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品读古诗词

作者

郭进勇

福清市南宵初级中学 350316

引言

古诗词身为中华文化里的关键构成部分,蕴含着丰沛的思想情感及审美价值,属于初中语文教学核心内容。尤其是现今学生在学习古诗词中,大多面临理解困难、兴趣不足的状况,主要还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比较的枯燥单一,整个课堂氛围可以说更是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也就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随着时代一步步发展,学生当下生活环境和文化背景跟古代有较大分别,很大程度上也就容易造成他们难以深度体悟诗词的意境与魅力。因此,接下来怎样科学引导学生赏鉴古诗词,增进其感知及鉴赏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急须解决的课题,探寻契合学生认知特性的教学手段,加快古诗词教学的创新,也就存在重大的现实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感悟古典诗词形象美

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诗词的语言和画面美的体验中,他们不仅提升了对古诗词的理解力,还有效的培养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游山西村》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辅以多媒体图片与水彩国画,引导学生从那具体又生动的村庄景象入手,体会诗里“明”“暗”相互交织出的纯净和谐,依托形象直观的视觉载体,学生们起初感受了诗里“树林苍翠交错、野花耀眼铺陈、村落若隐似现”的意境,此类具体的景象助力他们更切实地理解诗句背后的画面感和情感底蕴。其次,要求每位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书一段品鉴的文字,把诗里的自然画面与他们身边熟悉的周边生活环境相连接,带动他们在弄懂诗词的同时,唤起对生活的洞察与体悟能力。依靠这种路径,学生不光能体悟到诗句描绘的农家绝美佳景,更可把诗中景物跟自己生活里的实际体验相整合,达成情感的互通与升华。此外,应当格外强调“明”和“暗”的反差对比,辅助学生弥补过去在观察生活时所忽略的细节空白,学生们凭借这般细致周全的观察与体悟,渐渐发现周边环境中的佳美与融洽,强化了他们对美的意识及感知能力。诗中绮丽的野花跟深沉的树林交相辉映,构建起鲜明的视觉反差效果,学生们从这种“明暗”交织的美感中,体悟到自然的层次感与韵律感,该教学方法让抽象的诗词意境变得具体且贴近生活,使学生品读古诗词时获得了多样的感官体会与内心的愉悦感[1]。

二、诗词诵读,加强学生的认识与记忆力

通过分段诵读训练,学生不仅能更准确地把握诗句的情感变化,还能在朗读中体会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张力。例如,进行李商隐《夜雨寄北》此首古诗教学期间,教师可凭借系统的诵读训练,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歌内容的认知与记忆,使学生熟知诗词的整体意境气象,弄清楚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其次,在诵读期间,教师引导学生去留意语调的变化,进而更深刻地体悟诗人内心的情感。在朗读“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之际,不妨先用饱含期待和渴望的语气读“君问归期”,凸显出对归期的深切期盼;随后采用无奈与失望交织的语调读“未有期”,透露归期未定的哀伤与无助。此外,于诵读“巴山夜雨涨秋池”这一句时,选用舒缓又稍有悲凉的节拍,辅助学生体会作者身处异乡夜雨中的孤寂清冷。在诵读“何当共剪西窗烛”的时刻,教师可引导学生加快话语速度,也以饱含希望和期待的语调,表达对跟故人团聚的期盼和美好展望。

此外,诵读“却话巴山夜雨时”,用迟缓又悲戚的声音结束,展示作者美好心愿落空后的惆怅与酸楚。由此可见,该种情感丰盈的诵读途径,可增强学生感知力以及记忆力,让他们于反复诵读间强化对诗词意境的领会,以此实现情感与认知的双重提升,进而也可以有效的激发对古诗词学习的热情。[2]

三、注重诗词语言,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品味力

通过对诗词语言的细致分析和品味,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还能培养欣赏诗词艺术美的能力,从而可以哟小的提升语文素养。于《天净沙·秋思》小令学习的阶段时,教师可引领学生精心品鉴其别具一格的意象组合与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深化对诗词语言的体悟与品鉴能力,此小令采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一系列视觉物象,鲜活地勾勒出一幅萧瑟、冷清的秋日旅途画面。这些意象个个形象十分鲜明,还彼此照映,营造出一番凄寒冷落的气象,聪慧地映照出作者心中的哀凉与落寞,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察觉,这些真实的自然景物并非简单垒积,而是经过了精细组合,从而可以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景象和饱含情感的感染力。尤其是“断肠人”这个关键“诗眼”,借助前面一连串景物的排列,映现出旅人内心深沉的哀伤与怅惘,能够使全首小令的情感主题愈发明晰。此外,小令采用了白描技法,文辞简要凝炼,以生动逼真之笔勾勒出秋日旅人的孤寂画面,让读者恰似身临其境,切实感受着作者在行旅间的忧愁、孤独与惘然。另外,教师不妨引领学生结合词里的意象联想,领会诗人在秋天凄凉境况中寄寓的愁怨与思乡情愫[3]。

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课堂里赏析古诗词,应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结合,采用多感官触及、多维度洞察的教学方法,协助学生深度品味诗词的形象美及意境美。此外,注重诵读训练实施,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记忆本领与情感体验,深度剖析诗词,从而可以进一步的增进对诗词的理解鉴赏力。由此可见,如此可有效激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点,还可以有效的促进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提升。

参考文献

[1] 汪声婷 . 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 华夏教师 ,2023,(15):67-69.

[2]黄若琦.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的方法——以《渔家傲·秋思》课堂教学为例[J]. 广西教育, 2021.

[3] 罗劲峰 . 动口 动手 动心 动笔——初中生古诗词读写与品鉴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