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研大足试验基地功能房土建改造工程质量技术分析报告
叶大伦
身份证:510228198005033332 重庆弘钢建设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1.1 项目基本信息
中国汽研大足试验基地配套公寓附属设施及信息化工作(土建改造工程)(功能房)项目,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由重庆市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建设单位,旨在提升试验基地的配套设施水平,满足日益增长的科研与生活需求。项目于 2024 年 8 月 5 日正式开工,并于2025 年1 月10 日完成竣工验收。本项目为多层公共建筑,包含功能用房和值班室,总建筑面积3447.19 平方米,其中功能用房 3372.54 平方米,值班室72.65 平方米,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 度。
1.2 项目特点与难点
本项目作为科研试验基地的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与难点:
技术复杂度高:涉及土建改造、电气安装、信息化系统集成等多个专业领域,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
工期紧张:从开工到竣工验收,工期不足半年,对施工组织和进度控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质量要求严格:作为科研配套设施,其建筑质量和功能完善性直接关系到后续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对工程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
安全风险高:施工过程中涉及高空作业、电气作业等高风险作业,安全管理任务繁重。
二、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构建
2.1 组织机构设置
项目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质量管理部门,配备专职质量管理人员,负责日常质量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同时,各施工班组也设立了兼职质量员,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
2.2 制度建设与执行
项目制定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质量检查制度》、《质量验收制度》等,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操作规程。通过定期的质量教育培训、质量技术交底和班前会等活动,确保所有施工人员熟悉并遵守质量管理制度。同时,加强了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了制度的有效执行。
三、关键分项工程质量技术分析
3.1 地基与基础工程
本项目地基持力层为中风化泥岩,基础型式采用独立基础。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基槽开挖尺寸、标高及持力层验收,确保了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钢筋等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无杂物、无松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加强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基础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了基础验收,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3.2 主体结构工程
主体结构为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了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等关键工序。钢筋工程方面,对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锚固长度等进行了严格检查,确保符合设计要求;模板工程方面,模板安装牢固,接缝严密,表面平整,保证了混凝土构件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质量;混凝土工程方面,优化了混凝土配合比,加强了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管理,确保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了主体结构验收,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3.3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包括内外墙抹灰、门窗安装、地面铺设等。内外墙抹灰前,对基层进行了清理和处理,确保抹灰层与基层粘结牢固;门窗安装过程中,严格控制了门窗的尺寸、位置和垂直度,确保门窗开启灵活、关闭严密;地面铺设方面,选用了符合设计要求的材料,严格控制了铺设标高和平整度,确保了地面的美观和使用功能。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完成后,进行了全面的质量检查,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四、质量检测与验收情况
4.1 质量检测情况
本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了质量检测工作。主要原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进场时,均进行了检验试验,并出具了相应的检验报告和记录。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墙面垂直度等关键指标进行了检测,确保了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质量检测结果表明,本项目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2 验收情况
本项目于2025 年1 月10 日组织了竣工验收工作。验收过程中,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等相关责任主体共同参与了验收工作。验收组首先听取了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检查报告和监理单位的质量评估报告,然后对工程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等进行了审阅和检查。随后,验收组对工程实体进行了实地查验和功能性试验,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质量和各管理环节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评价。验收组认为,本项目已按设计文件要求及合同约定的工程内容全部完成,工程技术档案、施工管理资料、质量控制资料真实完整,符合要求;工程能按照国家有关设计、施工规范进行施工,施工质量满足国家有关验收规范要求;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已经整改完毕,无质量隐患,各种使用功能均满足要求。因此,验收组一致同意本项目通过竣工验收。
五、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
5.1 质量管理创新
本项目在质量管理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尝试:
引入BIM 技术:利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和碰撞检测,提前发现并解决了设计中的冲突和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准确性。
实施样板引路制度:在每个分项工程开工前,先制作样板段或样板间,经各方验收合格后再进行大面积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加强过程控制:建立了严格的过程控制机制,对每个施工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确保了施工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5.2 技术创新与应用
本项目在技术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新型防水材料应用:在屋面及防水工程中采用了新型防水材料,提高了防水层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智能化管理系统:引入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响应速度。
绿色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积极推广绿色施工技术,如使用环保材料、节能设备等,降低了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6.1 存在的问题
尽管本项目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部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个别施工人员对质量要求不够重视,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质量检测手段有待完善:部分质量检测手段仍较为传统,缺乏高效、精准的检测设备和方法。
质量信息反馈机制不畅:质量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延误和失真现象,影响了质量问题的及时处理。
6.2 改进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加强质量教育培训:定期组织质量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和方法: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方法,提高质量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完善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建立畅通的质量信息反馈渠道,确保质量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处理。
七、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中国汽研大足试验基地功能房土建改造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加强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以及推动质量管理与技术创新等措施,确保了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项目不仅满足了科研配套设施的使用需求,也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技术创新思路。
7.2 展望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质量管理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将继续坚持“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原则,不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水平。同时,积极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相信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汽研大足试验基地功能房土建改造工程将成为建筑行业的典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