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在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作者

胡卉娟

武汉同济园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日常运营里,工程造价控制宛如中枢神经,紧密关联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建筑工程预算作为造价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犹如精准导航仪,对成本控制和资源优化配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它能够在项目开展前期,精准规划各项费用支出,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确保项目在预算框架内有序推进。然而,当下部分施工企业在预算编制与执行层面暴露出不少问题。预算精度不足,常因对施工过程中的复杂情况预估不充分,致使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成本控制乏力,难以在施工各阶段有效约束费用,超支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缺乏动态管理,未能根据工程变更、市场价格波动等及时调整预算,导致预算的指导价值大打折扣。本文深入剖析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关键作用,从精准编制预算、强化成本管控以及构建动态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期望为施工企业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提供有益参考 。

一、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重要性

1.预算对施工成本的约束作用

建筑工程预算宛如一张精准规划的蓝图,对各项施工活动所需费用进行了详尽梳理,为施工成本设定了清晰明确的上限。在实际施工进程中,它犹如一道无形的缰绳,紧紧约束着每一笔开支。以材料采购为例,借助精确的预算,能精准确定不同规格钢材、水泥等主要材料的采购量以及合理的价格区间。这使得采购人员在市场询价与采购时,目标明确,避免因盲目采购导致超量囤积,造成资金积压与材料浪费;同时,也能有效规避因信息不对称而高价买入,致使成本无端增加。对于人工雇佣,预算依据工程规模、施工工艺及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人员数量与工作时长。在复杂的施工项目中,不同工种的进场时间与作业周期各有不同,预算能确保各工种人员配置恰到好处,既防止窝工现象,造成人工成本浪费,又避免人员冗余,徒增开支。一旦施工成本趋近预算限额,预算预警机制便即刻启动,如同一盏警示灯,提醒施工团队及时审视施工方案,是否存在工艺可优化之处,或是调整资源调配方式,重新规划材料采购渠道、设备租赁时长等,以此有效约束施工成本,保障项目沿着成本可控的轨道稳步推进。

2.预算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

合理的建筑工程预算堪称资源配置的智慧导航仪,助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它依据施工进度的动态变化以及工程实际需求,如同精准的指挥棒,科学调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在人力分配方面,预算结合不同工种在各施工阶段的工作量,精确计算所需工人数量。例如,在基础施工阶段,需要大量的土方作业工人与机械操作手,预算便能确保这部分人员按时到位,且数量满足施工强度需求,避免人员闲置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同时也防止因人员短缺延误工期。物力上,对各类建筑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调配规划细致入微。对于建筑材料,依据预算,能合理安排供应时间,既保证施工不断料,又避免库存积压占用过多资金。如在主体施工阶段,模板、脚手架等周转材料的使用频率高、周转量大,预算可引导其在不同施工区域有序流转,提高使用效率。机械设备方面,根据预算,提前规划设备的租赁或购置计划,确保设备在施工中充分发挥效能,且定期维护保养及时,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施工停滞。通过预算的精准引导,资源得以优化配置,闲置与浪费现象大幅减少,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为工程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预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

准确的建筑工程预算无疑是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核心驱动力。从成本控制角度看,通过严格约束施工成本,避免不必要的开支,有效降低工程总成本,如同节流阀,让企业利润得以直接增加。例如,在一个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中,精准的预算使得材料采购成本降低了 10% ,人工成本减少了 8% ,直接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利润空间。从市场竞争层面,合理的预算助力企业精准报价。在项目投标阶段,预算提供的成本数据成为报价的有力支撑,使企业既能保证报价具有竞争力,又能确保利润空间,提高中标率,获取更多业务机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预算作为成本控制与绩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促使施工团队增强成本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当施工团队知晓每一笔费用的预算限制,便会积极优化施工工艺、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工期延误带来的额外损失。当项目按预算顺利完成,企业不仅收获了实际经济效益,还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信誉,吸引更多业主主动寻求合作,为企业后续承接更多项目创造有利条件,从多维度全方位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二、当前施工企业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够精细,难以准确控制成本

部分施工企业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明显短板,对工程项目的具体细节缺乏深入考量。以材料成本计算为例,单纯依据市场平均价格进行估算,未能充分顾及不同品牌材料因质量、性能差异所导致的价格悬殊,也忽视了运输距离远近、采购时机选择对成本的影响。如某些高端品牌建筑材料价格可能比普通品牌高出 30% - 50% ,若预算未加以区分,实际采购时极易因价格偏差造成成本超支。在面对施工过程中的特殊工艺或潜在风险时,预算同样准备不足。像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施工,可能需要采用特殊的地基处理技术,投入额外的机械设备与专业人员,然而预算却未预留相应费用,一旦施工遭遇此类情况,便只能临时追加成本,打乱整体预算计划。此外,预算编制过程中过度依赖粗略的定额指标,未结合项目独特的施工环境、技术要求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调整,致使预算与实际施工成本出现较大偏差,无法切实有效地发挥对成本的控制作用,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诸多隐患。

结语

建筑工程预算在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体系里占据核心地位,对企业的稳健发展意义重大。科学编制预算是成本管控的基石,要求企业深入剖析工程项目细节,精准考量材料品牌、质量、运输成本及采购时机等因素,摒弃单纯依赖粗略定额指标的做法,结合项目独特施工环境与技术要求,制定贴合实际的预算方案,为成本控制筑牢根基。加强预算执行与监督同样关键。施工企业需建立严密的监控机制,实时跟踪施工进度,及时察觉预算执行偏差。一旦遭遇天气、设计变更等因素干扰,迅速调整预算,确保施工团队资金充足,维持工程质量与进度。引入信息化管理则是提升效率与准确性的有力武器,借助先进的信息化系统,能高效收集、整理海量成本数据,深入分析成本波动规律,及时获取市场价格信息更新预算,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张伟,李明浩.建筑工程预算管理与造价控制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6):78-85.

[2]王磊,赵鹏飞.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中的预算管理优化策略[J].施工技术,2022,50(3):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