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价值研究
王文婕
甘肃省歌剧院 730000
民族声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不同时期多个民族的劳动智慧和丰富情感,乡土气息浓厚。近几年,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也在不断进步,这促使社会大众越来越重视文化艺术,因此民族演唱方法也在时代的影响下产生了一些变化。目前,民族声乐以原有的演唱技巧为基础,对西方优秀的唱法进行了融合,并且还在民间唱法中融入了传统曲艺文化。因此,表演者在表演民族声乐作品时,不仅要灵活运用各种演唱技巧,还要具有较强的舞台表演能力。这就需要表演者对舞台表演艺术有全面的认识,认识到舞台表演艺术的价值,并将其运用到表演过程中,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舞台。
一、舞台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之间的关联
表演者在演唱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时,需要具有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这就要求表演者根据声乐艺术作品对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进行相应调整,使其更能契合作品的内在精神。我国是由多个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不同的民族在音乐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造成不同民族的声乐艺术作品,都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现阶段我国不仅在传承和发扬以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还在此基础上丰富了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表现形式,为观众带来更加多元化的视听盛宴。此外,舞台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演唱也存在着统一性,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会对舞台表演过程产生影响,也为创作者创作不同民族风格的艺术作品提供了灵感,这就造成只有舞台表演方式灵活多样,才能使表演者在舞台上呈现出各种独具特色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表演者在对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进行表演时,演唱效果与表演者的舞台表演能力有着直接的关联。从一定层面上理解,舞台表演是一种特色鲜明的美学艺术形式,不同的表演形式代表着不同的美学意义,因此表演者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只有将声乐作品蕴含的独特意象诠释出来,才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而表演者在深入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时,可以使其对民族声乐作品的灵魂有更加准确地理解与把握。同时在演唱的过程中通过肢体艺术以及面部表情相结合,还能使演唱者更加贴近观众。由此可见,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在随着时代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舞台艺术表演对作品的完整度以及最终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二者之间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
二、舞台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一)提高作品完成度
声乐表演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将表演艺术与声学艺术结合在一起,诠释出作品的精神内涵以及情感,使观众能够通过观看舞台表演来感受到作品的独特美感。表演者在表演民族声乐时,需要与观众同处一个空间之内,因此实际的演出效果会受到表演者心理素质以及表演技巧的直接影响。与观众面对面的表演形式,会增加表演者的紧张情绪,如果不能对这一情绪进行有效调节,就会使表演者不能发挥出正常的水平,无法将作品的内在情感展示给观众,过度紧张的情绪还可能会造成重大的失误,这种失误会使表演者在后续表演的过程中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后续的职业发展。而舞台表演艺术能够有效转移表演者的注意力,使其从关注观众转变到关注自身的声乐演唱上。演唱者通过应用舞台表演艺术,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信心,缓解因为直面观众而带来的紧张心理,从而更好地诠释出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使观众感受到心灵上的震撼,提高作品的完成度。
(二)帮助情感传递
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民族声乐是有效方式,它集合了不同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和情感变化,表演者通过应用舞台表演以技术,能够将作品背后的情感和价值观念传递出来。在表演时,表演者可以根据作品的特点选择独唱、重唱以及歌伴舞等不同的演出形式,更好的展示作品的特性,让观众通过观看表演感受到作品要传递的情感,实现对情感的延续。视觉和听觉是人类接受外部情感的主要方式,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表演者表达情感以及塑造形象的直接途径就是歌声,但是部分表演者在演唱的过程中会忽视舞台表演艺术的辅助作用。因此为了不断提升作品的完成度,表演者不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演唱技巧,还要重点关注自身的舞台表演能力,在表演之前对歌曲进行全面地了解,找出其中的转折和变化,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身的肢体动作和情绪,通过将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相结合的方式,对声音传递出的情感进行补充完善,让观众能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内在精神。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表演,不仅可以使表演者表达出更加完整的情感,还可以引发观众对作品本身的情感共鸣,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舞台表演作品。
(三)增添演唱者个人魅力
不同表演者的社会经历和见闻各不相同,因此他们在面对同一首民族歌曲时会产生不同的感悟,声音是不能将演唱者对作品的见解全部诠释出来的,而在演唱的过程中,融入舞台表演艺术则可以弥补这部分情感差异。观众在欣赏精彩的声乐演唱作品时,不仅是通过听觉来欣赏表演者的歌声,还要通过表演者的舞台表演艺术来领会其个人魅力。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排练,表演者可以在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悟,并通过肢体动作以及面部表情向观众传递情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会使表演者全情投入到舞台上,还会使观众受到精彩表演的感染,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四)获得观众认可
