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桩基工程检测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

刘祥

湖北毅捷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0

在建筑工程领域,桩基工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质量控制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本文旨在探讨建筑桩基工程检测质量控制的研究,旨在提高桩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工程的稳定性。

一、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检测方法

1.1 结构安全鉴定的重要性

房屋结构安全鉴定关乎居住者生命财产安全与社会稳定。随着时间推移,房屋受自然环境侵蚀、使用功能改变及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结构性能逐渐劣化。及时进行安全鉴定,能精准掌握房屋结构实际状况,提前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如墙体开裂、基础沉降等问题。对于老旧房屋,鉴定结果为是否进行加固改造或拆除重建提供科学依据,避免因结构隐患引发坍塌等严重事故。在房屋交易、改造装修等活动中,结构安全鉴定报告能让交易双方清晰了解房屋结构质量,保障交易公平公正。

1.2 鉴定检测常用技术与工具

在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检测中,有多种常用技术与工具。非破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如超声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通过测量超声波在混凝土中的传播速度、波幅等参数,判断内部是否存在空洞、裂缝等问题。回弹法用于检测混凝土强度,利用回弹仪测量混凝土表面回弹值,推算混凝土强度。钢筋探测仪可确定钢筋位置、直径及保护层厚度,评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状况。对于结构变形检测,水准仪用于测量房屋沉降,经纬仪用于测量垂直度,全站仪可精确测量结构的三维变形。在材料性能检测方面,万能材料试验机对钢材、木材等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

1.3 结构隐患识别与评估

结构隐患识别需全面细致。外观检查是基础,观察房屋结构构件有无裂缝、变形、腐蚀等明显缺陷,如墙体裂缝的宽度、长度与走向,钢结构构件的锈蚀程度。利用检测技术对结构内部进行探测,如采用声波透射法检测灌注桩桩身完整性,识别内部缩径、断桩等隐患。评估结构隐患时,依据检测数据,运用专业结构分析软件,对结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等进行模拟计算。根据相关鉴定标准,如《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对结构安全性进行分级评估,确定房屋安全等级。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进一步分析隐患产生原因,如地基不均匀沉降可能是由于基础设计不合理或周边施工影响,为后续制定针对性加固或处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结构加固技术研究与应用

2.1 结构加固的必要性与原则

结构加固具有重要必要性。房屋结构因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使用功能改变或遭受自然灾害等,导致承载能力不足、抗震性能不达标。加固能有效提高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延长房屋使用寿命,避免拆除重建带来的高额成本与资源浪费。结构加固应遵循一定原则,首先是安全性原则,加固方案需确保结构在后续使用年限内满足安全要求,提高结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其次是可行性原则,考虑现场施工条件、技术水平及经济成本,选择切实可行的加固方法。还要遵循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加固效果前提下,合理控制成本,优化加固方案,使加固投入与收益达到平衡。

2.2 常见的结构加固方法

常见结构加固方法多样。增大截面加固法,通过增加结构构件的截面尺寸,如在混凝土柱、梁表面浇筑一层新的混凝土,提高结构承载能力,适用于一般混凝土结构加固。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法,将高强度碳纤维布粘贴在结构构件表面,利用碳纤维布的高强度特性,提高构件的抗弯、抗剪能力,具有施工简便、自重增加小等优点。体外预应力加固法,通过在结构外部施加预应力,改善结构受力状态,提高结构承载能力,常用于大跨度结构加固。对于钢结构加固,可采用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增加支撑、加劲肋等构件,提高钢结构稳定性。此外,还有植筋加固法,用于新增构件与原结构的连接,增强结构整体性。

2.3 加固效果评估与监测

加固效果评估与监测是确保加固工程质量的关键。加固完成后,采用多种方法评估效果。通过现场荷载试验,模拟结构实际受力情况,检测加固后结构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法、回弹法等,检测加固部位混凝土强度、密实度等指标。对加固后的结构进行变形监测,使用水准仪、全站仪等设备,定期测量结构沉降、位移等参数,观察结构变形是否稳定。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建立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根据评估与监测结果,总结经验,为后续结构加固工程提供参考,不断完善加固技术与施工工艺,保障加固工程长期安全可靠。

三、房屋结构安全与加固工程实例

3.1 案例分析:房屋结构安全鉴定检测实践

在某老旧小区一栋多层住宅的安全鉴定检测中,首先进行详细资料收集,包括建筑设计图纸、施工记录等。外观检查发现部分墙体出现裂缝,部分混凝土构件表面碳化严重。运用超声回弹综合法对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显示部分构件强度低于设计值。通过钢筋探测仪检测,发现部分钢筋锈蚀严重,保护层厚度不足。采用水准仪测量房屋沉降,发现部分区域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综合各项检测数据,依据相关鉴定标准,判定该房屋结构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等级为 C 级,需进行加固处理,为后续加固方案制定提供了准确依据,也为类似老旧房屋安全鉴定检测提供了实践参考。

3.2 加固工程实施过程与效果评估

针对上述存在安全隐患的住宅,采用增大截面法与粘贴碳纤维布法相结合的加固方案。对混凝土柱、梁采用增大截面法,先对原构件表面进行处理,绑扎新增钢筋,支设模板后浇筑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对部分受弯构件采用粘贴碳纤维布加固,将碳纤维布按设计要求裁剪、粘贴在构件表面,并进行固定与防护处理。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对每道工序进行检查验收。加固完成后,进行效果评估。通过现场荷载试验,加固后结构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采用超声法检测加固部位混凝土,强度及密实度良好;变形监测显示,房屋沉降稳定,结构变形在允许范围内,加固工程取得良好效果,有效提升了房屋结构安全性。

3.3 结构加固成功案例分享

某商业建筑因使用功能改变,需增加楼层荷载,对原结构进行加固。经方案比选,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在结构梁底部增设预应力钢绞线,通过张拉钢绞线对梁施加预应力。施工过程中,精确控制预应力施加大小与顺序,确保结构受力均匀。加固完成后,对结构进行全面检测。利用应力应变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结构在新增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变化,数据显示结构应力分布合理,承载能力显著提高。通过长期变形监测,结构变形稳定。该商业建筑经加固后,顺利投入使用,满足了新的功能需求,为类似因功能改变需结构加固的项目提供了成功范例,展示了体外预应力加固法在实际工程中的良好应用效果。

四、结语:

通过对建筑桩基工程检测质量控制的研究,可以提高桩基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水平,确保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文旨在为桩基工程领域的质量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参考文献:

[1]王明,李红.(2023).建筑桩基工程质量控制技术综述.土木工程学报,(2),45-56.

[2]张伟,刘芳.(2024).桩基工程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结构工程学报,(3),112-125.

作者简介:姓名:刘祥(1987.9),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湖北随州,职业:工程检测,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程检测,单位:,单位省市:,单位邮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