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教学活动生活化与游戏化探索

作者

苏芳

屏南县甘棠中心小学

引言

《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文称《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活动,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建设时,需要充分运用生活与游戏资源,确保能够为幼儿打造开放的学习成长空间,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获取各类成长经验,以此有效促进幼儿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回归生活本质,明确游戏目标

《指南》中提出了语言、社会、艺术、健康、科学等五大领域培养目标,旨在立足生活本质强化幼儿各项行为能力,引导其更好地融入的集体环境当中。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从自然生活、社会生活角度入手,培养幼儿的基本能力与学习方式。并以此为基础设置清晰的游戏目标,确保能够引导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的方式,来充分吸收知识与生活经验。进而保证游戏活动设计的合理性,同时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1]。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绘本资源,为幼儿设计包含多样生活训练在内的游戏活动项目,以此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如在绘本《蚂蚁搬西瓜》当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还原“小蚂蚁搬西瓜”的真实场景,并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设计以下游戏活动目标:

1.通过语言交流的方式,与同伴共同商议解决“搬西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2.认识绳子、铲子、推车、筐等劳动工具,学会使用工具来解决困难。

3.在游戏中体会“人多力量大”的深层内涵,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二、借助生活资源,搭建游戏环境

幼儿的学习方式以直接感知为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主动为幼儿创建符合其当前认知水平的学习场景,并引导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与外部环境、事物以及群体展开交互。从而促使幼儿通过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对各类事物信息的理解程度,并有效改善幼儿园教学生态。为此在生活化与游戏化视域下,教师可以积极引入幼儿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各类材料或道具,以此来打造丰富的游戏活动场所,助力幼儿学习水平的有效提升[2]。

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区域游戏设计的方式,为幼儿搭建生活坊、生活操作区、烘焙室、生活休闲区、沙水区、科发室、种植区、多功能室等丰富的游戏环境。期间可以根据各类活动区域特点,来配置相应的设备、教具及自然材料,从而有效加强幼儿的活动体验。如在种植区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合作准备土壤、种子、水壶、记事本等工具材料,共同参与游戏场景搭建活动,并在后续活动中开展种植体验、植物观察、果实采集等各类游戏化任务。使幼儿能够充分吸收各类成长经验,并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所在。

三、结合生活经验,丰富游戏方式

新时期背景下,学前教育工作中强调突出幼儿的主体位置,借助多样化的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认知水平,进而促进自身综合能力全面提升。为此在生活化与游戏化视角下,教师不仅要为幼儿搭建具有生活气息的游戏场景,更要主动关联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其通过交流、观察、合作、交往等多样化活动方式,与同伴展开游戏互动。进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进行思考,促使幼儿有效获取各类生活经验。

例如,在幼儿园户外“亲自然游戏”项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走进校园绿地、树林当中,随后要求幼儿通过“看一看”“找一找”“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等多样方式,去感知植物的数量、形状、颜色、质地等现实属性。在此基础上为幼儿打造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如“拔老梗”“花篮编制”“稻草人”“竹蜻蜓”等等,引导幼儿结合自身观察到的事物表征特性,来自主展开创造体验活动。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基础,同时也使其掌握了独立探索生活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幼儿游戏质量,并实现了教学发展目标。

四、运用生活空间,延展游戏时效

生活化与游戏化的本质,在于强调“教育回归生活,将游戏还给孩子”。教师不仅要对幼儿园教学活动进行全面整改,更要主动联系家长与社会教育力量,为幼儿创造更为开阔的游戏活动空间。以确保能够为幼儿打造完整的成长环境,并吸引家校社多方力量以正确方式进入到儿童发展当中[3]。

例如,教师可以借助家庭生活场景,为幼儿打造“亲子互动”游戏,如与父母一同探索社区地形,绘制“奇妙探险地图”;开展“职业扮演游戏”,了解父母的工作内容并进行角色互动等等。从而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渐了解更多生活事物,并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进一步与社区基层单位、企业等机构进行合作,开辟校外“农耕研学基地”“山水乐园”“革命文化体验馆”等等,使幼儿通过游戏探索多元化的文化情感,并不断充实对周围生活世界的认识和经验。如此才能够进一步体现生活化与游戏化教学的实际价值,并奠定幼儿良好的发展基础,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幼儿园生活化与游戏化教学的实践途径展开了深入研究。强调教师需要正确认识二者的育人内涵,并通过目标设定、场景开发、活动指引与多方合作等有效方式,为幼儿打造理想的学习活动场景。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园课程的生动性与趣味性,让生活化游戏化课程伴随着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叶圣军.深度学习视域下幼儿园课程生活化与游戏化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大学,2025,(05):54-57.

[2]陆甜静.自主化 生活化 课程化 游戏化——幼儿园进餐环节优化初探[J].好家长,2024,(81):86-87.

[3]蒋丽雯.与“陶”同行 点亮生活——生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启示研究[J].考试周刊,2024,(36):15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