随着声乐表演的不断完善与优化,表演者一般以艺术夸张的形式来呈现出独特的表演技巧和情节。例如在对民族声部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通过使用花枪技巧可以提炼实际事物,拔高作品情感,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现出作品背后蕴含的美感。但是这种美学特征对观众的审美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否则观众无法通过表演者的表演来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声乐演唱是以观众为核心的,观众在表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表演者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增强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要根据观众的心理合理设计肢体动作,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舞台表演。而在实际演出的过程中,如果观众通过听觉无法与表演者达到情感共鸣,体会作品背后的情感,或者对作品本身产生误解,那么观众就会失去对本台表演的观看兴趣,这会使大众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关注度逐渐降低,不利于民族声乐演唱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舞台表演艺术的应用,在表演的过程中,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能够集中精神感受作品的内在,并通过声音与肢体动作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从而产生心灵上的共鸣,而观众在观看作品的过程中也会将情绪反哺给表演者,使其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效果,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具有感染力的声乐表演。
三、舞台表演艺术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价值实践策略
(一)把控好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关键要素
在上文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将舞台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演唱相结合,能够充分展示出作品深层的美学含义,增强观众与表演者之间的情感互动。而民族声乐表演要想将舞台表演艺术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表演者把控好肢体语言、情感表达与传递以及面部表情等舞台表演关键要素。在开始表演之前,表演者要全面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并通过恰当的面部表情将音乐故事以及歌曲内涵诠释出来,也就是说表演者要做到声乐技能与声音相辅相成。同时在进行艺术表演的过程中,表演者还要通过眼神与观众产生互动。在转换情绪的过程中,要注意面部表情的调控,通过表演者的情绪变化来呈现出音乐作品的情感转换。在这一过程中,观众可以通过表演者传递出的面部表情,全面认识舞台表演。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向观众展示出自身的演唱技术和表演技巧,还要适当的运用面部表情,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能够对作品背后蕴含的意义和情感有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识。而肢体语言的调控则需要表演者做到肢体协调,并通过与音乐技能和声音的有效融合,来实现对作品感情的完美诠释。表演者在进行肢体表演时,要确保气息流畅均匀,以便能够全面呈现出音乐表演的美感。以舞台表演艺术为基础进行民族歌曲演唱,不仅要求表演者具有较高的演唱技巧,还需要保证肢体动作与歌曲本身的协调性,这样才能使表演更加流畅自然。如果表演者在呈现艺术作品时不能对肢体动作进行有效调控,就会影响作品本身的感染力,无法正确传递情感。肢体动作的生硬和呆板,会影响最终的舞台表演效果,无法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这就需要表演者在表演之前与歌曲的内涵和主题相结合,对舞台上的肢体动作进行设计,从而向观众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视听盛宴。表演者在用声音传递情感时,通过融入面部表情以及肢体动作,能够使舞台表演的感情更加充沛,从而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互动。
(二)声乐语言和肢体语言巧妙融合与配合
表演者在民族声乐演唱中使用舞台表演技巧时,需要全面解读声乐作品,并根据作品的特性融入适当的肢体语言,从而恰当的传递情感,为观众呈现出更好的舞台作品,发挥出舞台表演技巧的优势作用。例如,表演者在演出之前可以通过研读和观看作品确定其风格和节奏特点,对舞台表演形式进行设计,使其既具个人特色又能正确传递情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舞台表演,不仅能够达到表演意境与歌曲主题之间的契合与统一,还可以为观众呈现出更加完美的舞台表演。以舞台表演艺术为基础,进行民族声乐演唱,要求表演者对歌曲的内涵以及歌词意思有全面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眼神和肢体动作进行设计。在正式开始演出之前,表演者要全面把控声乐语言中的力度以及节奏,以便于为观众呈现出更具艺术性和节奏感的舞台表演。表演者在设计声乐语言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音乐性,能够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向观众传递作品背后蕴含的情感,并帮助观众理解作品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三)利用舞台表演艺术增强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音乐性
舞台表演艺术对声乐表演者提升表演水平和舞台效果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在演唱民族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表演技巧将民族声乐演唱的歌唱性展现出来,还要通过肢体动作等方式来呈现出歌曲的音乐性。在表现歌唱性时,需要表演者对音色表现、发音时长以及轻重音进行良好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民族声乐演唱的音乐性全面呈现出来。而在民族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艺术融合的过程中,如果表演者不能有效控制音高,就会降低对情感和情绪的传递效果。而音响则会对语音音响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表演者如果能够对歌曲的音强进行恰当表现,能够不断提升舞台表演的语音色彩,从而使表演更加富有感染力。因此,表演者在民族声乐演唱的过程中应用舞台表演艺术时,要灵活调控各个语言要素,全面展示出声乐歌曲的音乐性。而在舞台表演艺术与民族声乐演唱融合的过程中,歌曲本身的音乐性不能受到舞台表演艺术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舞台表演艺术的赋能,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民族声乐演唱的舞台效果,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情感价值,通过舞台表演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从而实现对民族文化和精神的高效传播。这就需要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自身的表演技能,还要将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融入表演的过程中,为民族声乐演唱的持续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陈雅萍 . 美育视域下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舞台表演艺术传承 [J]. 极目 ,2023(5):75-78.
[2] 徐玲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思维培养与舞台魅力提升——评《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舞台魅力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7):I0002.
[3] 余薇 . 文化自信视角下的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评《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舞台魅力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6):I0003.
[4] 王 兴 . 探 索 舞 台 表 演 在 民 族 声 乐 演 唱 中 的 作 用 [J]. 炫 动漫 ,2022(15):76-78.
[5] 贾莉 . 民族演唱教学中舞台魅力认知与提升——评《中国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与舞台魅力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9):I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