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施工控制对策研究
柳鹏
鄂州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鄂州市 436000
市政给排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渗漏问题不仅影响管网的正常运行,还可能导致地基沉降、水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因此,加强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防渗漏施工控制,对提高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渗漏问题主要由施工质量、材料选择、接口处理及后期维护等因素引起,因此,研究科学合理的防渗漏施工控制对策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市政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问题,提出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以期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1 市政给排水管道渗漏的常见问题与成因
1.1 管道接头渗漏问题
管道接头是给排水管道系统中最易出现渗漏的部位之一。在刚性接头中,由于施工时接口处理不当,如接口缝隙未填充密实,或密封材料质量不佳、老化失效,在长期水流冲击与压力作用下,极易出现渗漏。柔性接头虽有一定适应变形能力,但如果安装过程中未按规范操作,导致橡胶密封圈错位、扭曲,同样无法有效止水。此外,不同材质管道连接时,因膨胀系数差异,在温度变化时接头处易产生裂缝,引发渗漏。例如,在一些老旧小区改造中,铸铁管与塑料管连接后,因接口处理不到位,渗漏问题频发,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还可能对周边土壤及建筑物基础产生不良影响。
1.2 管材质量与施工工艺对渗漏的影响
管材质量是影响管道渗漏的关键因素。劣质管材可能存在砂眼、裂缝等缺陷,投入使用后,在内部水压及外部荷载作用下,这些薄弱部位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渗漏。施工工艺也至关重要,如在管道焊接时,若焊接工艺不达标,出现虚焊、漏焊现象,焊缝强度不足,就无法承受管道运行压力,引发渗漏。在管道敷设过程中,若对管道基础处理不当,如基础不平整、松软,管道在长期运行中会因不均匀沉降而破裂渗漏。一些施工单位为追求进度,违反操作规程,也增加了管道渗漏风险。
1.3 外部环境因素对管道渗漏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对市政给排水管道渗漏影响显著。土壤中的酸碱物质会腐蚀金属管材,尤其是在工业污染区域,土壤酸碱度失衡,加速管道外壁腐蚀穿孔,造成渗漏。地面车辆荷载及施工活动产生的振动,可能使管道接口松动、管材受损。在地震多发地区,地震引发的地壳运动可导致管道断裂。此外,温度变化对管道影响也不容忽视,冬季低温使管道收缩,夏季高温又使其膨胀,反复热胀冷缩易使管道及接口出现裂缝,像北方寒冷地区,冬季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相对更为突出。
2 市政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技术
2.1 高质量管材及接口材料的选择
选择高质量管材与接口材料是防渗漏的基础。对于供水管道,可选用耐腐蚀、强度高的球墨铸铁管或新型塑料管材如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球墨铸铁管具有良好的韧性与抗腐蚀性,能适应不同敷设环境;HDPE 管内壁光滑、水力条件好且耐化学腐蚀。在接口材料方面,根据管材类型合理选用,如橡胶密封圈用于柔性接口,密封胶用于刚性接口,确保接口密封性能优良。对于污水管道,可采用耐腐蚀性能更强的玻璃钢夹砂管等,其特殊材质能有效抵御污水中的酸碱腐蚀,搭配优质接口材料,从源头降低渗漏风险。
2.2 管道基础与接口施工质量控制
加强管道基础与接口施工质量控制是防渗漏关键环节。在管道基础施工时,需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处理,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换填、夯实等方法加固,确保基础平整、坚实,为管道提供稳定支撑,减少不均匀沉降对管道的破坏。接口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刚性接口要保证接口缝隙均匀,填充材料饱满、密实;柔性接口确保橡胶密封圈安装正确,位置准确,与管材紧密贴合。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对接口密封性能进行抽检,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保障接口质量达标,防止渗漏发生。
2.3 非开挖施工及管道内衬修复技术
非开挖施工技术如顶管、定向钻进,在穿越道路、河流等特殊地段时,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破坏,降低因开挖施工对既有管道造成扰动引发渗漏的风险。在旧管道修复中,管道内衬修复技术应用广泛,如内衬不锈钢管、HDPE 管等。通过在原有管道内部插入新的内衬管,利用其良好的耐腐蚀与密封性能,修复旧管道缺陷,提升管道防渗漏能力。这种技术无需大面积开挖,施工周期短,对交通与周边居民影响小,在城市市政给排水管道防渗漏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市政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检测与维护
3.1 管道施工质量检测方法
管道施工质量检测是保障防渗漏效果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无损检测方法有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等,用于检测管道焊缝质量,及时发现内部缺陷。对于管道接口,可采用闭水试验、闭气试验进行密封性检测,通过向管道内注水或充气,观察压力变化及是否有渗漏现象,判断接口密封性能。此外,利用管道机器人对管道内部进行检测,能直观获取管道内壁状况,发现裂缝、腐蚀等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管道进行抽检,确保每一道工序质量符合防渗漏要求,为管道后续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3.2BIM 技术在管道施工及维护中的应用
BIM 技术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及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施工阶段,通过构建三维模型,将管道的规格、材质、位置等信息整合其中,可直观展示管道系统,提前发现设计与施工中的碰撞冲突,优化施工方案,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渗漏隐患。在维护阶段,基于 BIM 模型可实现对管道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结合传感器数据,及时发现管道渗漏点及异常情况。同时,利用模型进行维护方案模拟,制定科学合理的维护计划,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管道渗漏风险,保障给排水系统稳定运行。
3.3 管道运行监测与长期维护策略
建立管道运行监测系统对及时发现渗漏至关重要。通过在管道关键部位安装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实时采集管道运行数据,分析压力、流量变化,判断是否存在渗漏。对于长期维护,制定定期巡检计划,对管道进行外观检查、内部检测,及时修复发现的问题。根据管道使用年限、材质及运行环境,合理安排管道更新改造,淘汰老化、易渗漏的管道。同时,加强对管道周边环境监测,避免因外部施工、土壤变化等因素对管道造成破坏,通过长期有效的维护策略,确保市政给排水管道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渗漏问题发生。
四、结语
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防渗漏施工控制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和排水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通过优化管材选择、改进施工工艺、加强接口处理及应用现代检测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渗漏风险,提高管道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未来,随着施工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防渗漏施工控制将更加科学、智能化,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李成刚.市政给排水管道渗漏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23(6):58-62.
[2]王志强,陈晓峰.非开挖技术在市政管道防渗漏施工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技术,2022(9):41-45.
[3]刘伟东,孙浩然.BIM 技术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3(4):88-93.
[4]杨俊杰,高鹏飞.市政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质量控制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4(2):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