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 UbD 理念的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探究
潘爱丽
浙江省慈溪市浒山中学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日益关注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的课程标准就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综合思维培养和重视问题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1]。目前,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存在“满堂灌”,或是“为活动而活动”,不利于学生思维过程的训练。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养成,亟需广大教师不断尝试与优化教学模式。
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念强调理解与逆向,遵循“以终为始”的原则,将学习目标作为学习体验设计的起点与归宿,以目标定评价,以评价设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阶段一,思考学生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能够做到什么”?明确预期结果,确定学习目标或核心概念;阶段二,确定能反映学习目标达成多元评估证据;阶段三,设计学习体验活动。从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逻辑入手,结合评价证据进行活动设计,以实现预期的学习目标。区别于“目标—活动—评价”传统教学,UbD 理念的逆向原则将评价前置,教学活动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调整设计,在活动中及时获取学生的任务反馈。同时,所有的学习体验都有可测量的结果,从而确保每一项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真实情境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载体,也是问题式教学有效开展的关键要素。UbD 理念认为真实情境是学习任务的重要载体,在真实情境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会使学习目标更具实践意义。故本文尝试借助UbD理念的三阶段理论,指导高中地理课堂真实情境的问题式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基于真实情境,定位学习目标
基于 UbD 理念,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也是学习体验的最终归宿。那么
如何确定学习目标?本文以“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课为例。新课程改革提倡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因此,本文立足现实生活问题,选取“北京沙尘暴”作为案例,创设“如何揭开北京神秘面‘沙’这一情境问题,并依托此情境,定位学习目标:掌握生态脆弱区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同时提出长期的学习目标要求,即“实现迁移”和“理解意义”,并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二、架构表现性任务,确定评价证据
为了确保预期目标是否达成,离不开评估证据。传统的评估方法(测验、考试等)侧
重知识的暂时性理解与记忆,处于学习的低阶思维水平,帮助学生回答“是什么”。UbD 理念指导下的评估方法更注重“持续性理解”,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回答“怎么用”,创设多元表现性任务,使不同学习目标均具备针对性的评估证据,是开放的、复杂的且真实的。
三、设计问题链条,优化学习体验
根据 UbD 理念,在预期目标和评估证据确定后,即进入设计学习体验阶段。本文基于北
京神秘面‘沙’这一真实情境,遵循“面‘沙’之‘毒’——北京为何蒙上毒面‘沙’——如何揭开北京的毒面‘沙’的问题链层层递进展开。为了使学习体验的设计有效且具吸引力,以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可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情境,构建知识”、“总结升华、落素素养”。通过学习,学生获得的不止停留在“知道”,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养成。
四、总结与反思
通过此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 UbD 理念指导下真实情境地理问题式教学
具有三方面优势:其一,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其二,融入真实情境,发展核心素养;其三,前置评估证据,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1.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深度学习
UbD 理念下的问题式教学,以知识链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注重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通过设计评估证据,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预期成果,清楚自己需要到达的“目的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探索,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将所学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最终实现“理解”与“应用”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模式。学生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通过亲身探索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同时,借助自评、互评等多元评价体系,学生能够不断反思和修正认知中的错误,逐步完善自己的认知框架。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知识的深度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为深度学习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融入真实情境,发展核心素养
将真实情境融入课堂教学,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递进,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与钻研动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获得了充分的机会去主动探索与思考。正是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促使学生逐步实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此外,通过情境迁移,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场景中,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理解”,并在实践中强化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帮助学生深化了对地理学科的理解,还培养了他们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核心素养的落地与提升。
3.前置评估证据,促进教学评一体化
与传统“目标-活动-评价”教学模式不同,UbD 理解为先的设计理念倡导“逆向设计”,将“评价”环节前置,形成“目标-评价-活动”的新型教学流程。这种设计模式突出“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使第三阶段的活动设计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确保活动结果有据可依,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评价”与“活动”脱节所导致的高耗低效问题。通过这种逆向设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学习评价三者得以有机协调,真正实现了“教学评一体化”。同时,及时的评价反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还能激活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一步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与探索。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学习过程更加高效且富有意义。
综上所述,UbD 理念为新型教学模式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理念通过逆向设计、评价前置以及教学评一体化的实施,从多维度促进了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然而,最优教学模式的构建仍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尤其是在如何更有效地将 UbD 理念与学科特点深度融合、如何进一步优化评价机制等方面,仍需深入研究。这也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教学创新指明了方向
参考文献
1.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2-34.
.王琦.UbD 模式与 STEM 课程的融合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0(36):4.
3.Grant Wiggins, Jay McTighe 著.盛群力等译.理解为先单元教学设计实例[M].宁波:宁波出版社, 20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