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问题导向学习法探讨

作者

涂雪梅

阿克苏市第五小学 843000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领域,探寻高效教学方法始终是关键议题。三年级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阶段,人教版教材知识渐趋复杂。问题导向学习法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局限,为学生开启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大门,激发其内在学习潜能,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意义重大。

二、问题导向学习法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需深入钻研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材,精准把握知识要点。例如在 “测量” 单元,可创设生活情境:同学们要为班级制作一个收纳盒,需要测量教室角落空间尺寸,那该如何准确测量长度、宽度和高度呢?通过此类与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实用性,激发其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入教材知识学习。

(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要营造宽松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教授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时,展示一组计算题目后,引导学生思考:计算过程中容易出现哪些错误?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从自身认知出发提出问题,这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问题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对于复杂数学问题,小组合作能发挥巨大优势。在 “长方形和正方形” 单元,探讨如何用给定长度铁丝围出面积最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时,将学生分组。小组成员各抒己见,通过测量、计算、讨论等过程解决问题,在合作中学会沟通交流、相互学习,提升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能力。

三、问题导向学习法对三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的阶段,传统数学教学中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容易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而问题导向学习法巧妙地将数学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中,有效打破了这种局面。以人教版三年级数学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为例,教师创设分蛋糕的情境,提出 “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4 个同学,每人得到多少”的问题,瞬间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场景。学生们会联想到聚会分食物等经历,从而对 “分数” 这一抽象概念产生具象化的认知。

(二)培养思维能力

在三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问题导向学习法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思维的绝佳契机。以 “集合” 内容的学习为例,当面对集合重叠问题时,学生需要先对集合中的元素进行细致分析,辨别哪些元素属于重叠部分,哪些属于单独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思考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计算方法。

(三)提升知识应用能力

问题导向学习法强调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致力于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以 “时、分、秒” 的学习为例,在学生掌握了时间单位的基本概念和换算后,教师布置记录一天作息时间、计算各项活动时长的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将课堂上学到的时间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场景中,准确记录起床、上学、课间休息、写作业等活动的起止时间,并进行计算。通过这一实践过程,学生对时间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数字和公式,而是真正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和分配。

四、问题导向学习法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一)学生问题质量参差不齐

在三年级数学课堂实施问题导向学习法时,学生问题质量参差不齐是较为常见的问题。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阶段,但受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限制,部分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较为浅显,如在学习 “多位数乘一位数” 时,仅停留在 “这道题怎么算” 这类表面问题;而有的学生则可能因思维发散过度,提出偏离教学主题的问题。这种情况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对此,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进行针对性引导。一方面,教师可通过示范提问来为学生提供范例,在讲解 “多位数乘一位数” 的算理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要从个位开始乘起?”“进位的数字在计算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从计算原理角度深入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单,在学习新内容前,给学生提供如 “知识与生活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是否可以优化” 等思考方向,帮助学生逐步学会从计算原理、实际应用场景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问题质量,推动课堂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二)课堂时间把控难度大

课堂时间把控是问题导向学习法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面临的一大挑战。由于三年级学生自主探索和表达能力尚在发展中,在问题讨论与解决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讨论热烈但效率不高、耗时过长的情况,进而影响整体教学进度。以 “数字编码” 教学为例,如果在课堂上才让学生从零开始认识各类编码,分析其规律,时间会严重不足。因此,教师需要提前做好规划,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问题难度与讨论时间。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如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辨析问题,教师可采用快速问答、小组抢答等方式,迅速引导学生解决;而对于复杂问题,像 “数字编码” 的深入探究,教师可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等生活中的编码,记录自己的观察和疑问。课堂上,教师再通过组织小组汇报、集中讨论的形式,聚焦编码规律与意义进行深入探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三)教师引导角色难以把握

在问题导向学习法的实践中,教师引导角色的把握至关重要却又极具难度。三年级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既需要教师的适当引导,又不能过度依赖教师。如果教师引导过多,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抑制其自主探索的积极性;若引导不足,学生则容易在探究过程中偏离方向,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例如在 “可能性” 教学中,当学生对事件可能性大小的判断产生分歧时,若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学生便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但若完全放手不管,学生可能无法得出正确结论。因此,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讨论动态和思维进展,做到适时适度介入。当学生讨论陷入僵局时,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如 “我们能不能通过做个小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呢?” 引导学生转换思路;当学生思路正确、讨论顺利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推动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教师引导的平衡中,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探究方法。

五、结论

问题导向学习法为三年级数学教学注入活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与知识应用能力。尽管实施过程面临挑战,但通过教师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问与合作,以及妥善应对挑战,该方法定能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发挥显著作用,助力学生数学素养提升,为其未来数学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尹彦新 .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小学数学除法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研究 [J]. 理科爱好者 ,2025,(02):205-207.

[2] 丁常娣.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P BL)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实施效果分析 [J]. 黑龙江教育 ( 教育与教学 ),2024,(11):51-53.

[3] 吴俊莉. 基于问题导向学习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