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新德育活动 丰盈学生心灵 做有责任担当少年

作者

程春艳

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

垂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地处南磨房地区,近年来,学校围绕“和合共进 润本创美”办学理念,践行“励志、尚美、求真、创新”校训,力求让每一位教师在快乐中工作、成功;让每一位学生在自主发展中成长、成才。全体干部教师以“和润”教育理念为指引,向着“把学校办成一所师生喜爱、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品牌学校”不断努力前行。

一、打造“和润”课程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主阵地,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从“和润教育”出发,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打造具有“和润”印记的课程,将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整合为四个模块,即:润德、润知、润创、润美的课程体系。探索互联网 + 教育模式,力求以最多元、最完善的课程育人蓝图,润泽童心,以和聚力,以和润心,让每一个生命在“和”文化的润泽中美丽绽放。

二、创建“和润”德育体系,落实“和润少年”育人目标

学校以“和润探究”的应用理念为引导,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构建德育管理实践“五个一”育人框架体系,即营造一种氛围——和润文化氛围;开展一项训练——习惯养成训练;凸显一方特色——家校共育特色;形成一个网络——全员德育网络;建立一套体系——激励评价体系。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建立“七彩和润”德育课程,以主题课程为载体,以生活体验为内容,以自主成长为动力,家、校、社,横向联动,通过创新德育活动,将色彩文化元素有机融特色活动中,丰盈学生心灵,落实培养温文尔雅、健康快乐、友爱互助的“和润”少年育人目标。

三、创新德育管理实践,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一)管理育人,建优建强德育管理队伍

1. 党组织引领助力德育管理有效落实。建立健全党组织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德育管理工作机制。以“专业化”为导向,加强德育管理分管制度,所有干部下沉到年级组,实行年级负责制,以推进年级各项德育工作的有效落实。目前干部中高级教师 8 人,1 名市级骨干,1 名区级学带,1 名区级骨干,具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和引领作用。

2. 德育处引领班主任管理水平提升。学校德育处建立完善德育队伍培养机制,注重开展德育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定期交流班级管理小妙招,为班级管理中的疑难杂症提供解决策略;开展教育故事、带班育人方略、情景问答基本功展示活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借助《景苑》校刊、学校公众号等媒介,宣传表彰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引导教师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搭建班级、年级特色文化活动展示平台,营造立体多彩育人氛围。

(二)协同育人,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合力

1. 成立家长委员会,家校合力携手共育。学校成立了校级、班级不同层级的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会议,介绍学校发展思路和教育教学重要工作计划及成果,吸纳家长建设性意见,共谋学校创新发展。开设家校共育专家讲堂,疫情期间聘请心理专家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教学主题特色活动,在课堂教学大赛、班队会评比、体育、艺术、科技节特色活动中担任评委;开设家长课堂,家长们利用自身的优势,走进班级为孩子们带来多元知识的言传身教;各年级家委会组建志愿团队,每天清晨在校外交通要道维持秩序,风雨无阻,守护着学生上学的安全,坚持了 10 余年,形成了一道家校共育亮丽的风景线。

2. 挖掘地域优质资源,形成合力共建共育。学校充分挖掘、利用校外各类优质教育资源,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育。利用社区足球场地发展学校足球运动,组建足球社团,有益补充学校教学空间资源;邀请书画艺术家走进学校开展“携手共筑书画梦,翰墨飘香润童年”活动、“百福赢冬奥,聚力展风采”活动,让孩子们体验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借助地区游泳馆的资源,组建游泳社团及校级游泳队,在市、区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至今已经向北京队输送了4 名小运动员,学校也被评为朝阳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三)实践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1. 主题活动润心灵。学校依托升旗仪式、班队会开展班级、年级、少先队主题特色活动,丰盈学生心灵,落实学校育人目标。

(1)爱国爱党主题教育:围绕爱国爱党教育开展“少先队建队日活动”、“绘我少年说”活动、“送民族团结,抒爱党情怀”歌咏比赛、“强国有我,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主题班队会展示活动等。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立志做新时代有责任担当的好少年。

(2)感恩培情主题教育:围绕感恩教育开展“感恩培情”主题教育活动,召开“请党放心 筑梦未来”线上毕业典礼,感谢父母养育之恩,体会亲情;感谢老师培育之恩,体验师生情;感受同学互相帮助之情,体验同学的友情。

(3)传统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围绕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云端过六一,居家也精彩”风采展活动、“提高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国家宪法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进行美育及法制教育。

(4)生态文明主题教育:围绕生态文明教育开展“无废校园”系列特色活动,参与市、区垃圾分类教材的编写,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参与北京市空中课堂垃圾分类课程录制,朝阳区垃圾分类科普视频录制;带领学生参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环卫体验、小义工志愿服务、垃圾分类站桶活动;开展植树活动、光盘行动、节水、节电活动;绿色出行、节约使用各种学习生活用品等,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

2. 学科实践显特色。学校积极开发学科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

项目引领,学科联动。科学学科每年都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实践活动比赛;语文学科以阅读为主线开展经典诵读实践活动;英语学科在CLIL 项目引领下,开展小学英语与科学融合式的教学研究,开发英语生态教育校本课程,跨学科整合学习,践行生态环保教育。疫情期间各学科实践活动精彩不断,音乐学科开展“疫中成长 艺展风采”云端艺术节;美术学科开展“润美成长 同心筑梦”云端美术作品展;体育学科开展“我是健康小达人”系列活动;英语学科开展“趣配音”、“花朵绽放”特色作业展示活动;劳技学科开展“争当家务小能手,居家劳动快乐多”实践活动等。学课实践活动齐绽放,显特色,落实学科素养的育人目标。

自主选单,自主成长。学校借助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菜单模式的选单课程,分年级设置 12 门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分学科设置体育、艺术、科技、劳动、心理等 26 门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课程学习活动,自主发展,健康快乐成长。我校的美术社团、英语社团分别被评为朝阳区的“朝花”、“朝韵”社团。

学校在“和合共进 润本创美”的办学理念下,践行着让每一个生命在“和”文化的润泽中美丽绽放,申请立项国家、市、区级科研课题18 个,以教育科学研究引领教育教学特色创新发展。学校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全国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全国重点实验基地;马芯兰“翼课程”数学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实验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教育部课题自主发展基地学校;朝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朝阳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