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陈丛
中共宿迁市宿城区委党校 223800
内容提要:宿迁是一个拥有丰富农业资源的地区,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宿迁作为农业大市,其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宿迁市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然而,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经营主体不强、产品档次不高、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等。因此,对宿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发展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宿迁农业产业化的现状,探讨其发展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宿迁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夯实宿迁高质量发展的“家底”。同时,也为其他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江苏身为农业大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加快建设彰显江苏特色的农业强省、落实“四个走在前”、展现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担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当下强调的“农业产业化”,本质上是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促使农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增长,更是挖掘农业新增长点的关键路径。故而,在当前阶段,调整和规划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全力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已然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宿迁作为农业大市,坚定秉持“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的理念,始终将产业建设视为做好“三农”工作的首要着力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三群四链”,为打造农业强市夯实更为稳固的产业根基。
一、研究背景
我国地域广袤,长久以来便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格局里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些年来,伴随经济社会持续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升,农业发展获得了强大的助推力,农业产业化顺势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与时代潮流。农业产业化堪称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载体与有效途径,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切实落实到位,是发展现代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必然抉择,更是全方位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与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保障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前行的重要举措。
从农产品质量与竞争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通过引入现代先进科技与科学管理理念,能够达成标准化生产、精细化管控以及品牌化营销,进而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其附加值。这不但能够契合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能增强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方面,农业产业化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农产品的需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农业产业化可依据市场需求的转变,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发展具备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与新兴产业,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升级与转型。这不仅能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与竞争力,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二、研究现状
农业产业化从本质而言,属于一种全新的经营体制。相较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及经营模式,它具备以下几个显著的基本特征:其一,产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创新了经营方式,将农业生产的产前筹备、产中作业以及产后处理等各个环节,有机地整合为一体,开展商品贸易、农产品加工以及农业生产的一体化运作。这种模式一方面能够把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小农户”“小生产”,与错综复杂、需求多样的“大市场”“大需求”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城市与乡村、现代化工业与相对落后的农业衔接起来。如此一来,使得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彼此配合、相互促进,实现协调发展。其二,生产专业化。推行农业产业化,需要从宽泛的大农业范畴逐步细化至具体的小农业领域,实现专业化聚焦,直至专注于某一种产品或生产要素。唯有做到专业化,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特定商品的生产中,进而构建起涵盖种植养殖、产品加工、销售流通以及配套服务网络的专业化生产体系,以此提升整个产业链的运作效率与经济效益。其三,产品商品化。生产活动的目的在于实现交换,产品只有进入市场,才能体现其自身价值。农业产业化对商品生产率有着较高要求,通常需达到 90% 以上,这也成为产业一体化经营区别于非产业化自给性、半自给性生产的关键所在。政府针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是驱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学术研究密切关注政府在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以及这些政策对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影响。同时,研究人员还提出了完善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实效的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有益参考。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动力。学术研究不仅关注农业科技创新在品种优化、生产技术革新、农业装备升级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还深入探究这些创新成果如何赋能农业产业化发展。此外,研究过程中还提出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旨在为农业产业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三、宿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发展特色产业
推动农业产业化,产业是基本。宿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实现宿迁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现阶段,宿迁已初步构建“农田标准化、装备机械化、育种科技化”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构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为方向,全力推动河蟹、花木、工厂化食用菌三大产业集群和稻米、果蔬、肉禽、生猪 4 条重点产业链建链补链强链,加快农业上规模、提能级、增效益。宿城区不断放大“耿车多肉”“洋北西瓜”“罗圩香茄”等农产品品牌优势,推动标准化果蔬拓链延链,形成以种源农业为基础、绿色果蔬为特色的产业结构,成为长三角优质“菜篮子”“果盘子”保供基地;王官集镇唐圩社区以“三产融合”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链价值向中高端跃升;宿城区强化平台建设、引导主体聚集,以计划总投资 50 亿元的区食品产业园为载体,秉承入园抱团发展思路,全力开展“以园招商”,为绿色食品加工类企业提供载体,打造宿迁农特优品直销中心。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全业态配套,蔡集镇牛角村欢乐田园度假区打造以高端度假为主、游乐观光并重的一站式复合型农文旅景区,是特色农业产业的代表。
2、依托科技赋能
农业产业化重点在农业科技现代化,科技为农业高质高效注入源动力。通过“数商”兴农,即以信息化赋能提升农业现代化,宿迁深入实施“数字农业”“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构建以知识更新、技术创新、数据驱动为引领的乡村经济发展体系和灵敏高效便捷的乡村管理服务体系,目前已累计建成数字农业农村基地 209 个,下辖三县均为国家“电商县”,两区均为省级“电商县”。除此之外,宿城区建设高标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引进高标准农业重大项目,推广高标准农业生产模式,现有高效农业25.6 万亩、高标准农田 31.2 万亩,2000 亩成方连片镇级生态农业产业园实现全覆盖。江苏绿港现代农业研究院开放种子“育繁推”一体化研发体系,为区内 3 家种业企业提供科技育种服务。宿迁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等 10 多家科研院校创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与省农学会、省科协合作组建战略合作平台,构建产学研融合发展“产业生态圈”,有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