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职业中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许彦宏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民勤 733399
引言
当前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普遍存在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需求错位的问题,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使学生学习兴趣不足及参与度偏低教师单一的讲授模式缺乏有效互动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教学资源配置无法满足不同专业背景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的关联度不够紧密,中专的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只有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所学的知识才得到了用处这突出了数学教学与职业实践结合的必要性 [1]。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展示与交互式操作等技术手段为解决传统教学弊端提供了可能,如何有效整合技术手段与教学实践构建适合职业中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提升数学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集中体现在传统教学方式与学生实际需求的错位上,当前职业中专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脱节的现象,职业中专数学教学要做好初中专知识衔接灵活整合教材内容落实因材施教教学理念这进一步说明了个性化教学需求的重要性[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但如何有效整合技术手段与数学教学实践,构建适合职业中专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制约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数学教学模式的方法探索
面对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信息技术的融入为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和解决方案,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的抽象化难题,构建富有活力的现代化课堂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3],还能通过多媒体展示与交互式操作及个性化学习路径等方式,为职业中专学生创造更加符合其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教学环境。通过技术手段的深度整合与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可以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的现代化数学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
(一)技术融合的教学模式设计探索
动态几何软件成为中职数学教学创新突破口,以 GeoGebra 为例某省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在函数教学中运用该软件制作动态课件,学生通过拖拽观察函数图像实时变化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直观演示以人教版题目为例:已知二次函数 y=ax2+bx+c 当 a=1 , b=-2 , c=3 时求顶点坐标和对称轴。教师运用 GeoGebra 制作交互课件设置参数滑动条让学生动态调节 abc 值观察:a 从 0.5 变到 2 时抛物线开口变化,保持 a=1 调节 b值时对称轴 x=-b/2a 位置变化,保持 a=1 , b=-2 调节 c 值时 y 轴截距变化,通过可视化动态演示学生直观理解顶点坐标公式 (-b/2a,(4ac-b2)/4a) 中各参数几何意义,有效解决传统教学中抽象公式理解困难问题实现数学知识动态呈现和交互探索。
(二)互动协作的教学实施模式探索
基于信息平台的协作学习模式在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展现出显著成效,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同步课堂功能为载体多所职业院校构建了跨地域的数学协作教学网络,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推广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实践中教师运用在线协作工具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共享电子白板完成立体几何题目的协作解答不同小组成员分工负责建立坐标系与绘制图形及计算体积等环节,实现了学习任务的合理分工和知识建构的协同完成。这种模式还延伸到课后学习环节学生利用 QQ 群微信群等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解题思路和学习心得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持续性协作学习生态,互动协作模式有效激发了职业中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数学交流能力。
三、数学教学模式探索的实践验证
实践验证作为检验教学模式有效性的重要环节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完善的数据收集机制,而理论探索需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教学模式能否真正解决职业中专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关键在于实践应用的效果和学生发展的成效,通过对多所职业院校信息化数学教学实践的跟踪调研和深度分析我们可以从教学过程的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的量化评估两个维度,全面验证新型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践验证不仅要关注技术工具的应用效果更要关注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和职业能力的发展从而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方向。
(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过程
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关键在于技术环境的搭建和教学流程的系统化设计,以广东省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实践为例该校程巧兰老师在中职数学课堂中运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工具,通过动态展示几何图形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立体几何教学中教师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了三维图形的动态演示课件,学生通过操作可以观察几何体从不同角度的投影将空间想象转化为视觉感知,在函数教学环节教师运用动态几何画板的参数变化功能让学生观察函数图像随参数变化的规律,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遵循“技术准备 - 互动探索 - 反思总结”的实施流程,同时学校还建立了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协助教师解决软件操作和设备维护问题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信息技术工具与数学教学内容实现了有机融合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环境。(见图1)

(二)教学模式探索的效果检验
效果检验主要从教学效果和学生发展两个层面进行评估,在几何画板辅助的函数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可视化特性有效降低了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难度,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明显提升,教学观察显示运用动态几何软件后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更加积极主动能够通过软件操作自主发现数学规律,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显著改善对函数性质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师反馈表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对比传统教学方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培养创新思维等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了全面发展。
结语
信息技术与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动态几何软件和协作学习平台的应用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抽象化难题,实践验证显示技术融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为职业中专数学教育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对于推动数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有机结合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海品 . 职业中专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识培养 [J]. 内江科技 ,2020,41(02):139+137.
[2] 解金亮 . 关于职业中专数学教学策略的探索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1,(06):102.
[3] 解金亮 . 关于职业中专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 [J]. 现代农村科技 ,2021,(04):94.
数据来源:https://m.fx361.com/news/2020/0829/13110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