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数字化新业态下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作者

李慧灵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1331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正在改变传统业态,形成了数字化新业态。大学生在该背景下的就业压力较大,如何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是一大难点。立足全局角度看,数字化新业态的出现给大学生的就业带来了较多机遇,但也伴有挑战,往往需要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提高就业竞争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数字化新业态;大学生;就业竞争力;路径

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挑战

数字化新业态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大学生在抓住机遇的同时迎接挑战。首先,挑战之一是就业不稳定。相比传统行业,新业态下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大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而目前数字技术发展迅速,大学生若无持续学习理念,很可能有较高的失业风险;其次,就业竞争严峻。现阶段,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也给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1]。因此,在数字化新业态下,必须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以面对愈加严峻的就业压力和职业能力挑战,这一过程中必然伴有种种困难,但均应积极应对。

二、数字化新业态下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路径

(一)优化高校教育体系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密切相关。在如今数字化新业态背景下,应重视优化高校教育体系。为适应新业态,应当增设相关专业,如人工智能、数字媒体技术、大数据科学与技术等,将一些与新业态相关的内容融入教育体系;不仅如此,还应对原有专业进行适当改造,在专业内容中穿插有关数字技术的内容,引领各传统专业学生树立数字思维。实践能力与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密切相关,以往在教学中往往存在过于关注理论教学的问题,对实践教学的关注度较低。数字化新业态下,高校应认识到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并应尽快推进改革,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如可以积极与各行业的企业加强合作,在此基础上建立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习阶段便可树立职业意识,在毕业后以较高的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此外,教育体系的优化改进还关注培养创新思维和数字素养。创新是时代的主旋律,只有具备创新思维才能够走得更远。校内应经常组织创新创业活动,其中结合数字化内容,使学生可在培养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基础上持续增强自身数字素养。

(二)政府与社会支持

在数字化新业态背景下,就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大学生在该背景下有更多机遇和挑战[2]。对于大学生,较强的竞争力不仅可提高就业成功率,更可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因此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均应贡献力量。例如政府方面,应当立足全局角度出发,基于数字化新业态背景下的就业特点出台相关政策,为数字化新业态发展提供支持,例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此为学生创造就业机会,使广大高校学生能够看到数字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基于政府引导形成新的认知,为数字经济发展持续供应先进人才。

除此之外,政府应与社会发挥合力,逐步构建专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体系。可以建立就业信息平台,大学生可通过该平台了解企业的招聘信息,大学生也可通过该平台向企业投递简历,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应在就业信息平台中增加个性化服务功能,基于学生个体情况,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面试技巧培训、职场适应培训等。还可在该平台中定期发布有关数字经济的相关信息、创业交流活动、人才招聘会等相关信息内容。

(三)提升自身能力

在数字化新业态下不仅需要高校、政府、社会共同发力发挥辅助作用,学生更应重视提升自身能力。大学生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专注于职业发展,缺乏终身学习理念,容易因此导致自身综合能力停滞不前。数字化新业态背景下,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技术日新月异,大学生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闲暇时多关注数字技术发展动态,通过多样化途径不断学习,有效提升自身数字素养,而且能够在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时持续增强就业竞争力。

大学的学习不仅是步入社会前的过渡阶段,更是一个积累阶段。大学生应清晰认识到就业竞争的残酷,在增强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多参与学校、企业等不同主体组织的实践活动、创业活动等,通过此类活动不断锻炼自身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并在该过程中持续增强创新能力[3]。另外,大学生还要对自身实际情况有清晰认知,在学习阶段便应全面了解数字化新业态的概念、趋势、前景、岗位需求等相关内容,提早制定职业规划和目标,并基于自身规划、行业发展等设置个人发展目标。还应基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动态调整职业规划和目标,始终保持职业目标的可行性、有效性。

(四)强化行业与高校协同

高校内专业众多,在数字化新业态背景下,各领域均在应用先进数字技术,对先进人才的需求较高。但是在企业、高校、学生之间难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以至于学生无法在所处行业内针对性地提升就业竞争力。针对该问题,应重视发挥行业和高校的协同作用。在行业方面,行业协会可以发挥带头作用,在行业与高校之间牵头,经常组织高校和企业开展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研讨会。通过紧密的校企沟通,便于双方相互交换意见,例如对于高校,在与数字化企业沟通时,能够全面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高校便可基于企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再如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的沟通,适当倾斜资源,让一部分学生参与企业项目,使学生可接触到行业的新趋势、新方向,为其积累经验,也可持续增强吸引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机会。

(五)提升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也应重视提升跨文化能力。目前经济发展迅速,全球化趋势明显,很多数字企业为谋求更大的发展,已出现全球化趋势。作为未来的行业从业人员,学生应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学校也应尽快转变观念,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跨文化活动。例如在课程方面,可以经常在校内、校企合作之间组织跨文化相关的案例分析、模拟商务谈判等活动;再如,学校也可积极与国外企业建立联系,建设人才培养渠道,每年组织学生到国外企业实习。总之,增强学生的跨文化能力能够适应数字化新业态的未来趋势,更可帮助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结语:在数字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已形成了数字化新业态。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如何在复杂的数字业态下从容应对就业压力是一大难点。对此,大学生应认识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期间必须妥善应对就业不稳定、就业竞争严峻等挑战,而且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高校应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体系;政府和社会需要逐步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提升大学生在数字化新业态下的就业竞争力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月.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 [J]. 科教导刊, 2024, (34): 128-130.

[2]杨博文,刘艳萍. 基于目标牵引的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 2024, (20): 142-145.

[3]王小丽,马安仁,先巴东知,等. 新工科背景下基于OBE理念的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路径 [J]. 四川劳动保障, 2024, (07): 117-118.