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旅游演艺文化形象与游客感知差异研究
何洁
安徽外国语学语 230000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全民旅游热潮的涌现,游客需求日益增多,对旅游产品的体验度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层面,国务院及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多项政策,如《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支持“音乐 + 旅游”、“演出 + 旅游”等融合业态的发展,推动旅游和演出的深度融合文化消费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献综述
经过对相关外文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后发现,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旅游节事表演、旅游演艺消费选择等方面,如:Hughes(2002)认为旅游演艺是融合了一定的艺术特色后为旅游者提供的娱乐文化产品 1Jessica Anderson Turner 的研究与 MacCannell 截然不同,Jessica Anderson Turner(2004)认为旅游演艺者比旅游者的作用更大,演艺者是“旅游展示的经营者”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们是如何看待自我和社会的2,以主题公园的表演形式正是我国旅游演艺产业化初期的所呈现的主要形式,其中 1997 年首演的杭州《宋城千古情》为首要代表 3。总体而言,目前有关文化形象与游客感知差异的研究还较为缺乏,因此本文将游客的感知差异引入到沉浸式演艺文化形象中,探索游客感知差异与沉浸式演艺文化形象中的影响作用。
二、《杭州宋城千古情》文化形象构建
(一)文化主题与定位
《宋城千古情》作为宋城演艺的核心品牌之一.宋城千古情通过爱情、武侠等情感元素,引发游客的情感共鸣。通过市场定位策略,成功地将杭州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艺术形式相结合,实现了深度的文化融合,进一步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二)文化元素与符号
《宋城千古情》是一部融合了丰富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的大型歌舞演出,将杭州的历史文化生动地呈现给观众。主要包括良渚文化、南宋宫廷、历史事件、自然景观。
(三)叙事结构与表现形式
宋城千古情作为杭州宋城景区的核心演艺项目,结构上采用了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演出时分为多个篇章,每个篇章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宋城千古情共五幕,分别
为良渚之光、宋宫宴舞、金戈铁马、西子传说、美丽的西子湖。
三、游客感知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问卷设计主要包含四部分:基本信息、文化认知、体验对比、满意度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回收有效问卷120 份。
(二)数据分析方法
1、描述性分析
在这项研究中,共收集120 份有效问卷。男性占 59.17% ,女性占 40.83% 。受访群体为 18-25 岁左右,占 39.17% ,体现年轻群体接受程度较高。另外,从受访者了解渠道来看,大部分是从朋友的推荐及互联网了解,分别占 56.67% 和 51.67% 。
2、信度分析
对问卷的 2 个变量进行信度分析,各个变量的 Cronbach. ∝ 系数均大于 0.6,说明本研究的量表信度良好,可用于后续的深入研究工作。
(三)游客感知结果分析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来看,游客对杭州宋城千古情的演艺吸引力给予高度评价。游客认为演艺的剧情紧凑、表演精湛等,具有较强的观赏性。有部分游客表示演艺内容过于商业化,缺乏文化深度。对于游客的感知存在明显差异。部分游客认为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增强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一部分游客认为演艺过于注重形式,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最后对于情感体验部分游客表示在观看演艺过程中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文化形象与游客感知差异分析
(一)差异表现
杭州宋城千古情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以其独特的文化形象吸引了大量游客。然而,在实际观赏过程中,游客对文化形象的感知往往存在差异。主要有文化认知、情感体验及互动参与差异。
(二)差异影响

通过本文研究,差异影响主要在对游客体验、演艺品牌形象以及对文化传承与传播等方面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
(一)结论
本研究聚焦沉浸式旅游演艺《宋城千古情》,揭示出旅游演艺在文化传播与游客体验层面存在的复杂关联。
研究发现,《宋城千古情》凭借丰富的舞台表现,融合相关历史文化,构建起独特的文化形象。游客感知却存在差异。文化传播与理解偏差导致信息传递损耗,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解读不同;游客兴趣爱好、旅游动机不同;演艺形式固定、互动性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营销宣传与实际体验的脱节,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差异。
为弥合这一差异,《宋城千古情》需优化文化呈现方式,依据游客特点提供个性化导览服务,帮助游客理解文化内涵;创新表演形式等,通过这些举措,不仅提升游客感知与文化形象的契合度,还能更有效地传播当地文化,推动沉浸式旅游演艺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优化文化形象、提升游客感知、促进文化传播的对策建议
1、加强文化深度挖掘与创新表达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不仅要展现表面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要挖掘背后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创新文化表达形式,结合现代艺术和科技手段,创新文化表达形式。
2、提升演出品质与服务水平
优化舞台设计与表演,提高座位的舒适度和视野的开阔性,确保观众获得良好的观看体验。完善景区服务设施与服务质量,加强景区服务设施建设。
3、精准营销与游客预期管理
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合理管理游客预期,在营销宣传中,要真实、客观地介绍《宋城千古情》的内容和特色,避免过度夸大和虚假宣传。
通过深入分析文化形象与游客感知差异的原因,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优化《宋城千古情》的文化形象,提升游客感知,促进文化传播。未来,沉浸式旅游演艺应不断创新和改进,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推动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何洁,2001 年 1 月,女,汉,安徽铜陵,本科,酒店管理
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课题名称:沉浸式旅游演艺文化形象与游客感知差异研究以《宋城千古情》为例
项目编号:AW2024043
1Howard L. Hughes,“Culture and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further analysis,” Managing Leisure, vol.3(2002).
2Jessica Anderson Turner,Culture Performances at Tourists Sites:Converging Scholarship,tran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2004.
3 赵慧:《旅游演艺游客感知及影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山西大学,2019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