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全环境育人视域下幼儿园文化构建路径探索

作者

李云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幼儿园,湖北 十堰 442000

摘要:文化建设是幼儿园内的一项核心工作,能够发挥精神引领的作用和带给幼儿更加优良的体验。通过构建优良的文化环境,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全面健康成长,并达到全环境育人的作用。全环境育人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受重视和影响了幼儿园教学工作,园方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究如何对园内文化环境进行优化和改良,以下内容将立足于现实总结幼儿园文化构建中存在的不足,深入探究如何遵循全环境育人理念推进幼儿园文化构建路径的改良和拓展,以实现对幼儿园环境的透彻化改良。

关键词:幼儿园;文化建设;育人

引言:幼儿尚未建立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幼儿园内的文化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影响幼儿价值观念和幼儿的行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指导幼儿园内日常教育工作实属必要。幼儿园正在探究文化构建的具体路径,并从制度、课程、精神和物质等角度展开深入地探究,总结出较为可行的文化构建路径。在持续改良幼儿园内文化环境的道路中,幼儿园需要坚持以本园幼儿的实际情况为准则、幼儿的长远发展为落脚点、以幼儿的认知和成长规律为基本遵循。

一、幼儿园文化构建中存在的不足

(一)幼儿园课程资源比较有限

幼儿园文化建设中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资源比较单一和有限,容易影响教育质量。在幼儿园选择课程教学资源时,对于课程教学资源的更新和换代频率比较低,导致部分课程教学资源未能保证与时俱进[1]。除了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之外,幼儿园缺少对线上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幼儿兴趣爱好的挖掘和需求的调研等,这同样影响幼儿园课程教学资源的质量和完整性。

(二)幼儿园制度不够具体全面

幼儿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具体和全面,未能形成对幼儿和幼儿教师的约束与规范。分析对约束幼儿教师的各项制度设定情况来看,幼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缺少评估和激励,导致幼儿教师未能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注入个人主观能动性和热情。分析园内现有各种制度的实际情况来看,制度未能涵盖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各个角度和领域,不仅影响幼儿园的各项工作的质量,而且影响制度的约束力。

(三)幼儿园缺少优良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内缺少优良的精神文化作为引领,导致园方的教育理念未能得到现实执行和贯彻。分析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境界情况来看,幼儿园缺少对幼儿教师思想境界的教育和引领,导致幼儿教师团队的精神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园内缺少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对当地特色文化的开发,导致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未能得到有效发挥,幼儿园内的教育工作也缺少特色化的体现,影响幼儿的感受。

(四)幼儿园内整体环境待优化

幼儿园内整体的物质环境有待优化和改良,物质环境难以带给幼儿如家一般的温馨体验。在幼儿园建设物质环境时,忽视了对幼儿身心特点以及幼儿实际需求的考量,导致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特别是一些设备和工具的利用率比较低下,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除此之外,未能听取幼儿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导致幼儿家长对园内的整体环境设计不够满意,也容易影响幼儿园的口碑和整体教育水平。

二、全环境育人背景下幼儿园文化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课程文化构建,开发更加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

开发更加丰富和高质量的课程教学资源,能够为高效的教学工作提供保障。因此,幼儿园应当注重课程文化构建,定期对课程文化进行筛选和评定。幼儿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是开发课程文化资源的首要参考,幼儿教师可以主要开发图文并茂的课程教学资源,确保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提升幼儿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除了实体的课程教学资源之外,幼儿园还可以积极开发线上课程教学资源,包括网络中的名师资源和将本校的幼儿教师教学视频录制下来,满足幼儿的课外学习需求和使得教学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2]。除此之外,幼儿园还可以积极开发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实践课程教学资源等,让幼儿有机会走进更多场地开展学习活动,并优化幼儿体验和保障学习效果,使得课程文化更加优良。

(二)重视制度文化构建,树立更加优良的幼儿教师形象

制度文化能够形成对幼儿教师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的约束,并充分发挥幼儿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当注重对园内制度文化的构建,确保以更加优良的幼儿教师形象于幼儿面前。为规范幼儿教师的日常行为,幼儿园可以明确说明幼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需要遵循哪些规章制度、哪些职业道德,并定期展开对幼儿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幼儿能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激励幼儿教师的能动性,幼儿园可以制定对幼儿教师的奖励制度,包括物质奖励、荣誉奖励等,并将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故事分享给更多教师、构建一支高素质和专业的幼儿教师团队。除此之外,幼儿园内还可以建立日常活动制度、纪律制度等,并确保办园理念与制度文化的一致性,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作用。

(三)重视精神文化构建,融入优良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

所谓精神文化构建主要是指幼儿园内的一种氛围、幼儿教师身上流露出的气质以及幼儿园教育理念,看不见、摸不着,但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需要提高对精神文化构建的重视程度,尝试将优良的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精神文化之中。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验传统文化和宣传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能够带给幼儿全身心参与的体验感和达到开发幼儿动手能力的效果,幼儿也能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产生文化自信和成为传统文化继承者。另一方面,幼儿园可以开发一些当地的特色文化,将国情怀以及家乡特色的教育内容融入幼儿教育体系之中,以此带给幼儿熟悉和亲切的体验,并提高精神文化构建效果。

(四)重视物质文化构建,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园内环境

幼儿园内的物质环境同样属于文化建设的重点,主要以温馨、舒适为主,能够带给幼儿家一般的感受。因此,幼儿园需要注重对物质文化的构建,确保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感受优良文化[3]。在设置走廊、园内入口、休息室、活动中心等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特点以及需求,并设置安全警示标语,避免幼儿在日常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在选择桌椅板凳时,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身高和能力,保障舒适性以及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在幼儿园的官方网站和校园公众号平台,幼儿家长可以将对幼儿园的物质环境的评价与意见发布出来,并结合幼儿家长的意见对园内环境做出相对应的改良,打造令幼儿和幼儿家长满意的幼儿园环境,发挥与精神文化的协同影响作用。

结束语:

通过对以上论述内容展开分析可以得出,全环境育人背景下对幼儿园文化的构建需要注重多路径、全面化和以生为本。幼儿园可以积极开发更加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构建更加健全的制度、将优良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日常工作之中、以幼儿的需求为考量优化幼儿园整体环境,确保精神和物质能够共同发挥作用,让幼儿园内的各项教育工作更加彰显园方特色、达到优良的教育效果,并由此推进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和指导的有效提升、推动幼儿园的长效健康和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孙煜.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的构建路径——以班本课程《你好,香樟树》为例[J].好家长, 2022(41):22-23.

[2] 郑少密.融美于行 向美前行——德化县城关幼儿园"行美"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6):134-136.

[3] 王凯.与善同行 向美生长——校园"善美"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效融合路径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 2024(2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