引发材料积压或缺货,徒增资金占用与紧急采购成本。领用环节监管缺位,工人随意超量领取,且因保管不善,致使钢材生锈、水泥受潮等损耗现象屡见不鲜,大幅推高材料耗费成本。人工成本超支泛滥成灾。施工组织混乱,工序衔接拖沓,频繁造成人工闲置窝工,无端耗费大量人工费用。随着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加剧,人工单价起伏剧烈,企业若未能未雨绸缪,与劳务队伍协定灵活价格条款,便只能在人工成本上扬时束手无策,任由其远超预算额度。变更管理杂乱无章。设计缺陷、业主临时起意等因素致使设计变更肆意频发,加之变更审批流程松散随意,未对成本影响深度评估,返工、新增工程不断涌现,成本如同脱缰野马般一路狂飙。
2.3 结算阶段纠纷不断
结算阶段同样深陷困境,纠纷此起彼伏。计量计价争议剪不断理还乱。建设与施工单位在工程量核算规则、隐蔽工程计价方式、措施费计取标准等关键问题上分歧严重。对地下防水工程这类隐蔽项目,施工方主张按实际施工展开面积全额计价,建设方却认为应扣除交叉重叠部分,各执一词,僵持不下,严重迟滞结算流程。结算资料残缺不全。施工全程资料保管不善,变更签证手续缺失、关键施工记录模糊不清,致使结算时无法精准核定工程量与价款,只能大致估算,为造价成本埋下极大隐患,甚至滋生虚报冒领等不良行径,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企业利益。
三、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3.1 全方位精细化预算管理
实现全方位精细化预算管理是把控造价成本的关键起点。要构建动态且多元的造价信息数据库,整合权威行业资讯平台、地方材料市场实时报价、劳务市场薪酬动态等多方数据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筛选、清洗有效信息,为预算编制提供精准的价格基准。推广应用先进灵活的预算方法。滚动预算应成为常态,按季度或月度定期复盘调整,结合项目实际进度动态追加或削减预算条目,确保预算贴合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对于新增或变更项目,采用零基预算思维重新评估成本效益,打破传统预算框架束缚,聚焦当下需求合理性,从源头保障预算精度,将预算误差率严控在极小范围内。
3.2 全流程严控施工成本
施工阶段成本管控需贯穿全程、不留死角。材料成本管控上,搭建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运用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控库存水平,依施工进度精准触发补货指令,实现零库存精益管理。施工现场推行材料领用责任制,凭电子工单限额领取,超量预警并罚款,配套建立标准化仓库,加强防潮、防锈等保管措施,降低损耗,与优质供应商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通过集中采购、批量议价获取价格折让,稳定供应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方面,施工前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精细编排工序流程,消除窝工隐患。建立劳务分包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密切关注劳动力市场指数,合同中预设调整条款,依波动适时协商。
3.3 多维度严谨结算把关
结算把关关乎成本管理成败。计量计价层面,制定详尽统一的计量计价规范,细化到各分部分项工程,明确计算方法、扣减规则。施工中定期组织四方核对会议,对潜在争议点提前沟通化解。引入专业测量机构复核争议工程量,借助行业专家库裁定疑难计价问题,确保计量公正、计价合理。
3.4 深层次革新管理机制
革新管理机制是造价成本管理长效提升的制度保障。在造价管理模式创新上,加速推进市场化进程,政府逐步淡出指导价干预,引导企业构建自主定价体系,基于自身技术、管理、品牌优势灵活报价。引入全生命周期造价理念,从项目策划至运维报废全周期考量成本效益,权衡短期投资与长期运营支出,实现综合成本最优。监管问责体系构建至关重要。政府强化全过程监管,加大执法检查频次与处罚力度,对造价欺诈、恶意超支等行为顶格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贯穿项目始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关乎企业盈亏与行业兴衰。虽当前面临预算失准、施工超支、结算纠纷等诸多难题,但通过实施全方位精细化预算、全流程严控施工成本、多维度严谨结算把关以及深层次革新管理机制等策略,定能重塑管理生态。未来,行业应持续精进,依托科技赋能、人才升级,实现造价成本管控的新跨越,推动建筑事业稳健前行。
参考文献
[1]马美杰.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因素及优化策略[J].中华建设,2024,(09):46-48.
[2]徐燕,楚艳艳.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因素及优化策略[J].新城建科技,2024,33(05):154-156.
[3]苏顺平.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的优化策略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2,(29):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