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 ESG 推动新疆能源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困境与发展对策
王丽艳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12
1.问题的提出
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量争取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ESG 理念高度契合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ESG 理念与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能源企业绿色化转型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ESG 理念贯彻下,国内能源企业正经历“脱碳”大考。2017 年新疆获批国家级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能源产业具有绿色发展的政策要求;且新疆作为中国西北边疆的重要能源战略区域,其得天独厚的可再生能源禀赋为清洁能源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自然基础。在此背景下,区域能源转型的核心命题聚焦于如何将资源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同时把握循环经济范式转型的战略契机。当前亟需建立产业绿色发展框架,实现清洁能源产业链从低端要素驱动向高端技术驱动的结构性跃迁。这一转型路径不仅关乎区域能源结构的优化,更是突破传统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重构边疆经济可持续发展动能的必然选择。
2.ESG 理念助推新疆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现状——以新疆独山子石化企业为例
新疆独山子石化公司(简称"独石化")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旗下的重要分支机构,坐落在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不仅是西北地区举足轻重的能源化工重镇,更是全球屈指可数的炼化一体化标杆企业。这家企业凭借国内首屈一指的乙烯生产规模,每年为新疆输送近 35% 的高品质成品油,同时供应全疆逾九成的橡塑原材料,以年均超百亿元的纳税规模撬动区域千亿级产业链发展,是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在创造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该企业的生态外部性同样引人关注。鉴于石化产业对国家战略物资供给的不可替代性,以及其在区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通过产业退出实现环境治理显然不具可行性。为此,在环保法规日趋严格、社会责任要求持续升级的背景下,企业正通过污染物减排、水资源梯级利用、能耗指标优化及产品附加值提升等多维路径,全面推进绿色转型升级。
3.ESG 助推新疆能源企业绿色转型的困境
第一,新疆煤炭产业正面临供给过剩压力。自 2012 年起,区域煤炭需求量显著萎缩。2012 至 2015 年间,中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GDP 增幅创下 1999 年后的新低。在此背景下,2015 年新疆煤炭消费增速急剧收窄,导致行业出现严重的结构性库存积压。
第二,煤炭外输通道遭遇瓶颈制约。尽管"西煤东运"战略持续推进,但新疆煤炭外输仍面临多重制约,核心症结在于物流通道承载力不足。受地理位置偏远影响,新疆煤炭主产区普遍存在运距长、运输条件差等短板。加之中东部地区自身煤炭产能过剩及发电设施冗余,进一步削弱了新疆煤炭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传统能源转型面临系统性挑战。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新疆传统能源资产面临价值缩水风险,大批石化设备被迫闲置,相关产业人员面临转岗安置难题。煤电行业尤甚,在能源清洁化浪潮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由于缺乏系统性的化石能源退出机制,多个依赖煤炭资源的城市正经历"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的恶性循环。
第四,能源项目效益滞后加剧市场失衡。我国煤炭供需格局自 2009 年便呈现供过于求态势,当前产能过剩的深层原因在于经济刺激引发的需求剧烈波动。具体而言,需求端的断崖式下滑与产能释放的滞后效应形成叠加冲击。新疆煤电及煤化工项目多数尚处建设阶段,已投产项目也多处于试运行状态,对煤炭消费的带动效应尚未充分显现。
4.新疆能源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对策建议
4.1 政府层面
(1)强化监管与政策引导,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新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长期以来的主要选择为依托地区资源优势发展经济。在推动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地方政府既要给予适度的激励,也要惩罚违背环保要求的企业;同时,政府应认识到自身在促进能源企业通过合作技术创新实现绿色转型方面所具有的影响力,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关注合作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以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
(2)实现资源开发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均衡发展
新疆当前的资源利用格局仍高度集中于化石能源领域,以煤炭、石油及天然气为核心的开发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维度审视,这种过度依赖初级资源开采的发展模式,不仅制约着能源体系自身的迭代升级,更会引发关联产业群的结构性失衡风险。在推进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需突破传统"挖煤采油"的路径依赖,着力构建多维度资源价值转化体系:1.能源资源精深化开发;2.农产品全产业链构建;3.循环经济系统整合。这种"资源增值-产业升级-生态优化"的三维转型路径,本质上是通过技术创新重构要素配置效率,最终实现自然资源禀赋向区域竞争优势的系统性跃迁。
4.2 传统能源企业层面
(1)强化研发经费投入,以技术革新驱动企业低碳化升级
随着生态治理被纳入国家战略优先事项,环保法规持续收紧、监管体系日趋完善,新疆传统能源企业正承受着迫切的低碳转型压力。绿色转型需同步实现污染减排增效、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价值提升三大目标,其核心在于突破制约绿色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技术研发,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能够有效破解传统能源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技术储备薄弱的困境。新疆能源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关键支撑,在转型过程中可综合运用多维政策工具包:除常规的技术创新专项奖励外,还可申请碳减排绩效挂钩的金融信贷产品、参与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的“以奖代补”机制。
(2)依托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深化能源领域跨国协同发展
作为国家战略储备的核心资源,化石能源在国民经济运行与国防安全体系中长期承担着基础性能源供给功能。尽管可再生能源替代进程加速,常规能源在未来数十年内仍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保持不可替代地位。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沿线国家间经贸与技术联通的战略支点,其能源产业战略价值已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新疆能源企业可通过构建跨国技术协同创新机制,例如联合建立跨境能源技术研发中心、推动清洁能源装备标准互认等路径深化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胡海晨.新疆油气资源依赖型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8.
[2]丁忠毅,江蓉.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西部边疆地区的空间优势与战略匹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4(03):34-45.
[3]曹勤.钙钛矿相关和石榴石结构的离子导体的电性能及机理研究[D].桂林理工大学,2023.
[4]陈清泉.氢能和“四网四流”融合推进“双碳”目标[J].科学新闻,2022, 24(02):14-16.
基金资助:学生科研课题的资助(项目名称:“双碳”目标下 ESG 推动新疆能源企业绿色化转型的困境与发展对策;项目编号:20231076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