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智慧:从饮食到穴位

作者

郑平凡

内江市东兴区中医医院 四川内江市 641100

糖尿病,在中医学中被称为“消渴症”,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古代医籍。中医认为,消渴症的发生多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等因素相关,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病位涉及肺、胃、肾三脏。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的变化,其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较大影响。中医养生注重整体调节,强调“治未病”,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和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将从饮食、穴位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智慧。

1. 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节是导致消渴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养生至关重要,需遵循“谨和五味”“食有节制”“辨证施食”等原则。

1.1 主食选择

1.1.1 适宜的主食

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和胃、补益虚损的功效。小米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有抗血糖作用,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作为主食食用。可将小米煮粥或与大米混合煮饭。燕麦:味甘,性平,有健脾养心、敛汗的作用。由于其所含的 beta- 葡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食品。建议选择纯燕麦片,避免添加糖和其他添加剂的速食燕麦片,可煮燕麦粥或加入米饭中同煮。苦荞:味甘,性凉,具有健脾消积、下气宽肠的功效。荞麦含有丰富的芦丁,能保护血管,降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可将荞麦磨成粉制作面条、馒头等。

1.1.2 需谨慎食用的主食

糯米:味甘,性温,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高,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精制米面:如白米饭、白面包等,在进行了精细化的处理之后,其膳食纤维的含量大大降低,并且其升糖指数较高,所以在糖尿病病人的饮食中要注意节制,可以和其他的粗粮一起吃。

1.2 蔬菜选择

1.2.1 适宜的蔬菜

苦瓜:苦味、寒性,能清热消暑,明目解毒。苦瓜中含有苦瓜皂苷,有类似胰岛素的作用,能降低血糖,适合糖尿病患者经常食用。可凉拌、清炒或煲汤。洋葱:味辛、甘、性温,主要作用是开胃理气,解毒杀虫。洋葱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可凉拌、炒食或作为调味料使用。冬瓜:味甘淡,性凉,能起到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的作用。冬瓜含热量低,水分含量高,且富含膳食纤维,能减少人体对糖分的吸收,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可煮汤、清炒或做馅。

1.2.2 需适量食用的蔬菜

土豆、红薯、山药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淀粉,而且升糖指标比较高,糖尿病患者在食用时应减少主食的摄入量,以控制总热量。南瓜:虽然有说法认为南瓜能降血糖,但实际上南瓜的升糖指数并不低,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不能将其当作降血糖的药物。

1.3 水果选择

1.3.1 适宜的水果

苹果:味甘、酸,性平,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的功效。由于其所含的果胶具有抑制血糖上升的作用,是一种适宜于糖尿病人的食物。梨:味甘、微酸,性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功效。由于梨子含有丰富的水分,糖分含量很少,适合糖尿病患者在口渴时食用,但也需控制食用量。柚子:味甘、酸,性寒,具有理气化痰、润肺清肠的功效。柚子含有胰岛素样成分,能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

1.3.2 需避免食用的水果

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荔枝、龙眼、芒果、葡萄等,容易引起血糖迅速上升,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吃。

1.4 饮品选择

1.4.1 适宜的饮品

绿茶:味甘、苦,性凉,具有清热解暑、提神清心、消食化痰的功效。绿茶中含有茶多酚,能抑制血糖升高,适合糖尿病患者饮用,但应避免空腹饮用浓茶。菊花茶:味甘苦、性寒,功效主要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饮品。苦瓜茶:将苦瓜切片晒干后泡茶饮用,具有清热降糖的功效,适合糖尿病患者长期饮用。

1.4.2 需避免的饮品

含糖饮料:如可乐、雪碧、果汁等,含有大量糖分的饮料,容易引起血糖的飙升,所以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酒精:酒精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导致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不饮酒。

2. 穴位养生

糖尿病的发生与肺、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按摩相应的穴位,可以调节这些脏腑的功能,恢复体内阴阳平衡,达到滋阴润燥、清热降糖的目的。同时,穴位按摩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有助于控制血糖。

2.1 常用穴位及按摩方法

2.1.1 足三里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揉足三里穴,每次按揉 3-5 分钟,每天 2-3 次。按揉时力度要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足三里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能健脾和胃、益气养血、扶正祛邪。按摩足三里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2.1.2 三阴交

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胫骨内侧缘后际。一天 2-3 次,可以用手指在三阴交穴位上按摩 3-5 分钟。三阴交是肝、脾、肾三条经络的交会穴,具有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安神助眠的功效。按摩三阴交可以调节肝、脾、肾的功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阴虚燥热症状,降低血糖。

2.1.3 涌泉穴

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用拇指指腹搓擦涌泉穴,每次搓擦 100-200 次,每天 2-3 次,以足底发热为宜。按摩涌泉穴可以滋补肾阴,改善肾脏功能,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多尿、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1.4 太溪穴

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指腹按揉太溪穴,每次按揉3-5 分钟,每天 2-3 次。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具有滋阴益肾、壮阳强腰的功效。如果是糖尿病人出现肾虚的情况,可以通过按摩太溪穴来进行调理,起到补肾滋阴的效果。

2.1.5 胰俞穴

位于背部,第8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每日2-3 次,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胰俞穴,每次按揉 3-5 分钟,每天 2-3 次。按摩胰俞可调节胰腺功能,清热降血糖,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穴位。按摩胰俞穴可以改善胰腺的分泌功能,有助于控制血糖。

2.1.6 肺俞穴

位于背部,第3 胸椎棘突下,旁开1.5 寸。用食指、中指指腹按揉肺俞穴,每次按揉3-5分钟,每天 2-3 次。肺俞穴是肺的背俞穴,具有疏风解表、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功效。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肺热症状,如口渴多饮,按摩肺俞穴可以清泻肺热,缓解口渴症状。

2.1.7 胃俞穴

位于背部,第 12 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每日 2-3 次,可以用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胃俞穴位 3-5 分钟。胃俞穴是胃的背俞穴,具有和胃健脾、消食化积的功效。按摩胃俞穴可以改善胃的消化功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多食易饥症状。

小结

总而言之,糖尿病的中医养生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全面的调理。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养生方案,并长期坚持,以达到控制血糖、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