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张嘉程
山东英才学院 250014
摘要:在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中,创新能力已成为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当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包括信息化教学应用不充分、创新意识薄弱等。本研究提出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问题,如创新意识不足、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制约、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欠缺,以及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的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加强创新意识培养、改革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完善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等对策。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全面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创新能力;教育体系;教学方法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工商管理专业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学科,其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技术革新的加速,企业对于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当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探讨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二)研究意义
加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还能促进社会的创新与进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的发展。同时,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
在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引入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以学习通、优慕课、雨课堂等平台为例,这些信息化教学工具不仅丰富了教学资源,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1]。然而,尽管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少部分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够熟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度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创新意识薄弱
在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创新”认识模糊的现象。许多学生认为创新是理工科学生的事,与工商管理专业无关。这种片面的认识和误解严重制约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本科院校已经加强了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认识到创新在工商管理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尝试通过案例分析、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个人素质缺陷
在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中,部分学生存在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缺陷的问题。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团队合作经验或技巧,导致在团队中难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也有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或自律性不强,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或学习效果不佳[2]。因此,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引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律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
(一)创新意识不足
1.创新观念模糊
学生对创新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浅层次,认为创新是科学家或企业家的专属领域,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关系不大。这种观念导致他们无法将创新思维融入到日常学习和未来的职业规划中,从而错失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由于缺乏对创新本质的深入理解,学生难以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非一蹴而就的结果,这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对创新的畏难情绪。
2.依赖书本知识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习惯于从书本和课堂中获取知识,而很少主动探索未知领域。这种对书本知识的过度依赖,使得学生的思维变得僵化,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面对新情境或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此外,缺乏主动探索的精神也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使他们难以在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价值。
3.缺乏创新勇气
在面对新挑战和未知问题时,学生往往因为害怕失败而选择保守态度。他们担心自己的创新尝试可能会受到批评或嘲笑,因此不敢冒险尝试新方法或提出新见解。这种心理障碍严重阻碍了创新行为的发生,使学生错过了许多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长期下去,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创新的勇气和信心,变得越来越保守和顺从。
(二)教育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制约
1.传统教学模式主导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灌输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课堂上,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力,使他们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创新能力。
2.理论与实践脱节
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之间的脱节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和平台,他们往往无法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使他们难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发挥出色。
3.缺乏创新教学方法
在当前的教学方法中,缺乏能够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实践[3]。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等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创新实践的机会和体验。
(三)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欠缺
1.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他们往往依赖教师的指导和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而很少主动进行课外学习和探索。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使他们难以形成自己的见解和创新能力。同时,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在面对新知识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难以有效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
2.团队合作能力薄弱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技巧和协作能力。他们往往难以协调各方利益、达成共识并有效执行团队任务。这种团队合作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了团队的整体效率,也限制了学生个人创新能力的发挥。在创新项目中,团队合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学生薄弱的团队合作能力往往成为制约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3.自我管理能力欠缺
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以及自我激励和约束的能力。他们往往无法合理安排时间、分配精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和创新精神不足。同时,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往往容易放弃,难以保持持续的学习和创新动力。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欠缺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当前学习,也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四)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的不足
1.实践课程设置不合理
部分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实践课程往往被边缘化或形式化,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要求。这种不合理的实践课程设置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使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理论与实践比例失调
在当前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往往不平衡。学生虽然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平台,他们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失衡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的缺失,使他们难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3.实践教学投入不足
部分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实践设备和场地,以及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这种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资源和支持,学生难以进行深入的实践探索和创新尝试,从而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1.构建校园创新文化
构建校园创新文化不仅限于讲座和研讨会,还应包括创新工作坊、创意市集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新体验平台[4]。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近距离接触创新项目,感受创新的魅力,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设立创新展示区,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和成果,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还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创新热情,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2.开设创新创业课程
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方面,除了创新管理、创业学等基础课程外,还应增设创新实践、创业案例分析等高级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这些课程应结合最新的创新理论和创业实践,为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发展。
3.实施案例教学与团队讨论
实施案例教学与团队讨论时,应注重案例的选取和讨论的组织。选取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的商业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他们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团队讨论,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改革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
1.推广项目化学习
推广项目化学习时,应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和挑战性。设计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项目课程,让学生在项目策划、执行、评估的全过程中学习,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同时,鼓励跨学科合作,让学生从不同领域汲取知识和灵感,拓宽他们的视野和思路。
2.鼓励教师引导创新
在鼓励教师引导创新方面,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设立创新教学奖、提供科研经费等,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教学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将个人科研成果融入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和求知欲。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时,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增加实验、实训课程,利用模拟软件、沙盘演练等工具,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商业环境中学习,可以提升他们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5]。同时,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三)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除了开设在线学习平台和提供自学课程外,还应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术竞赛、科研项目等活动,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2.加强素质拓展教育
加强素质拓展教育时,应注重活动的多样性和实用性。组织团队合作训练、领导力工作坊等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和领导力,还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场需求。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鼓励参与社会实践
在鼓励参与社会实践方面,应与企业、社会组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稳定的实习和志愿服务机会。同时,建立实践反馈机制,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和教训。
(四)完善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
1.增设实践课程与实习基地
在增设实践课程与实习基地方面,除了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外,还应注重实践课程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生需求,开设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实践课程,让学生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和校企合作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和职业发展机会。
2.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
在优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方面,应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进行调整。增加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减少纯理论课程的比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理解,提升创新能力。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设计具有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学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
3.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在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除了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外,还应注重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和发展[6]。定期举办实践教学研讨会、工作坊等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对策,包括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改革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升学生个人素质与能力、完善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等。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本文的研究也为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璐,杨锦绣.新文科背景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数智化改革路径探索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4,33(03):91-94.
[2]高洪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主要问题及融合模式研究[J].大学,2023,(35):31-34.
[3]冯建平,杨洁.“1+X”证书制度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2023,(21):22-25.
[4]樊缤绮.“1+X”证书对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优化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3,(10):85-88.
[5]张翠霞,夏秋亮,李现波.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海峡科技与产业,2022,35(06):73-75.
[6]姜滢.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14):19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