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绑扎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针对性解决要点
王博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钢筋绑扎是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和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材料质量问题等因素,钢筋绑扎容易出现松动、错位、间距不均等质量缺陷,可能导致混凝土浇筑后结构性能下降,甚至引发质量安全隐患。因此,研究钢筋绑扎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于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保障结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围绕钢筋绑扎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其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钢筋绑扎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1.钢筋绑扎不牢与钢筋位移问题
钢筋绑扎不牢在施工中较为常见。原因多为绑扎丝选用不当,如过细或韧性不足,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时易断裂,导致钢筋松动。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绑扎节点数量不足,或未按要求进行八字形绑扎,使得钢筋间连接不稳固。钢筋位移则常因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振捣棒直接触碰钢筋,致使其偏离设计位置。此外,模板安装不牢固,在混凝土侧压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带动钢筋位移。基础钢筋未设置足够的定位筋,上部结构钢筋固定措施不到位,也会造成钢筋位移。
2.钢筋间距偏差与保护层厚度不足
钢筋间距偏差产生原因包括施工人员未按设计图纸准确放线,导致钢筋布置位置出现偏差。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未使用定位卡具或卡具设置间距不准确,使得钢筋间距不一致。保护层厚度不足主要是垫块设置不合理,数量过少、强度不够或位置不准确。在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随意踩踏钢筋,使钢筋下沉,造成保护层厚度减小。此外,模板拼接不严密,在浇筑时漏浆,导致部分钢筋保护层被水泥浆包裹过薄。
3.钢筋搭接长度不足与接头位置不合理
钢筋搭接长度不足多因施工人员对规范理解不深,未按不同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等要求确定正确搭接长度。在材料采购时,因尺寸计算失误,导致钢筋长度不够,只能勉强搭接。接头位置不合理表现为接头集中在同一截面,未按规范要求错开。原因是施工人员未进行合理规划,或在现场施工时为图方便,随意设置接头位置。同时,对不同结构部位钢筋接头位置的特殊要求缺乏了解,导致接头位置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规定。
二、钢筋绑扎施工质量问题的影响及危害
1.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钢筋绑扎不牢、位移以及间距偏差等问题,会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协同工作性能。当结构承受荷载时,钢筋无法有效发挥其抗拉作用,导致混凝土承受的拉应力过大,易使结构出现裂缝甚至破坏。钢筋搭接长度不足,接头位置不合理,会削弱钢筋的受力性能,使结构承载能力降低。例如,在梁结构中,若底部钢筋绑扎不牢或间距过大,在承受弯矩时,梁易出现开裂,降低梁的承载能力,影响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降低结构的耐久性与抗震性能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使钢筋易接触外界环境中的水分、氧气及腐蚀性介质,加速钢筋锈蚀。钢筋锈蚀后体积膨胀,会导致混凝土保护层开裂、脱落,进一步加剧钢筋锈蚀,降低结构耐久性。在地震作用下,钢筋位移、接头位置不合理等问题,会影响结构的延性与耗能能力。钢筋无法在地震时有效发挥变形与耗能作用,使结构抗震性能下降,在地震中更易遭受破坏,危及生命财产安全。
3.增加施工过程中的返工与维修成本
钢筋绑扎质量问题一旦被发现,需进行返工处理。如钢筋绑扎不牢需重新绑扎,钢筋位移需进行复位,这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会延误工期。对于已完成的混凝土结构,若因钢筋质量问题出现裂缝等缺陷,后期维修成本高昂。维修过程可能涉及拆除部分结构、重新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等复杂工序,且维修后的结构性能可能仍无法完全恢复到设计要求,增加了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项目经济效益。
三、钢筋绑扎施工质量控制及针对性解决要点
1.优化施工工艺,严格执行绑扎规范
施工前,对工程的深入剖析是关键。针对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不同建筑结构类型,以及光圆钢筋、带肋钢筋等多样的钢筋使用规格,制定专属的钢筋绑扎施工工艺方案。以某大型商业综合体框架结构为例,因梁、柱节点复杂,在方案中明确采用双股绑扎丝,并增加节点绑扎数量。选用优质高强度镀锌绑扎丝,其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在混凝土振捣的强冲击力下也不易断裂。在绑扎操作上,安排专人示范八字形绑扎手法,确保每个节点牢固程度达到标准,如同机械中紧密咬合的关键部件,稳固可靠。针对异形柱等复杂结构部位,采用新型智能定位卡具,该卡具利用激光测距原理,能快速精准定位钢筋间距,误差控制在极小范围内。混凝土浇筑前,组建专业质量检查小组,依据规范要求,对钢筋绑扎质量进行地毯式检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严格遵循《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从根源上把控质量。
2.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检查,确保钢筋定位准确
施工过程中,质量检查团队至关重要。挑选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专业人员,组成质量巡查小组,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细致检查。在某高层住宅施工中,巡查小组每日对钢筋绑扎情况进行巡检。运用全站仪对重要结构部位钢筋的三维坐标进行测量,结合钢尺精确测量钢筋间距,确保与设计图纸分毫不差。在混凝土浇筑期间,安排专人旁站,配备小型摄像机,实时记录振捣作业过程,以便后续复盘。一旦发现振捣棒触碰钢筋导致位移,立即暂停浇筑,使用专业钢筋复位器,精准调整钢筋位置。同时,对模板安装质量进行多轮检查,从模板拼接缝隙到支撑体系稳固性,都严格把关。通过在模板上设置定位筋、使用高强度对拉螺栓等方式,确保模板在混凝土侧压力下纹丝不动,全方位保障钢筋定位准确,为建筑结构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3.提高施工人员技能培训,强化质量管理体系
为提升施工人员技能,定期开展钢筋绑扎专项培训。邀请业内知名技术专家,以实际工程案例为切入点,详细讲解施工工艺细节。例如,在讲解钢筋搭接长度时,结合不同工程的钢筋直径、混凝土强度等级,现场计算并演示正确搭接方式。同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专家现场指导,让施工人员在实践中熟练掌握绑扎技巧。每月组织理论与实操考核,对成绩优秀者给予奖励,不达标者进行补考或再培训。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明确项目经理、施工班组长、质检员等各岗位质量责任,制定详细的质量考核标准。
四、结语
钢筋绑扎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施工过程中,通过严格执行施工规范、加强质量管理、优化施工工艺,并强化施工人员培训,可以有效减少钢筋绑扎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施工质量。未来,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钢筋绑扎工艺将更加标准化、智能化,为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李明辉.钢筋绑扎施工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研究[J].建筑技术,2023,49(3):56-63.
[2]陈伟,刘晓东.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绑扎质量控制探讨[J].建筑科学,2022,39(4):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