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聆听那诗路花语

作者

罗林惠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联合中学 610015

老师们常常困惑的是文质兼美的古诗文,因为学生的生活、年龄的原因,往往出现古诗文教学,老师期待值很高,课堂效果却不尽人意的结果。《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学习背诵80多篇(段)古诗文, 学生“死记硬背缺趣味,未能理解欠持久”。

“读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唱一遍”,古典诗词与时尚流行元素结合,诗词借助音乐,就有了“旧诗新唱”的构思。每学期我们都有 10 首课外古诗词学习,不妨让走在时尚前沿的学生来合作讲解,尝试“旧诗新唱”。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总结、改进,发现“旧诗新唱”这种诗歌教学的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率颇为有效。

一、方法步骤:

步骤一:开学时就落实任务,10 个小组各承担一首古诗的“旧诗新唱”讲解工作,一周一个小组讲解一首。前期准备工作开始启动。

步骤二:学生分工合作,包括:总策划师策划、协调、分配任务,资料员查找资料、积累信息,记录者制作课件和设计教学,书写员课前板书诗词上黑板,主要的讲解员、演唱者的确定,以及教具的准备等等。每一位学生都要担任一种角色(角色可以轮流担任)。让每个同学各展其能,各尽其才。

步骤三:教师在准备过程中对小组的指导。本着“明确目标,减少限制”的宗旨,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读通、明义、悟情”(必含吟唱环节)( 并以此作为评定的指标 ) 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筛选和整合信息的指导。

步骤四:学生课堂展示合作学习的成就,为生生交流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交流平台,尤其注重演唱环节。教师在课堂内适时点拨、调控。

步骤五:讲解结束,大众评委点评优劣,教师点评引导,一起评定小组最后得分。

步骤六:课后,讲解小组组长以书面的形式总结整个合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改进的措施。

步骤七:教师和同学一起评定本学期的“旧诗新唱”冠亚军,张榜公布每个小组成员,诗题及得分,并制作成光碟纪念小组合作的成就。

二、具体实施:

以上的交流不仅是一节课的交流,更是一学期,甚至一年的交流,它具有持续性。学生的讲解虽然还显稚嫩,但快乐却是真实的。教师规范内容,学生决定形式,讲者的智慧和听者的热情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旧诗新唱”课堂让学生富有了个性,富有了灵性,富有了创造性,让课堂因此而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与张力!有以拍打黑板的节奏吟诵诗歌的,有以“我比你猜”的形式理解字词的,有以“新闻联播”入题的,有放飞气球寄托心愿的,有小品表演,有载歌载舞,有作画写字,有作藏头诗的……“旧诗新唱”更是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周杰伦的歌曲、宫崎步歌曲、网络歌曲、老歌、儿歌,甚至“世界杯”主题曲都派上了用场,让古诗焕发出了时代的光芒,诗歌与音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比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播放了王菲的《明月几时有》经典歌曲,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同时,诗歌与音乐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学生受到一次艺术的熏陶。听课的同学更是兴致高昂,踊跃参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既让老师羡慕,更让老师反思。一年下来每个孩子都有了属于孩子们自己的青春记忆的光碟——《聆听那诗路花雨·“旧诗新唱”》两张。让孩子们的记忆里不是只有考试和课本,还有青春年少的美好回忆,那么这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三、注意环节:

“旧诗新唱”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此,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学生讲解课上,教师课前的要求、引导,课上的适时点拨、提升,课后的点评、小结,教师要全程把握。特别是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四、效果收获:

或许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还很幼稚,考虑问题也不如成人那样全面而深刻,但我们必须承认,诗歌教学已脱去了僵死的外衣,显露出无穷的生机来。“旧诗新唱”互动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在欢笑、在思考、在争辩、在给予、在索取、在创造,学校成为学习者的精神家园,学习成为人生的最大的享受。“旧诗新唱”以它全新的理念为诗歌教学注入了无限生机,极大程度激发了课堂的“能量”,让学生心有所感,智有所启,情有所思,获得更大的提升。真正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了生命的涌动和长大,享受到了创造的喜悦与满足,品味到了人性的灿烂价值。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古典诗歌与时尚流行元素结合,与音乐艺术结合,诗词借助音乐,更能在我们的心灵上产生共鸣,音乐的旋律和我们的心弦一起颤动。吟唱之间或缠绵婉转,或荡气回肠,旋律与诗词相得益彰,在感悟音乐的同时,也感悟了诗歌的内涵。“读一遍不如写一遍,写一遍不如唱一遍”言即如此。真可谓“旧诗新唱玲珑意,携手人间太白楼”。在“旧诗新唱”的诗歌教学下,孩子们踏着如歌的行板,唱响了青春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