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体育运动类学校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周治国
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 045000
作者简介:周治国 ,汉 ,山西朔州 ,1979.10, 本科 ,讲师 ,阳泉市体育运动学校, 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
体育运动类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热情、活泼、好动、但是缺乏稳定性,并且为了体育运动的专业训练,他们的基础较差,因此文化课的教学始终是体育运动类学校的饿一个难点,如何使体育运动类的文化课更加有效的进行,使课堂更加适合体育运动学生的特点,一直是体育运动学校的每一个教师努力和探索的一个目标。作为一名体育运动学校的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我总结了两个方法、两个原则。
首先第一个方法是直观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道具的演示和组织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它的特点是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真实性。一方面迎合了体育运动学生的活泼、好动的性格,从而使他们愿意去接受一些知识。直观教学法主要是在涉及到教学中用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内容运用的。在教学中增加实验课及课堂演示的比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多媒体、挂图和标本等等。
提问法是第二个方法,是课堂教学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但提问的简单化和庸俗文化又是教师容易走进的一个误区,以至于会造成一些不良的课堂气氛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出现“应声如雷”、“举手如林”的一种虚假的活跃,另外,由于课堂管理不足而造成可点的后面也是课堂提问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比如有的学生,问题还没有提到,手就举到那里了,或虽举手,但起来却回答不上问题;还有的学生在老师刚一提问的时候就抢着回答,但要求举手回答时,又无人应答,这些情况都会使教师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就拿解剖教学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注意到章节知识与学生自身联系的紧密程度,把一节课的内容分为几个问题,更切合学生的实际,使他们主动问,主动答,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还要尽可能使 教学内容容量少,学生容易发现,容易理解,但又不至于是唾手可得,这样既能避免课堂内容枯燥无味,又能调动学生们的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总人们常常会提到要遵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于解剖学来说,他涉及到人体对自身的认识,因此更需要啊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理论与人们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具体来说,首先可以在教学前,先让学生认识到解剖学知识的实际意义,从而增加其学习兴趣,其次,因为学生对于解剖学知识都或多或少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在课堂中讲到和自身实际联系紧密的地方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摸一摸,互相看一看增加其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的掌握奠定基础。最重要的也是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也不能牵强附会,而且要举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外广泛的收集资料,了解有关解剖学的各方面新信息能使所举的事例更具有典型性的说服力。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以尊重每个学生的特定学习水平以及兴趣等为前提的。由于没有学生的心理素质,环境和教育都有所不动,造成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此用固定尺度衡量所有学生是教育中的大忌。因材施教应该是每个教育者都应遵循的原则。体育运动类学校的学生个性开放,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因此,因材施教的合理有效的运用显得尤为突出。教师应细致的了解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每个 学生所在队及他们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辅导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给予的温暖和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更好的投入训练提供了更大的动力和轻松愉快的心情。
“训练为主,教学为辅”被人们一直认为是体育运动学校办学的特征,但我们不应该忽视社会的发展对个人文化素质要求的普遍提高,也不能忽视教学和训练之间的紧密联系及教学对训练的影响和作用。每个体育运动类学校的教师都应在改善教学,提高效果的探索中作出自己的努力。为能更好的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运动员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