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落实德育目的
刘平
陕西省商南县城关小学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承担着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重要使命。在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德育目的,能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
(一)传统美德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蕴含传统美德的课文。如《司马光》讲述了司马光机智救人的故事,体现了勇敢、智慧和乐于助人的品质。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思考司马光是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冷静应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也要勇敢面对,积极帮助他人。又如《将相和》,蔺相如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廉颇勇于认错、负荆请罪,他们的行为展现了宽容大度、知错能改等传统美德。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生能深刻体会这些美德的价值。
(二)爱国情怀
部分课文饱含着作者深深的爱国情感,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优质素材。像《少年中国说》,作者梁启超以磅礴的气势和激昂的文字,表达了对少年中国的热切期望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文章中炽热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三)热爱自然
语文教材中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也不少,如《四季之美》描绘了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独特美景。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领略文字中大自然的魅力,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使学生懂得珍惜自然资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三、运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渗透德育
(一)情境教学法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道德内涵。例如在教授《丰碑》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再现红军长征时的艰苦环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冰天雪地的场景中,深刻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二)角色扮演法
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如在《陶罐和铁罐》的教学中,让学生分别扮演陶罐和铁罐,通过模仿它们的语言和神态,体会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学会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三)问题引导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巧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蕴含的道德问题,促进学生道德认知的发展。比如在学习《落花生》时,教师提问:“花生虽然外表不好看,但很实用,我们应该向花生学习什么?”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从而明白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四、强化课堂互动中的德育引导
(一)鼓励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为德育提供了良好契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倾听、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时,让学生分组收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并制作手抄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各自发挥优势,有的负责查阅资料,有的负责绘画,有的负责书写,共同完成作品,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信任。
(二)注重课堂评价中的德育导向
教师的课堂评价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时,不仅要关注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品德行为的肯定。如当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解决学习困难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你乐于助人的精神非常可贵,这种行为值得大家学习。”通过正面评价,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德育教育
(一)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组织与语文相关的实践活动,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德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开展“好书推荐会”,让学生推荐一本对自己品德修养有启发的书籍,并分享阅读心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还能引导学生从优秀书籍中汲取道德养分。又如举办“朗诵比赛”,选择具有德育意义的诗歌或散文作为朗诵素材,让学生在朗诵中加深对道德情感的理解和体验。
(二)引导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可以推荐一些富含德育内容的课外读物,如《小王子》《夏洛的网》《草房子》等,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悟,引导学生思考书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道德思考能力。
(三)结合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用语文知识去分析和评价,将德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身边好人好事的作文,鼓励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习身边人的优秀品质。或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有效落实德育目的,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强化课堂互动中的德育引导,并通过课外拓展延伸德育教育。通过这些途径,将德育自然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道德教育,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