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实践与探索
苗蓉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高职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计算机英语课程肩负着帮助学生在国际技术交流中打破语言壁垒的任务。项目式教学注重以项目作为纽带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合,指导学生在完成与专业有关的项目任务过程中促进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教学理念高度一致于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技能导向的需要,已成为促进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重点突破口。
一、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改革中实践价值
(一)精准对接职业需求,重构课程目标体系
项目式教学面向高职计算机领域的岗位任务,突破传统英语课程单一的知识传授维度,实现了语言能力培养和专业岗位需求的深度结合[1]。通过以真实职业场景为中心进行教学项目设计,将课程目标由通用语言技能训练向岗位要求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形塑转变,促进课程目标和职业能力标准的准确契合,提高课程在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支撑效能等。
(二)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深化专业英语应用能力
以项目式教学任务驱动机制为支撑,在项目完成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英语信息检索,技术文档研读和跨角色沟通等活动,从而改变了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局面。该教学模式把语言学习变成了专业实践的必要步骤,督促学生加深了对专业英语运用能力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探究的能力,符合高职学生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三)推动教学模式转型,提升课程教学实效
项目式教学打破传统“教师讲授 - 学生听讲”的线性教学模式,构建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新形态。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项目指导者和资源提供者转化,并通过优化教学流程和评价机制 ,关注学生在项目结束时语言应用表现,使教学评价由结果导向转向过程和结果并重,有效促进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二、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改革中实践策略
(一)构建模块化项目驱动课程体系
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变革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突破传统课程架构,积极参与到模块化项目推动课程体系建设工作中来。教师要对计算机英语的知识体系进行深入分析,准确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并通过项目这一纽带实现知识的串联。通过对一系列既有联系又有层次的项目模块进行精心设计,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使学生能够在项目完成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内容,促进综合应用能力的发展[2]。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大一学生,教师可将计算机英语课程内容拆分为 “计算机硬件英语”“操作系统英语”“编程基础英语” 三个核心模块。在 “计算机硬件英语” 模块,教师可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件识别与英文标注” 项目,先向学生提供包含 CPU、内存、硬盘等常见硬件的英文资料包,资料中涵盖各硬件的英文名称、性能参数描述及工作原理的简单英文阐释。接着,教师可向学生展示不同型号计算机的硬件实物或高清拆解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硬件外观与安装位置,随后要求学生结合资料包内容,为实物或视频中的各硬件组件进行英文标注,并撰写简短的硬件功能英文说明。在学生完成标注与说明后,教师可收集学生作品,逐一进行批改,针对学生英文表达错误、硬件识别偏差等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与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计算机硬件相关英文术语与表达,同时加深对硬件知识的理解,实现英语语言能力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设计阶梯式职场情境项目任务
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深入了解职场情境对于学生学习的意义,并主动设计阶梯式职场情境下的项目任务。教师要对计算机行业职场需求及工作环境进行深入研究,并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学习进度把繁杂的职场任务拆分成若干个层次清晰,难度逐步提升的子任务。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完成上述分任务,使学生在仿真的职场情境下不断积累体验,促进实际问题解决,从而达到学校与职场无缝对接的目的。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大二学生,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计算机专业基础与英语能力,教师可设计阶梯式职场情境项目任务。第一层级任务设定为 “计算机常见故障英文报修单填写”,教师向学生提供企业真实的计算机故障报修单模板,模板中包含故障设备型号、故障现象描述、报修人信息等栏目,且栏目名称与填写要求均为英文。教师先向学生讲解报修单各栏目含义与填写规范,再列举常见的计算机故障,如蓝屏、死机、网络连接失败等,并提供对应的英文表达方式,随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定的故障场景,完整填写英文报修单。第二层级任务为 “计算机故障英文诊断与沟通”,教师模拟企业 IT 部门场景,向学生呈现带有英文故障报告的计算机案例,要求学生先阅读英文故障报告,准确理解故障情况,然后运用所学计算机知识与英文表达,分析故障可能原因,并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用英文向 “客户”(由其他学生扮演)说明故障诊断结果与解决方案。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全程观察,及时对学生的英文表达准确性、故障分析合理性进行点评与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提升在真实职场情境中运用计算机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搭建校企联动项目资源共建库
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改革过程中 , 教师需要主动突破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壁垒并积极建立校企联动的项目资源共建库。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交流和对接,洞察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计算机英语应用的要求,并在此指导下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源,提供大量贴近现实的项目式教学材料,保证教学内容贴近企业需要[3]。
以高职二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为例,教师在搭建校企联动项目资源共建库时,可先与本地一家知名软件企业建立联系。通过与企业技术骨干交流,了解到该企业在软件开发项目中,涉及大量英文版开发工具使用说明、软件测试报告撰写以及与国外客户的技术交流邮件等内容。教师据此收集相关英文资料,如特定开发工具的英文操作手册、软件测试英文模板、技术交流邮件范例等。同时,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资源筛选与整理,将资料按照项目阶段和难度进行分类,如项目启动阶段的英文需求分析文档、开发阶段的英文代码注释规范、项目收尾阶段的英文项目总结报告等。在项目式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教学模块,从共建库中选取对应资源作为项目任务素材。例如,在讲解软件测试模块时,选取英文软件测试报告模板作为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参照模板完成一份英文测试报告,并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的报告进行点评,指出其中与企业实际应用的差距,让学生明确改进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与企业共同开发一些虚拟项目,将企业真实项目中的部分环节进行简化处理后纳入共建库,如将大型软件项目中的某个功能模块开发作为虚拟项目,提供相关的英文技术文档和开发要求,让学生在完成虚拟项目的过程中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和计算机英语应用场景,提升其职业能力。
三、结语
在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项目式教学以它特有的优势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通过精准对接职业需求,活化学生主体意识和促进教学模式转型等方式,赋予课程发展新动能。而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阶梯式项目任务设计、校企联动资源库建设等现实策略,为课程改革带来可行之路,有力地促进了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朝着职业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宗福 , 龚玉荣 . 项目式教学在高职英语跨文化学习中的应用分析 [J]. 新课程研究 ,2025,(15):51-53.
[2] 刘晓维 . 基于项目的高职英语口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4,7(13):134-136.
[3] 陆天容 . 项目式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海外英语 ,2023,(07):22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