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与AI 驱动的智慧教学赋能数字教材开发设计:逻辑、路径与实践
王刚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 副教授 215104
一、数据与AI 驱动的智慧教学核心要素
数据与 AI 驱动的智慧教学以数据为基础、AI 为技术支撑,通过智能化工具应用、个性化学习支持、教学数据分析及智慧化内容组织等,实现教学全流程的优化。其核心要素可概括为以下几类:
(一)智能教学辅助工具
智能教学辅助工具是智慧教学的基础支撑,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内容生成工具,如 AI 课件生成系统,可根据教学目标自动生成课件框架并匹配案例;二是交互测评工具,例如自动出题与智能批阅系统,能依据知识点生成差异化试题并实时反馈;三是资源检索工具,通过语义分析快速定位教学资源,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二)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
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数据追踪与分析实现精准教学。一方面,学习路径规划系统基于知识图谱和学习数据,为学生生成个性化路径,动态调整学习节奏;另一方面,资源推荐机制通过分析学生薄弱点,推送适配的微课、习题等资源,强化学习针对性。
(三)教学数据分析系统
数据分析是智慧教学的“神经中枢”,涵盖学情分析、课堂评价及试卷评估等功能。学情分析通过学生行为数据分层,为教学策略调整提供依据;课堂评价从教学行为、互动效果等维度生成报告;试卷评估则优化试题结构,提升测评科学性。
(四)智慧化内容组织形式
依托知识图谱和任务引擎,实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与动态化。知识图谱将知识点关联可视化,构建完整知识网络;任务引擎通过设置闯关、分层任务等,增强学习互动性与目标性。
二、智慧教学与数字教材开发设计的内在关联
数字教材并非传统教材的“数字化复刻”,而是融合技术与教学逻辑的新型载体。数据和AI 驱动的智慧教学设计内容,与数字教材开发设计存在深度关联,前者为后者提供技术支撑、设计逻辑和功能方向,后者则是前者落地的重要载体。具体关联如下:
1. 数字教材的“智能化”依赖智慧教学工具智慧教学设计中的智能工具直接赋能数字教材开
数字教材可借助 AI 自动生成课件的技术,快速生成基础内容框架,再由教师优化,提升开发效率;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数字教材,能将知识点结构化串联,让学生直观理解知识逻辑;
自动出题、智能批阅功能可嵌入数字教材,变为“交互式习题模块”,学生做题后即时反馈,教材从“静态阅读”变成“动态练习载体”。
2. 数字教材的“个性化”依托学习支持逻辑智慧教学的个性化理念决定数字教材的设计方数字教材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自动推送适配内容;
结合“学习路径规划”思路,数字教材能设计“闯关式章节”,学生需掌握前序知识点才能解锁后续内容,实现个性化进度引导。
3. 数字教材的“迭代优化”基于教学数据分析
智慧教学的数据分析能力(学情分析、试卷评估)为数字教材提供迭代依据:通过分析学生使用数字教材的行为数据(如哪些段落反复查看、哪些习题错误率高),可优化教材内容;
借助试卷质量评估逻辑,数字教材中的习题模块能动态调整难度和题型,确保练习的针对性。
4. 数字教材的“形态创新”融合智慧内容形式智慧化内容组织(虚拟仿真、任务引擎)推动数字教材形态突破传统数字教材可嵌入虚拟仿真场景,替代静态插图,增强理解;
结合“任务引擎”设计,数字教材能设置“章节任务包”,让学习目标更明确。智慧教学与数字教材开发设计的关联,体现在技术支撑、设计逻辑及功能实现三个层面。
(一)技术支撑:智慧教学工具为数字教材提供开发基础
智能教学辅助工具直接赋能数字教材开发。AI 课件生成工具可快速搭建教材内容框架,教师通过润色调整形成初稿,大幅提升开发效率;自动出题与批阅技术嵌入数字教材后,转化为“即时测评模块”,学生完成习题后立即获得反馈,实现“学练结合”;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则让教材内容从“线性排列”变为“网状关联”,如数学教材中“方程”与“函数”的关联通过图谱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联系。
(二)设计逻辑:个性化学习理念引导数字教材功能定位
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为数字教材设计提供核心逻辑。传统教材以“统一进度”为前提,难以适配个体差异;而基于智慧教学理念的数字教材,通过内置学习路径规划功能,根据学生初始测评结果生成专属学习方案。例如,英语数字教材可根据学生词汇量测试,为基础薄弱者推送基础词汇微课,为进阶者推荐阅读拓展材料。同时,资源推荐机制让教材成为“动态资源枢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发薄弱点时,系统自动关联相关案例、文献,实现“哪里不懂推哪里”。
(三)功能实现:数据分析系统推动数字教材迭代优化
