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多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防裂应用研究
蔡文章
湖北省工业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200
键词:混凝土多掺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温控防裂、矿物掺合料
大体积混凝土常用于桥梁、隧道、基础工程和高层建筑的承重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安全。然而,由于混凝土水化热集中释放,内部温度升高,表面与内部温差较大,极易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影响结构耐久性。为了降低水化热、控制温度裂缝,混凝土多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通过掺入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优化混凝土内部结构,提高抗裂性能。本文探讨混凝土多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温控防裂作用,并评估其应用效果,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一、混凝土多掺技术的基本原理
1.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矿渣微粉、硅灰等)的作用机理
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多掺技术中扮演关键角色。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废弃物,其球形颗粒形态能起到滚珠轴承作用,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同时,粉煤灰中的活性成分与水泥水化产物氢氧化钙发生二次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的物质,增强混凝土后期强度。矿渣微粉是高炉矿渣经粉磨制成,具有潜在水硬性,可参与水泥水化过程,填充水泥石孔隙,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增强抗渗性。硅灰则是冶炼硅铁时的副产品,其颗粒极细,比表面积大,火山灰活性极高,能迅速与水泥水化产生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大量凝胶体,显著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与耐久性。
2.外加剂(膨胀剂、减缩剂等)对混凝土性能的优化
外加剂能有效优化混凝土性能。膨胀剂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与水泥中的某些成分反应产生膨胀,补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收缩,防止裂缝产生。例如钙矾石类膨胀剂,在水泥水化时生成钙矾石晶体,产生适度膨胀,使混凝土内部处于受压状态,抵消因干缩、冷缩等引起的拉应力。减缩剂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溶液的表面张力,减少毛细管收缩应力,从而降低混凝土收缩变形。同时,减缩剂能改善混凝土的孔结构,提高混凝土抗渗性与耐久性,与其他外加剂配合使用,可进一步提升混凝土综合性能。
3.多掺技术对水化热与抗裂性能的影响
多掺技术能显著调控混凝土水化热与抗裂性能。矿物掺合料的掺入,由于其二次反应相对缓慢,可降低水泥早期水化热峰值,延缓水化热释放速率。如粉煤灰、矿渣微粉的使用,减少了水泥用量,从而减少了水化热产生。外加剂中的膨胀剂补偿收缩作用与减缩剂降低收缩效果协同,有效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多掺技术使混凝土内部结构更加致密,减少了因水化热集中释放、收缩变形等导致裂缝产生的可能性,为混凝土结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二、混凝土多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1.降低水化热的掺合料优化组合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优化掺合料组合是降低水化热的关键。通常将粉煤灰、矿渣微粉、硅灰等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粉煤灰能降低水化热峰值,矿渣微粉可改善混凝土后期性能,硅灰提升早期强度。例如,在某大型水坝工程中,采用粉煤灰与矿渣微粉按 3:2 的比例混合,同时掺入适量硅灰,既有效降低了水泥用量,减少了水化热产生,又保证了混凝土各龄期强度发展。通过试验与模拟分析,确定最佳掺合料组合,平衡水化热降低与混凝土性能要求,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温控与强度的双重需求。
2.温度应力控制措施及施工工艺
为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施工中采取多种措施。首先,在原材料选择上,采用低热水泥,配合多掺技术降低水化热。其次,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水胶比,减少水泥用量。施工工艺方面,分层浇筑、分段施工可减少单次浇筑混凝土量,利于热量散发。预埋冷却水管,通过循环水带走混凝土内部热量,控制温度上升。同时,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密实度,减少内部缺陷。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延缓降温速率,减小内外温差,降低温度应力,防止裂缝产生,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
3.不同掺合料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分析
不同掺合料对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影响各异。粉煤灰因改善和易性、降低水化热,能减少因收缩与温度应力产生的裂缝。但其掺量过高会影响早期强度,导致早期抗裂性能下降。矿渣微粉提高混凝土密实度,增强抗渗性,对长期抗裂性能有积极作用,但早期活性较低。硅灰显著提高早期强度,增强混凝土早期抗裂能力,但其比表面积大,需水量高,若使用不当可能增加收缩。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需根据工程特点与施工环境,合理选择掺合料种类与掺量,充分发挥各掺合料优势,提升混凝土抗裂性能。
三、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的工程实践与效果评估
1.典型工程案例分析
以某大型桥梁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为例,采用多掺技术控制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掺入 20% 粉煤灰、 15% 矿渣微粉与 5% 硅灰,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施工中,分层浇筑厚度控制在 300mm ,预埋冷却水管,通过调节水流速度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两层土工布与一层塑料薄膜保温保湿。经监测,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控制在 65∘C 以内,内外温差小于 25∘C ,施工完成后,承台表面未出现明显裂缝,工程质量优良,验证了多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中的有效性。
2.温度场监测与裂缝控制效果评估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通过布置温度传感器对温度场进行实时监测。传感器分布在混凝土内部不同位置与深度,记录混凝土浇筑后各阶段温度变化。根据监测数据绘制温度场曲线,分析温度变化规律。同时,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裂缝观测,记录裂缝出现时间、位置与宽度。通过对比不同部位温度场数据与裂缝情况,评估温控防裂措施效果。如在上述桥梁承台工程中,依据温度场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冷却水管水流速度,有效控制了温度应力,结合表面裂缝观测,验证了多掺技术与温控措施对裂缝控制的良好效果。
3.多掺技术在未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发展趋势
未来,多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将不断创新发展。随着环保要求提高,更多工业废弃物将被开发为矿物掺合料,丰富掺合料种类,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外加剂性能将进一步优化,开发高效、多功能外加剂,更好地协同矿物掺合料提升混凝土性能。智能化监测与控制技术将广泛应用,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等参数,自动调节温控措施,精准控制混凝土施工过程,提高温控防裂效果,保障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安全与耐久性。
四、结语
混凝土多掺技术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水化热,优化了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提高了工程质量和耐久性。通过合理选择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并结合科学的温控措施,可以有效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未来,随着新型掺合料和智能施工技术的发展,混凝土多掺技术将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李明辉.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技术研究[J].建筑技术,2023,49(3):56-63.
[2]陈伟,刘晓东.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多掺技术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2,39(4):21-28.
[3]张丽,孙浩.混凝土外加剂对大体积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J].工程建设,2023,15(2):45-53.
[4]赵鹏,高晨阳.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防裂施工技术与案例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2024,12(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