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导演在 AIGC 驱动下制作流程的革新
李岩
北京广播电视台
引言
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各种类型的内容,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AIGC 是继专家生产内容(PGC)和用户生产内容(UGC)之后的新型内容创作方式,能够有效解决传统内容创作中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尤其适用于需要快速生产大量重复性内容的领域。
纪录片作为一种以真实为核心的艺术形式,其创作一直强调“真实捕捉”和“人文关怀”。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引入正在打破传统创作的局限,推动纪录片创作向着“智能共创”转型。这一转变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的应用上,更在于导演的创意策划和执行过程中的全方位智能辅助。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参与纪录片创作的全流程,分析其对传统创作模式的挑战与变革,并结合卫视频道中心聚焦首都人才的纪录片《为你喝彩》实际经验,展示 AIGC技术在现代纪录片创作中的应用与效果。
一、传统纪录片创作模式与 AIGC 驱动下的创作模式对比
(一)传统纪录片创作模式的核心特征
传统纪录片创作模式的核心特征主要体现在导演的个性化视角与独特的叙事风格上。在这种模式下,导演通过深入的观察和解读,将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呈现给观众。例如,《为你喝彩:李桓英》(2019),导演通过独特的视角,长时间跟踪拍摄世界麻风病专家年近百岁老人李桓英平日工作和生活内容,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倾向,传递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导演通过自身的视角和对现实的忠实再现,向观众呈现了百岁老人不为人知的一面,展现了纪录片作为艺术形式的人文关怀。
然而,传统创作模式也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首先,传统纪录片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拍摄周期,造成了制作成本的增加,同时影响导演的创作效率。例如,纪录片《苦难辉煌》(2017)耗费了大量时间进行现场拍摄,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曲折过程,这一过程需要导演不断整理与挑选素材,产生了极大的制作压力。其次,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导演的创作空间受到较大限制。以《人类星球》(2011)为例,这部纪录片虽然通过高质量的拍摄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但拍摄周期和预算限制让创作团队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进行大量取舍,未必能完全呈现导演的艺术构思。
(二)AIGC 驱动下创作模式的优势
与传统创作模式相比,AIGC 在创意策划阶段的作用也日益显著。例如,《为你喝彩:江涛》(2024)在创意策划过程中,利用大数据分析帮助导演识别了这位天坛医院院士工作中潜在的情节和风格,从而获得了更多创作灵感。此外,AIGC 技术根据历史数据和观众反馈的分析,为导演提供了创新性建议,帮助团队打破传统创作局限,探索新的叙事方式。AIGC 还能够在创作的各个环节提供实时反馈。例如,在《为你喝彩:马拉霍夫》(2025)纪录片的拍摄过程中,通过智能化的图像识别技术,AIGC 实时优化了拍摄场景,包括光线、构图和背景的调整,确保了拍摄效果达到了预期,减少了后期修改的工作量。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创作团队能够更高效地完成制作,并提升了作品的质量。
二、AIGC 技术在纪录片创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前期策划:AIGC 辅助的选题挖掘与脚本生成
在纪录片创作的前期策划阶段,AIGC 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内容推荐算法为导演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分析社交媒体、新闻报道以及观众反馈,AIGC 可以帮助导演发现当前社会热点或潜在的创作主题。例如,在纪录片《十三邀》制作过程中,AIGC 技术帮助团队从观众的互动数据中挖掘出受众关注的社会问题,从而为选题提供了新的方向。此外,AIGC 还可以在文脚本生成阶段提供辅助,结合社交媒体的流行趋势、历史数据以及观众的兴趣点,生成创意文案或脚本提纲。通过这样的辅助,导演不仅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还能提升创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确保作品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和共鸣。
在这一阶段,AIGC 技术的介入,使得选题的挖掘过程更为精准和高效。它不仅能够识别和分析大量数据,还能预测未来趋势,为创作团队提供前瞻性的建议。AIGC 的算法能够识别出哪些话题正在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哪些故事具有潜在的吸引力,从而帮助导演做出更有根据的决策。在文脚本的生成上,AIGC 技术能够根据以往的成功案例和流行文化元素,提出创新的叙事结构和角色设定,使得最终的脚本不仅具有深度,同时也具备广泛的受众基础。
(二)拍摄阶段:AIGC 的素材整理与智能辅助
在拍摄阶段,AIGC 技术能够帮助导演高效整理素材并提供实时反馈。传统上,导演需要亲自筛选大量拍摄素材,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 AIGC 技术则能够通过面部识别、情感分析等功能,自动化整理素材。例如,在纪录片《蓝色星球 II》拍摄过程中,AIGC 技术帮助团队对海量的自然素材进行快速分析,自动筛选出符合创作需求的镜头和场景。通过自动化的筛选,导演可以更加专注于创作而不必浪费时间在繁琐的素材整理上。同时,AIGC 还可以实时提供拍摄辅助,如智能调节摄像设备的光圈、焦距、白平衡等参数,确保拍摄效果最佳。在《地球脉动 II》的拍摄过程中,AIGC 系统通过环境分析,实时调整了光线设置,并对镜头进行优化,从而提升了拍摄质量。
随着 AIGC 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在拍摄阶段的应用变得更加多样化和智能化。除了素材的自动整理和拍摄参数的智能调节,AIGC 还能够根据导演的风格和影片的调性,提供场景布局和灯光设置的建议。在《蓝色星球 II》的拍摄中,AIGC 甚至能够根据自然环境的变化,预测最佳的拍摄时机和角度,从而捕捉到最震撼人心的画面。此外,AIGC 还能够分析演员的表演,给出调整建议,确保演员的表演与导演的创作意图保持一致,从而提高整体的表演质量。
(三)后期剪辑:AIGC 的智能化编辑与内容优化
后期剪辑是纪录片制作中的关键环节,AIGC 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剪辑效率并提升了艺术效果。在传统的剪辑过程中,剪辑师需要反复调整素材,筛选重要镜头并优化节奏。而 AIGC 技术通过自动化剪辑,能够根据情节发展、人物情感变化以及画面的情绪基调,快速完成初步剪辑。例如,纪录片《永恒的火焰》在后期制作中使用了 AIGC 剪辑工具,快速筛选出具有强烈情感表达的场景,并自动调整镜头切换和节奏,减少了人工编辑的工作量。此外,AIGC 还能够在音效和配乐的选择上提供智能化建议。通过对场景的情感分析,AIGC 能够根据画面的基调和情感变化,为每个场景匹配合适的音效或背景音乐,提升观众的情感体验。在《我们的星球》后期制作中,AIGC 技术分析了影片各个场景的情感波动,自动为紧张场面选择了符合情感氛围的音效,从而增强了影片的代入感。
在后期剪辑中,AIGC 技术的智能化编辑功能不仅限于基本的剪辑任务,它还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内容分析和优化。AIGC 系统能够识别出影片中的关键情感节点,自动调整剪辑节奏,以增强故事的连贯性和吸引力。在《永恒的火焰》的剪辑过程中,AIGC 技术甚至能够识别出哪些场景需要额外的视觉效果来强化情感表达,并自动推荐相应的视觉效果。此外,AIGC 还能够分析观众的观看习惯,为剪辑师提供关于剪辑风格和节奏的建议,以确保最终的影片能够满足目标观众的喜好。
参考文献:
[1]王海科.AIGC 驱动下的版权保护与伦理传播[J].中国传媒科技,2024(6):49-54.
[2]罗相如.AIGC 驱动的非虚构新闻写作革新[J].传媒论坛,2024,7(20): 13-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