教学数据分析系统为数字教材的持续优化提供依据。数字教材通过记录学生的阅读时长、习题正确率、模块跳转等行为数据,形成“使用画像”。开发者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若某章节平均阅读时长过长,可能存在表述晦涩,需简化语言;若某类习题错误率居高不下,需调整难度或补充解析。例如,某高中物理数字教材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电磁感应”章节习题错误率达 60% ,后续版本中增加了 3D 动画演示电磁原理,并补充基础例题,使错误率降至 35% 。此外,试卷评估技术可优化教材内置测评体系,通过分析试题区分度、知识点覆盖度,调整习题结构,提升测评有效性。
三、智慧教学赋能数字教材开发设计的具体路径
基于上述关联,智慧教学赋能数字教材开发可通过内容构建、功能设计、迭代机制及形态创新四条路径实现,形成“开发- 应用- 优化”的闭环。
(一)内容构建:AI 驱动的结构化内容生成
借助智慧教学的内容生成与组织技术,提升数字教材内容质量与效率。一方面,利用 AI 课件生成工具批量处理基础内容,如将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教材章节框架,匹配对应知识点的定义、例题;另一方面,通过知识图谱整合跨学科内容,打破学科壁垒。例如,“大思政”数字教材可基于知识图谱,将历史事件、政策文件、案例故事关联,形成多维度内容体系。同时,引入虚拟仿真资源,如化学数字教材嵌入实验仿真模块,学生通过操作虚拟仪器模拟实验过程,替代传统教材中静态实验步骤描述,提升理解效果。
(二)功能设计:个性化与交互性的融合
以个性化学习支持为核心,设计数字教材功能模块。一是“自适应学习模块”,内置初始测评与动态追踪功能,实时调整学习路径;二是“互动练习模块”,结合自动批阅技术,设置分层习题,基础层侧重知识巩固,提高层侧重综合应用;三是“资源拓展模块”,通过推荐算法关联微课、文献等,满足个性化需求。例如,广州大学《水质工程学Ⅰ》数字教材中,学生完成某章节学习后,系统根据测试结果推送对应难度的虚拟实验任务,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三)迭代机制:数据分析驱动的动态优化
建立“数据采集 - 分析 - 优化”的迭代机制。数字教材后台实时采集学生使用数据,包括学习时长、任务完成率、错题分布等;通过教学数据分析系统生成报告,识别内容缺陷与功能不足;开发者根据报告调整教材内容,如简化复杂表述、补充薄弱点解析、优化交互设计。西安交通大学“大思政”数字教材通过分析学生资源点击数据,发现红色案例模块使用率低,后续增加案例短视频与互动问答,使用率提升 40% 。
(四)形态创新:虚实结合的沉浸式学习场景构建
依托智慧教学的虚拟仿真与任务引擎技术,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数字教材不再局限于文字与图片,而是融合虚拟仿真、3D 动画等元素。同时,任务引擎设置让学习变为“闯关游戏”,学生完成章节任务后获得勋章,激发学习兴趣。
四、实践案例:智慧教学赋能数字教材开发的应用效果
(一)广州大学《水质工程学Ⅰ》数字教材
该教材基于智慧教学的知识图谱与虚拟仿真技术开发。知识图谱整合课程核心知识点,形成“工艺原理 - 设备操作 - 案例应用”的关联网络;虚拟仿真模块还原污水处理实验场景,学生可通过操作虚拟设备观察不同工艺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同时,教材内置学习路径规划功能,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正确率推荐学习资源。应用后,学生实验原理掌握度提升 35% ,自主学习时长增加 20% 。
(二)西安交通大学“大思政”数字教材
依托智慧教学的资源库与数据分析技术,教材整合红色故事、政策解读等多元资源,通过知识图谱实现“事件 - 人物 - 精神”的关联。系统实时追踪学生资源观看时长、笔记标注等数据,为教师推送学情报告。针对学生关注度低的“乡村振兴”模块,教师补充地方案例视频后,模块点击量提升 50% 。教材不仅成为学习载体,更成为思政教育的“动态资源平台”。
五、结论与展望
数据与AI驱动的智慧教学为数字教材开发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与逻辑指引,推动数字教材从“静态呈现”向“动态交互”、从“统一供给”向“个性适配”、从“一次性开发”向“持续优化”转型。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教材的教学适配性,更重塑了学生的学习体验。
未来,随着AI 技术的发展,数字教材将进一步实现“认知诊断- 资源推送-效果评估”的全流程智能化,如通过情感识别技术感知学生学习状态,动态调整内容难度;结合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实现多人协同学习。但需注意,技术应用需以教学目标为核心,避免过度追求形式而忽视内容质量。只有平衡技术赋能与教学本质,才能让数字教材真正服务于教育提质增效。
引用
[1] 王某某 , 李某某 . 智慧教学环境下数字教材的设计与应用 [J]. 中国教育信息化 , 2023(10):45- 50.
[2] 张某某 , 赵某某 . AI 驱动的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研究——以数字教材为例 [J]. 现代教育技术 , 2022(05):36- 42.
[3] 广州大学教务处 . 《水质工程学Ⅰ》智慧课程建设报告 [R ]. 2023.[4] 西安交通大学 . “ 大思政” 数字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白皮书 [Z]. 2022. 副教授 王刚 215104江苏省培·数字教学资源库建设(高职)专题网络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