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初三化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
余远红
崇州市白头中学校 611230
在新时期下,初中化学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浪潮,在革新自身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引入任务驱动模式创新教学设计,撇弃陈旧的教育模式为化学课堂注入生机与活力,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专注度。以化学实验教学为例,化学教师结合实验教学的特点,创新应用任务驱动模式,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合理设计实验任务,在实验探究中转变师生角色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依据任务的引领开展合作探究,与小组成员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试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步骤的优化、实验记录以及实验总结归纳,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同时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依据化学课程内容,合理设计实验任务
任务驱动模式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融合实践,加快了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的进程,能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化学教师在解读任务驱动模式优势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特点、实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验探究任务,合理规划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增强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高效完成实验探究任务,从中感知化学学科的魅力 [1]。比如,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验活动 4《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以探究“可燃物、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三大燃烧条件为目标,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整合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实验任务,如“任务一: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任务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氧气接触”对燃烧的影响”“任务三:分析‘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际意义”。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材料,预留出充足的空间供学生完成实验探究,在化学实验操作中积累实操经验、发展科学思维,循序渐进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情境呈现任务,驱动学生分组探究
在新时期下,初中化学教师引入任务驱动模式组织教学创新,打破陈旧教育模式的束缚,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实验探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实验探究中,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期间化学教师紧扣学科与生活的内在关联,创设生活化情境从中引出实验探究任务,能带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有助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提升 [2]。仍有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实验活动 4《燃烧条件的探究》为例,在课程初始阶段借助多媒体创设生活化情境,播放火灾现场的视频、呈现直观的图片创设情境,并设置启发性问题“火灾现场如何灭火?激发探究欲、发散学生的思维,结合学生的回答继续追问“为什么用水灭火?为什么沙土也能灭火?”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关联,自然引出实验任务,即“任务一:设计实验验证‘可燃物’是燃烧的必要条件”“任务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氧气接触”对燃烧的影响”“任务三:分析‘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际意义”。接着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迁移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验操作,从中验证自己的猜想,高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感知学科的魅力。
三、保障学生主体地位,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化学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特点,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重构化学实验教学方案,精心设计化学实验探究任务的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深入分析解读,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操能力 [3]。比如,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常见的酸、碱、盐》实验活动 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在课程初始阶段设计启发性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1. 如何取用固体﹑液体试剂? 2.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不同酸和碱为什么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增强学生的实验探究热情,并引出学生实验探究任务,如“任务一:测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任务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任务三:探究碱的化学性质”。以“任务一:测溶液的酸碱性及酸碱度”为例,由生活化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家用生活用品是酸性的还是碱性的?如何测定溶液的酸碱性?”驱动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及实验试溶液剂,动手实践测试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归纳总结酸碱与指示剂作用的变色规律交流实验成果,为后续任务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接着走进“任务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生锈的铁钉,启发学生思考“你能设计实验将铁钉上的铁锈除去吗?你依据的原理是什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化学实验“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期间引导学生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组内合作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借此加深对酸的化学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锻炼学生观察记录与描述实验现象。在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后提出系列问题,“1. 能否将生锈的金属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除锈? 2. 实验室中含酸的废液能否直接倒入铁制管道的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鼓励学生结合实验探究的内容组织语言分析表述,认识到生锈的金属长时间浸泡在稀盐酸中除锈,酸会继续与金属反应;且不能将含酸的废液直接倒入铁制管道的下水道,酸会腐蚀下水道,应在酸性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期间将化学实验联系生产生活,在问题解决中体会学以致用,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在此基础上预留出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思考,设计“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在实验探究中完成任务三,从中碱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教学的成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化学教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重新制定教学方案,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创新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深化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助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期间化学教师应用任务驱动模式优化实验教学,在明确实验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合理设计实验任务,并在实践教学中创设多元化教学情境,借助情境呈现具体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分组探究。在此基础上加强巡回指导,走进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虑,让学生在实验任务探究中积累经验、重拾学习自信,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春媛 . 任务驱动模式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分析 [J]. 新课程研究(中旬 - 双),2022(6):75-77.
[2] 王若晨 . 任务驱动式教学对初中生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 [D]. 贵州 :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3] 洪清娟. 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三化学复习教学设计 ——以探密“石头纸”为例 [J]. 化学教与学 ,2020(1):65-6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