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培养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引导力的策略研究
刘梦贤
烟台科技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5600
0.引言
在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体变得越来越多元化,传播渠道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传播速度也表现出了即时性的特点。大学生群体不仅思想活跃,而且可以很快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因此很容易受到自媒体的影响。大学生在自媒体环境中自由自在的获取信息,还可以和其他人交流思想、表达观点。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高校辅导员必须要积极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地提升网络思政引导力,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1.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工作面临的困境
1.1 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复杂
自媒体的门槛普遍较低,任何人都有可能发布网络信息,这使得网络上的信息非常复杂,而且质量参差不齐。因此在网络中充斥着一些虚假新闻、低俗文化、西方有害思想等不良信息,这些负面信息会通过网络渠道在大学生群体中渗透,增加了辅导员筛选和鉴别信息的难度[1]。
1.2 网络舆论引导的难度更大
网络舆论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形成、传播和爆发具有十分明显的突发性和不可控性。由于自媒体的传播速度,一个小的事件就有可能迅速发酵,最终变成众人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在网络舆论中往往会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不过由于其缺乏正确的信息鉴别能力,容易受到一些片面观点和情绪化言论的影响。辅导员要在这种复杂多变的网络舆论环境中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面临诸多挑战。
1.3 学生信息获取方式碎片化
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主要依赖于短视频、微资讯等,其导致大学生获取信息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很多大学生都喜欢对简短的信息片段进行快速浏览,难以深入、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这就导致学生很难接受深入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因此也极大地增加了辅导员开展深度思政教育的难度。
2.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引导力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辅导员自身网络素养
高校辅导员要对网络技术知识进行积极学习,可以学习和掌握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账号的运营方法和信息传播特点。辅导员可以深入学习和了解不同平台的算法推荐的方法、用户群体特征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例如,在使用抖音平台的时候,辅导员要了解抖音短视频的推荐算法对视频的标题、内容、时长等各种因素的偏好,在此基础上制作与思政教育相关的短视频,从而使其满足抖音平台的传播需求,加快思政短视频在学生中间的传播,提高其接受度。辅导员还要认真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知识,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出现网络诈骗、信息泄露等问题,同时还能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应对网络风险[2]。
除此之外,辅导员要学会正确地应用舆情监测工具,增强自身的网络舆情分析能力,这样就能更好地对网络舆情展开实时监测。例如,辅导员可以利用新浪舆情通等舆情监测和分析工具,及时了解各种舆情动态,重点把握涉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管理、社会热点等信息,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
2.2 创新学生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
首先,要融合时代元素拓展思政教育内容。辅导员可以让时代热点有机地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接受度。例如,辅导员可以脱贫攻坚中的优秀事迹作为案例,向学生介绍敬业、奉献等价值观;还可以搜集和整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白衣天使的事迹,在思政教育中结合这些事迹来介绍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要关注大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思政教育内容中合理地融入网络文化、流行文化中包含的积极元素。如,辅导员可以充分挖掘动漫、网络游戏等大学生喜爱的文化形式,从中挖掘其中的正能量内容,从而制作出相应的衍生作品,激发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结合新媒体丰富思政教育的形式。辅导员可以通过腾讯会议、抖音、虎牙等直播平台,组织学生展开线上思政讲座、主题班会等活动。在进行直播过程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与学生实时互动,了解并认真解答学生的疑问,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此外,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等数字技术来打造思政教育情境,让学生体验情境式思政教育[3]。比如,辅导员可以创建虚拟的红色革命纪念馆,让学生通过虚拟的情境真实地体验感受革命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3 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
2.3.1 构建线上沟通机制
辅导员要建立线上沟通机制,如开通专门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或者建立班级思政教育交流群等。辅导员鼓励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发表自己思想动态、对时事热点问题的看法和观点,辅导员则要及时回复,同时可以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育人氛围。辅导员还可以利用线上平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如主题征文比赛、线上演讲等,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还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3.2 与思政教师和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形成合力
首先,辅导员还要与思政课教师之间形成合力。思政课教师的优势在于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辅导员的优势在于更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若是辅导员和思政教师可以合作开展教学和思政教育工作,如思政课教师提供理论资源,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和活动组织,则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次,与专业课程任课教师协同。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辅导员则可以将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的思政表现反馈给专业课教师,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科学精神等思政素养。
3.构建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
首先,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辅导员在参观过程中针对学生进行现场思政教育引导。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包括红色故事、英雄事迹等,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政引导[4]。
其次,辅导员还可以社会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思政教育,比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3.结论
面对自媒体时代引起的各种变革,高校辅导员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自身网络思政引导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辅导员要重视自身网络素养,创新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并且构建多元协同育人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自媒体时代的要求,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让大学生积极地参与思政教育,强化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肖依.精彩阅读幸福人生——运用阅读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的实践研究[J].语文课内外,2018(17):20.
[2]张琳琳.基于趣味性体育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心理健康的建立及培养[J].读与写,2019,16(24):245.
[3]冯晓杭,祝迎春,迪拉热·依斯买提.幼儿自我意识情绪发展对其积极心理品质的促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2,38(3):68-71.
[4]张亚玲.我能 我行 我成功-在民间体育游戏中培养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几点体会[J].好家长,2017(19):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