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城墙为媒介:跨学科视野下的城市空间传播探索

作者

赵利源

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 710076

《再造“城市意象”:城墙的空间实践与传播关系》一书以作为媒介的“城墙”为基本理论视角,其不仅将城墙视为城市的物理屏障抑或时空容器,更在于为理解城市文化变迁与传播关系提供了较具启发性的分析框架,其中反映出古老城墙的时空流变,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文化变迁与时代转向。

一、城墙:一个流动的意象

城墙作为城市意象的载体,其意义远超出砖石垒砌的物理存在。对这座国内少有的保留完成城墙遗址的城市而言,城墙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防御工事到文化符号的嬗变,见证古城的城市变迁。本书捕捉到这一转变,指出城墙不仅是城市的物理边界,更是城市精神的象征性存在。通过细致的史料梳理,本书展现了城墙从军事防御功能向文化象征功能的转变过程,这一转变又与城市发展、社会变迁与文化交往等密切关联。

在全球化浪潮中,城市意象的建构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城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其意象的再造过程折射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作者通过长期田野调查,揭示了城墙意象在当代城市空间中的多重面向。书中指出,城墙不仅是供人观赏的文物,更是市民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空间实践与传播的互动,塑造了城墙作为"活态遗产"的独特属性。

空间实践与传播关系的互动构成了理解城墙“意象”再造的关键。本书创新性地借用"空间中介化"的概念,认为城墙的不同空间中介化了由物质、媒介及公众所联合的实践。这种实践不仅包括物理空间的改造,还包括文化意义的再生产。通过大量案例,作者展示了城墙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这些意义的再造过程又如何反映城市文化的动态变迁。

二、空间实践中的权力博弈

城墙空间重构牵涉多方利益主体的博弈。政府、资本、市民及游客等不同群体都参与并在其中扮演相应角色。本书深入剖析了其中权力博弈的复杂性,揭示了空间重构背后的权力关系。作者指出,城墙的空间实践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社会关系的重组,涉及到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表达和权力博弈。

文化资本的争夺是城墙空间实践中不可忽视的维度。不同群体对城墙文化意义的解读与利用,反映了当代社会文化资本的分配逻辑。不同资本对城墙的争夺不仅体现在物质空间的改造上,也体现在文化意义的建构中。正如作者所指出,城墙的文化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同群体的实践中不断被重新定义。

在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张力中,城墙的空间实践呈现出独特的样貌。本书大量案例展示出城墙如何在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消费需求。这种平衡的寻求,构成了城墙空间实践的核心议题。作者认为,城墙的空间实践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文化身份的重新定位。在此过程中,全球化与地方化的张力成为推动城墙意象再造的重要动力。

三、传播关系中的意象再造

媒介技术的革新深刻改变了城墙意象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文字符号到虚拟现实技术,城墙的意象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重构。本书分析了数字移动技术变革对城墙意象再造与空间实践的影响。新媒介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了城墙意象的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城墙的认知方式。在数字时代,城墙的意象传播呈现出新的特征。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传播渠道为城墙意象再造提供了新空间。新传播方式的变革既带来了文化传播的扩散,也带来了新的文化挑战。

文化认同的建构是城墙意象传播的核心目标。本书揭示了城墙意象传播如何影响人们对城市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种认同的建构对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如作者所言,城墙意象的传播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文化认同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墙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存在,更是文化认同的象征。

全球化背景下城墙意象的再造需要新的文化策略。公众参与、新媒介及文旅产业等创新性文化实践,使城墙意象既保持文化根性又具有时代活力。对城市而言,城墙意象的再造不仅是城市空间的重构,更是城市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在此过程中城墙将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一系列新实践策略探索对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

四、跨学科视野下的城市空间研究

本书以“传播”为基础展开城市空间研究,强调传播的关系性、媒介的物质性,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主流传播注重"效果"研究而造成的传播窄化,并以传播为基础展开与人文地理学、城市社会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等跨学科知识的对话。这是从传播视野对理论"空间转型"的回应,也是对传播与地理跨学科探索的尝试。

本书以“城墙”这一城市独特的实体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物质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的意义生产、空间中介的交往及认同等问题。所选取研究对象较少进入传播研究范畴,研究视角也紧扣传播研究前沿,在传播地理学研究、社区传播等方面都具新颖性。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城墙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新的文化意义,诸多意义的交织与再造过程反映了城市文化的动态发展。

本书聚焦微观视野下的城墙空间及交往关系。从具体的城市场景出发,考察传播实践如何再造城墙"意象"。不同于以往从媒介表征范式的城市意象研究,本研究从空间实践视角动态解读城市意象生成的过程及其意义,在此基础上指出实践与传播的理论关联。现实层面上本书为城市更新中处理旧遗产与新城市生活关系提供经验启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面临旧城改造、城市更新等现实问题,城墙个案所涉及的经验材料能够为探索城市遗产活化、历史社区更新等问题提供借鉴。

作者信息:

赵利源,男,(1988-),高级工程师,任职于,从事城市规划、城市更新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