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

作者

佘群斌

金华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总站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1

引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建筑工程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建筑工程项目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对风险的管理与应对,而基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具有技术复杂、周期长、投资大等众多特点,因此难以避免会存在诸多风险。如何精准识别、评估并应对这些风险成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的当务之急。为此在实践中便必须从工程建设实际着手,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系统性的应对举措,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减少工程项目施工中不确定性,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最大化,并为建筑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内涵

所谓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其具体指通过采取科学方式有效识别、评估并应对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不确定性风险,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损失,获得效益最大化的一系列管理活动[1]。通过采取科学的风险管理方式与工具,可有效增强项目施工成功率,保障工程建筑质量与安全,提高工程建设成效。

二、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分析

(一)项目设计与规划存在错误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因设计流程较为复杂及规划跨度较长,错误在前期便会显现,且极易被忽视。一方面,受到工程师与建筑师自身施工经验不完善、技术水平欠佳以及对工程施工项目需求理解存在偏差的影响,建筑工程设计方案无法得以顺利实施,与工程建设实际不符。如设计人员未能充分考虑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气候变化、环境等因素而出现施工风险。另一方面,在项目规划初始阶段,在预算编制、项目时间安排以及资源评估方面存在偏差,因此产生工程成本超支以及进度延误等问题。因项目设计与规划存在错误极易致使后期实际施工与材料采购等众多环节受到影响而引发施工风险,出现返工,工程建设质量不达标以及资金损失等风险。

(二)项目施工合同管理不完善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合同管理不完善的风险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在施工过程中因合同条款不完善导致项目施工各方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理解偏差,引发合同纠纷与施工争议。同时由于在合同中未能结合工程项目变化需求以及实际情况,造成项目在实际施工中无法有效应对众多问题,出现合同风险。其二,在对合同展开管理过程中,因未能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与审核机制,如在合同签订完成后,未对合同展开执行与跟踪,致使合同中相关条款履行不到位,对工程建设质量与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另外因在合同执行过程中施工各方未能建立起沟通交流机制,信息不对称及理解偏差导致执行错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最后,因对合同管理不完善,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如市场变化、法规调整,导致合同中相关条款已不再适用于项目施工,而合同却未能作出有效调整,最终引发风险,出现工程项目成本超支出、施工周期出现延误以及违约赔偿等风险,严重干扰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项目施工材料成本波动风险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因受到木材、钢铁以及水泥等众多材料供需关系、生产成本、运输费用多方面因素影响,致使施工材料成本存在不确定性,极易出现成本超支等问题。其次,在施工中,因未能及时建立起对材料的管理制度,如在施工材料采购过程中未能从正规商家引入材料,致使劣质材料流入施工环节,对工程施工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在施工现场对材料管理不善出现材料丢失、损毁等问题,诱发施工成本出现提升。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应对策略

(一)强化前期设计与规划审核

首先在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前期规划过程中,应保障对施工范围、目标、预算以及施工进度进行明确,对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展开评估与识别,通过精准的施工项目市场调研、环境评估以及施工技术可行性分析,及时识别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源,避免施工流程出现意外情况。其次,强化对施工设计流程的审核,在设计审核过程中需确保设计方案与地区法律法规、安全标准规范要求相吻合,降低设计变更风险。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应强化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之间信息流通,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设计问题,出现施工延误风险。最后对于复杂施工项目需通过邀请第三方展开审查,由多角度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估,最终降低施工设计缺陷,化解施工风险,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

应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可从三方面着手。其一,在工程项目合同签订前,各方需及时展开风险评估与风险识别工作,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各种风险的应对方式,保障合同条款清晰全面。同时应确保在合同中包含工程技术标准、周期安排、变更程序,避免因存在模糊条款而引发施工争议 [2]。其次,建立对合同的监督履行机制,定期对工程施工项目质量、进度展开审核,保障施工合同条款得以被严格履行。对于所存在的合同变更问题则遵照预定程序展开,经反复论证,避免出现工期延误以及成本超支风险。最后,强化合同管理,尤其注重档案管理,指派专项人员保管各项合同文件、工程纪要,为后期施工项目审核以及施工争议的解决提供参考,最终有效化解施工过程中潜在风险问题。

(三)增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为有效化解来自于材料方面的风险,需增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例如:一方面,在施工前期施工材料采购过程中,建立起采购方针,即从拥有资质的正规商家购入钢筋、水泥等材料。在材料运输过程中应用专项车辆运输材料,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时对材料进行检验,以确保材料质量安全。另一方面,在施工现场建立起施工材料管理制度,即指派专业人员定期对施工材料展开检查,核验其质量问题,避免出现材料损毁、丢失等风险。最后,在项目施工材料应用过程中,需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政策变化,结合实际做出应对举措,避免施工成本超支风险。

(四)应用先进技术与设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先进设备与技术被应用于建筑领域,为提升对施工风险的管理效率,可应用先进技术与设备。首先,可借助于建筑信息模型 BIM 技术在施工项目建设初始时期展开仿真与建模,有效评估并发现在工程施工设计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化解返工、设计变更风险 [3]。其次,运用无人机技术对施工现场展开全面探测与监控,有效发现施工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工程施工进度。同时,还可应用物联网与智能传感器相关设备,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与各项施工设备实时运行状态展开监控,通过数据分析以及及时预警避免设备隐患,降低安全风险发生。最后,可应用 AR 技术与 VR技术为工程人员提供模拟环境,助推施工人员提前明晰施工流程,增强施工技能水平,降低因人为操作不当而引发施工风险,保障施工安全并有效提升工程施工质量。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进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在施工中常存在项目设计与规划错误、项目施工合同管理不完善、项目施工材料成本波动众多风险。为此可通过采取强化前期设计与规划审核、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增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应用先进技术与设备一系列举措有效应对工程施工风险,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风险而产生的损失,保障施工安全,促进建筑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雨 . 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研究 [J]. 工程管理 ,2024,5(9):105-107.

[2] 刘永平 . 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J]. 时代商家 ,2024(16):30-32.

[3] 陈俊宇 . 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管理与应对策略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24,12(29):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